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饭局

时间:2022-07-23 06:14:38

中国式饭局

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 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 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新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 真心话与大冒险……且看《新周刊》撰文调侃――

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历史学: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的三千食客,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其巅峰概是清朝的千叟宴和满汉全席。那种浩荡与气派,想来才是饭局的“梦之队”。

饭局社会学:在中国,饭局无处不在,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办事有饭局,过节有饭局,跳舞有饭局,开会有饭局,打球有饭局,电影收官有饭局,开业有饭局……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

饭局政治学: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宋太祖赵匡胤有个典故叫“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

饭局文化学:在《礼记・礼运》里有这么一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孔老夫子早就警示我们,食色性也。旧时说法是无酒不成宴,今日传说是无美不成局,一个完美的饭局,必须要以美女为中心。饭局里的中国人,在饮食之道里,寻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地区不同饭局各异

北京:那一场吃吃喝喝的事

在北京这样的名利场,饭局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为了某个显而易见或者不可告人的目的,吃到一起来。这样的饭局往往豪华腐败,酒席上大家右手拿筷运箸如飞,左手端杯觥筹交错,脸上的笑像猪油般油腻,嘴里的说辞赶上了丁春秋的弟子。

吃饭大多离不开朋友,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朋友就是养着供摧残用的。朋友是这个乏味世界中最大的笑料来源,而这种羞辱的最佳时机,就是饭桌上。几次饭局混下来,大家的生理缺陷、心理障碍,全都暴露在严酷的目光之下,被那些毫不积德的嘴巴念叨来念叨去,成为佐餐佳品。

上海:没有无缘无故的局

上海的饭局从来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都是相关人等提前数天的一次深谋远虑的策划。上海的饭局不划拳,不劝酒。人们时刻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付社会上的暗流汹涌和地铁里的人山人海。上海的饭局不谈国事,只讲风月,话题不一定要高雅,但是一定要实用。

吃完就散的饭局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饭局,饭桌上的眉来眼去小心试探,换来饭局后的真刀真枪抵死缠绵。上海的饭局更像是一局棋局,对局者明争暗斗目标明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棋盘,饭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被放入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香港:只有饭没有局

饭局三要素:赋闲男人,时鲜美女,便宜啤酒,香港一个都没有。香港饭市之成熟之多元之讲究,则衍生出另一路别处不可替代的都市文化。

香港有饭无局。香港的饭可以分成四类:没钱没时间的饭,没钱有时间的饭,有钱没时间的饭,有钱有时间的饭。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香港白居不易,少闲人,每周牲口似的工作80小时,工资还不够付房租,平时能够聚在一起吃饭的,不是做金融的就是做咨询的,不是普通话中夹带英文就是台湾风味国语;都带着二个手机,一个内地号码一个香港号码,一个讲电话一个发短信……

广州:一饭五局

广州人实在,故一场饭局可谓饭和局从来是并重的,只是作为一个南方大码头,能将一席饭吃出至少五个大局,这也算是广州的一大特色了。庞大的广州人民早就已经形成了家庭、亲朋、节假在外面开饭局的优良传统,有过年过节的理由理所应当地要吃,有婚庆、生日等喜事的也要吃,没事没由为了美食享受感情联络也当然要吃。“恋爱就是无数个饭局,结婚就是一个饭局”,广州某形象生动地总结出了饭局和人生。

成都:吃、喝、麻,一个场三个局

饭局──茶局──麻局一条龙的好处是:既娱乐,又协调自己的社会关系,这是八面玲珑的竞技场。对大多数成都人来讲,饭局并不令人感到受折磨,而是充满欣欣向荣热情高涨的期待,因为饭局只是启承转合的过场。各种社会关系──诸如同事、朋友、家人、客户,或者竞争对手,一同行动起来奔赴饭局无非是为了吃完饭能四人共桌麻将,随着斗地主日益盛行,四方麻将桌也正在朝三角扑克桌演变。不管哪种一定要赌钱,哪怕经济拮据,1元或者5毛也要事前定下。在成都,饭局是茶局,茶局是赌局。酒桌上谈生意在成都是延伸开的,好酒好菜招待当然免不了,饭后打打醉麻将才是重点,趁着酒劲,输多一些钱给对方,赞美他的醉麻将技艺高超,睡醒后的中午便签约。

饭局之意不在“饭”而在“局”

能登上饭局排行榜的饭局,就是那些能够将饭局的“局意”做足的大局。

最奢侈的饭局:“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饭局的奢侈主义原则大抵不过如此。颐和园听鹂馆曾经做出菜品标价37万元的饭局,不过这个纪录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单纯从菜品定价衡量饭局早已过时,吃饭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的。

最不得不去的饭局:这种饭局白领们最常见,就是陪老板吃饭,不去是不给老板面子,去了不喝酒还是不给老板面子,喝了酒没醉也是不给面子,所以这饭就吃得异常痛苦,但是脸上依然装出最和善温驯的笑容。不能不去的饭局,必然是组织者掌握着自己的生杀予夺大权,完全是被迫的。中国式饭局,从来不讲你情我愿,让你吃,就得吃,哪怕胃无余地也得吃。

最乌烟瘴气的饭局:此类饭局乱象环生,多见于传媒圈。盖因话题繁多、七嘴八舌之故。说着说着就开始讨论宏大命题,从女人的小脚扯到阿拉法特的头布,最不可思议的联系都能以最不可思议的逻辑演绎出来。最后分成若干流派,好好一桌人变成三四个小分队,各说各的,好像其他人根本不存在。

最省心的饭局:最省心的可能要算随团旅行时的饭局,虽然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是彼此并不认识,也不用说话讲段子,吃完抹嘴走人,不用喝酒,不用劝酒,不用呕吐,不用眉来眼去,不用秋波频传,不用拉拢关系,不用求人办事。

最冤大头的饭局:经常赴社交饭局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饭局上觉得酒足饭饱,回家后立刻就饿了,只好泡碗方便面填肚子。饭局的钱当然不能白掏,重要的还是效果,如果别人吃了自己的嘴还不软,那就是冤大头了。

最持久的饭局:最持久的饭局就是恋爱饭局了,简直像个无底洞,不晓得什么时候能过渡到婚宴。倡导美食美文的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对正常的男女在一个正常年代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很难绕过餐桌而行。”很多人以为婚宴之后,赢得了一个后方,其实那反而是一个前线。

上一篇:1亿元扶贫贷款为何引来怨声一片? 下一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