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放飞“远教梦”

时间:2022-07-23 05:34:53

青春放飞“远教梦”

中等个头、略黑的面容,王永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敦厚和稳重。拍片制片、带民致富、志愿服务,每一项工作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与他交谈,他的话并不多,只是有问必答,也许他是把对远教工作的热爱都融入到了美丽的镜头和默默的服务中。

“内行还须钻门道”

四年前,王永春来到景县县委组织部电教室,第一次接触电教工作。由于大学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以对于拍制片的基本知识他并不陌生。当他在电教室看到松下303MC高清摄像机、EDIUS非线性编辑系统、佳能5D2数码相机等专业设备时,激动地差点跳起来,心中暗喜这回在书本上学的知识可有用武之地了。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走上电教岗位后,王永春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爬坡岁月。一次,他想对一个已经放置在轨道上的视音频素材进行音画分离,可在编辑机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相对应的功能键。最后他不得不把机器的使用说明书翻出来,才弄明白原来只需选择右键菜单中的“解锁”即可实现音画分离。这么简单的操作技巧还要求助于说明书,看来必须要加强实践练习了。从那天起,王永春就成了电教室的“加班专业户”,刻苦钻研设备操作,系统学习制片知识,很快就成了电教业务的内行。

时值河北省开展加强基础建设年活动,一大批驻村干部深入到农村干事创业,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为了给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王永春积极同驻村工作组联系,与他们一道进村入户,用镜头记录活动的点滴。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他扛着沉重的机器,在室外一拍就是几个小时,手脚冻得冰凉也全然不顾,只为把驻村干部的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出去。转眼入夏,活动中的“十件实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白天他冒着高温酷暑,穿梭于各个驻村工作组,拍摄每一个画面都认真寻找角度,进行每一次采访都用心设计问题,一天忙活下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他就蹲在办公室加班写新闻稿件,力求第一时间将新闻素材报到衡水市电视台。当时他正在跟女朋友筹备婚礼,可他忙得根本顾不上,惹得女朋友经常抱怨:“你跟这摄像机比跟我都亲,干脆和它结婚得了。”

基层建设年开展的一年当中,王永春的足迹遍布景县的83个帮扶村,行程达一万多公里,拍摄素材达一百多个小时,全面地报道了这项工作中的亮点和驻村干部的先进事迹。活动结束后的成果验收阶段,看到“十件实事”已经顺利完成,看到驻村干部、帮扶村百姓大老远就热情地跟自己打招呼,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是如此有意义。

“寂寞不言愁”

记得刚进组织部时,部领导找到王永春说:“干电教不仅要耐住寂寞,钻研拍制片技术,还要耐心思考,想办法带动群众学以致用,找到致富的好门路。”那会儿,他一门心思在“玩转”电教专业设备上,对这番话还理解不深。如今,从事电教、远教工作已经四个年头,再想起领导当年的叮嘱,他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下乡指导基层站点开展播放活动的过程中,王永春经常深入群众调查学习需求。一次,在景县留智庙镇万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秘兰生主动反映说:“我们村这些年一直想发展个什么产业,可是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你看能不能从远程教育中给我们指条明路。”“行啊,这事包在我身上了。”王永春当场就拍胸脯答应下来。随后的三天,他吃住在村里,从地理环境到周边市场,从村民需求到村情实际,开展了广泛细致的调研。调研中,王永春发现万庄村不仅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沙土资源,还有临近德州市区的区位优势。结合这些特点,他从远教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和实用课件,最终锁定林下养殖和发展大棚西瓜这两个致富项目。思路是有了,可如何让全体村民形成共识,却让他伤透了脑筋。拉网养鸡的过程中,由于村西头的树木分布不均匀、种植不集中,规划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这时候又有村民提出了质疑:“我看这鸡养不成,到最后不是飞出去,就是被黄鼬给吃了,保不齐落个白折腾。”村民们的反对之声阵阵,任王永春说破了嗓子也没人听劝。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村站点里,盯着电脑屏幕呆坐不语,整个人都笼罩在不被理解的寂寞和苦闷中。

这一夜,部领导曾经对他说的“耐住寂寞、耐心思考”八个字不断撞击着他的心灵,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东方破晓时,他揉了揉满是血丝的眼睛,咕咚咕咚喝下一大杯水,握紧拳头决心一定要做通村民的工作。他积极争取县远教办和留智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种养殖专家走进万庄村,结合课件给村民答疑解惑,指导大家确立了“林下养鸡和大棚西瓜”双轨并行的发展思路,并动员村里的党员和致富能手带头上项目、做表率。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先进生产经验,王永春还多次带领万庄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河北津龙公司、阜城县漫河西瓜种植基地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实地学习和座谈交流,为村民们打开了视野,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如今的万庄村,鸡鸣密林中,瓜香飘十里,富起来的村民们齐声称赞:“多亏了永春,我们才能过上这好日子!”

“心向基层思反哺”

家境并不富裕的王永春,是靠着国家的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来回报社会。

2011年,王永春通过远教QQ群了解到,景县杜桥镇陈前村有个叫陈红新的小女孩,品学兼优,但年幼的她被诊断患有“双侧发育性双髋脱位”,如果不及时治疗,过几年就会失去行走能力。小红新的父母均患有智障,爷爷奶奶也已年迈,家庭生活贫困,根本负担不起治病所需的医药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永春马上联系了景县志愿者协会、景县天使义工队等志愿服务机构,策划开展了“关爱折翼天使、助力快乐飞翔”公益募捐活动,并在远教网上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募集到了十余万元的善款。王永春又帮助小红新联系医院,成功进行了手术和康复治疗。现在,小红新已经康复出院并重新回到校园,而王永春的爱心善举仍在继续,他与小红新一家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给家里送来一些生活用品,还义务给孩子辅导功课。小红新的爷爷奶奶感动地直掉泪,逢人就说:“永春那孩子,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啊!”

为了帮助更多生活困难的群众,王永春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干起了“副业”。他省吃俭用大半年,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购置了一台单反相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到景县著名的景观景州塔下,给往来的游人拍照留念。由于他的技术好、收费也合理,来找他照相的人络绎不绝。有不明就里的熟人看他在这收费照相,就走上前去调侃:“永春啊,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挺有经济头脑的嘛。”每次被人这样“误会”,他都只是笑笑,从不去解释。其实,对于这项“副业”的收入,他的心里有一本明白账,上面的每一分钱都实打实地用在了困难群众身上。之所以不愿去辩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谋利,更不是为了出名,问心无愧就好,不必计较别人的看法。四年间,王永春默默地为公益服务事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已累计参加公益活动六十多场次,救助困难群众八十多人。

“我梦想着用知识和文化改变农村贫穷的现状,我更希望竭尽所能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是王永春写在工作日记上的一段话。今后,他将继续燃烧青春的激情与热量,放飞心中的“远教梦”。

上一篇:利用原始MR数据判断网络越区覆盖 下一篇:网络资源整合 移动宽带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