浅论教师的专业化

时间:2022-07-23 07:56:00

浅论教师的专业化

摘 要:教师是从事专业技术的专门人员。教师应不不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成长,这才是一位优秀教师的终身职业。本文通过分析教师专业化表现的几个方面,意在唤起社会对于教师专业性的重视和教师自身对不断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迫切感的提升。

关键词:教师成长 专业化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44-02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年里,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教学是一种成长,从学生到成为一名教师,到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每当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学生们满足的微笑,心里都会有一种感慨,一种幸福!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它需要从事的人能抛开浮躁,静心求索,方知学海的无涯。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越发清晰的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德性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也是学生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的培育者。

古人称医生为“工”,因为在中国古代,“医”相对儒学而言被视为小道,可就是这样被视为小道的医学,也把从事医学的人分为“良工”“庸工”“谬工”。在《医师章》里详细记载了医生的年终稽考制度,就是“十全为上,失四下之”。这种稽考制度从医治病人痊愈的比例来考核一个医生的医治水平的高低。那么教师职业是不是可以和医生的某些特征来对比呢?教师的专业化是否可以对应医学的专业化?这是一个各国学者长期讨论并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自此,教师从一个“形成中的专业”转变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形式日趋明显。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职业是一个有着理想追求,有着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以及成熟的能力和技巧,具有完全的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在一般人的想法里,通常认为教师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在实践当中,能够上好每一节课的老师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多的事实都证明了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而这种不可替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个人是如何去看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教学工作可以是简单的,但同时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庸工的庸师是不具备专业性的,是随时可以被替代的,而一个好的老师,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学识水平,可以传授给学生们一个清晰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我们就可以定义为“志”,因为有志方有学,志学相因起也,有了目标再去实现,可达到个人的一个巨大进步,因此一个有着专业理念的教师是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

2 教师需接受长期且专门的训练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长久以来,无论是西方的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教师的专业性一般都限于在中等教育领域中,对大学教师的专业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原因无非是传统观念所致,认为中小学教师专业程度亟待提高,而高等教育无须刻意再去强调。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学教师作为一特殊领域,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的不断培训,大学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大学教师的专业学习更应该是终身的、长期的一个过程。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专业仅仅就是取得一些特定的知识和更多的资格证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思考后,更深切的体会到终身学习的能力比一时的学习效果重要的多。无论从事的是什么专业领域的教学,如果能使教学特色鲜明,达到有着深刻思想,完整的学术理论,有独到的授课方式,这都会让自己的专业得到不断提升。

3 教师的工作需要艺术,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

无可厚非,教师的教学需要艺术,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的风貌,是把枯燥的教学赋予其艺术性,从而使其富有一些感染力,把一些客观单一的教学内容、操作方式等在遵循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赋予一些教师的主观艺术,加之对于教学方式的创造性使用,灵活的去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种学生喜欢的一种有着美感和个性的知识系统。这就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更是一种艺术。而一般来说,这种艺术是难以通过单纯的教和学来获得,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自省、感悟从而达到一种不断的自修,慢慢意会而来,它也属于一种知识。

4 教师工作属于一种自我实现

人们常言“茶壶里有饺子倒不出来”,说得是不能够很好的去实施教学这个事情,但更重要的就是首先需要,就是要有饺子。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就是要在学科水平上有足够的造诣,这包括知识、学术涵养、研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等各方面。这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和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高校的情况就是,由于教师职务晋升制度过多的关注了教师的研究能力,而缺乏了对于教师最基本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视,而这其实就影响了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在高校里,真正把课上得好的教师比真正把科研搞得好的教师还要少。要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大受欢迎的课,仅靠学科知识和学术水平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教师更应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自我实现。

5 教师地位较高并有社会声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整个社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地位,正是反映一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师地位高低历经了很多年的转变,从解放前后到十年,再到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把教师视为四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到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这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而人们意识的转变,对于教育的重视,进而对于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重视,也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了重大改变。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了重视。使得教师地位从人的意识观念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直到现在,“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已经更加的深入人心,我们整个社会和人民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不言而喻,国家对于教师队伍的大力建设有目共睹,在每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都会提出相应提案、建议,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种真真切切的地位提升经过这样的一个高低起伏的过程,都表明了中国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实施教育主体的教师地位发展充满了艰辛。

6 教师必须学科专业与教学专业兼备

这是教师专业性最显著的两方面特点。教师的学科专业大体包括对所授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精通;对学科相关知识的牢固掌握;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对所授学科发展领域的探索和一种学科思维的发展;教学专业指的主要就是一种教学技能的熟练,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学习训练和自我培养的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一种逐步的对于整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充实过程,并且把这些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教学的一个能力。这两者在高校里体现是尤为明显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南史・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教学的担当者,教师的专业化、技术化、善于学习和勤于思考更是保证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贵为专门,是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成长,这才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终身职业。

参考文献

[1] 许雪梅,何善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60-64.

[2] 丘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 孙惠利.我国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

[4] 许建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2(3):58-59.

上一篇: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化学方程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