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闯海艺术家的回归

时间:2022-07-23 05:31:44

第二次握手:闯海艺术家的回归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不仅是刚刚建省的海南的大事件,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个性潮流的开端,具有风向标乃至里程碑的意义。而作为一个时代最敏感、最前卫、也最富激情的艺术家,理所当然,成为闯海者中的风云人物。此后经历了25年的变幻,海南也上演了不少闯海艺术家来而复走、去而复返的故事,笔者所熟知的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个案,他们是:原海大艺术学院副院长、油画家谢源璜,原琼台师范学院美术教师、国画家刘培军,原海南出版社美术编辑、女画家林凤仙。

刘培军:刚到海南,就觉一股热浪扑来刚到“知天命”之年的刘培军是军人的后代,长期生长在大西北,又在西安美院受教于刘文西、王子武等名师的他,有着北方汉子的刚猛,又有着学院派画家对“艺术高度”的孜孜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的刘培军,分配到青海省文化厅工作,这可是如今人们仰羡的“公务员”工作呀!但酷爱艺术的刘培军“嫌衙门里闷”,1987年海南快建省的消息传来,刘培军不顾家人反对,和文化厅里8个不安份的年轻人一道闯海南。“刚下船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看到椰子树和灿烂的阳光,很激动。但是呆了几天后也感到这里的落后。到处是小电机,连电力供应都不能保证,谈什么特区!很快有好几个同伴受不了这种落差,陆陆续续回去了。”

“我不是碰了一点困难就低头的那号人。当时我就住在海口东湖边的一家小旅馆里,睡2元一晚的大通铺,吃1元1碗的米粉,白天就到人才栏看招聘广告。但也有伤心的时候,记着为进一家美术中心,在一负责人家门口等,一直等到深夜两三点,还没见到人。当时就想自己名校毕业、机关上班,何苦跑到这地方受罪呢,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晚上要枕着自己的包裹入睡。当时差点落泪。”后来,他终于在琼台师范落下脚,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比较扎实的功底再加上认真热情的教学,让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他也醉心于创作,有好几幅作品在省一级美展上获奖。

1996年的一场车祸让刘培军暂别海南,他回到青海老家疗养,各种机缘让他留在了大西北。“但是,我总觉得自己与海南的情结未了。”几年前,睽违海南十载的刘培军又在海南买房定居,并与几位好友成立了海南琼台画院,作为院长的他又开始将海南作为主战场,积极参与海南美术界的各项活动。其中仅2012年其作品《鸭过无声》就入选首届海南艺术节全省优秀作品展并获一等奖,《少女》参加日本东京国际书画大奖展并获国际书画艺术奖,且与数位海南艺术家赴日参加开幕式,还参加“海南风·海南杰出画家巡回展”,并赴香港参加开幕式。

做为职业画家,刘培军秉承其师刘文西“严造型,重生活”的教诲,近年来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进修的经历又让他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甚至尝试将国画大师黄宾虹主要用于山水画创作的“积墨法”运用到人物画中,让各种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的墨法,各种写实又表意的线条,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像他的近作《福兴楼记事》,就刻画了琼北地区的抗日老人对其孙讲当年革命故事的情景,老人的一脸沧桑和刚毅,衣纹的复杂变化,均用高超的水墨技艺呈现,作为背景的位于海口火山岩地区的福兴楼巍然耸立在热带植物的一派蓊郁之中,用刘培军的话讲是“那么磅礴、壮气!”

据悉,刘培军还很想以“闯海人”为题材进行系列画作创作。

谢源璜:我还欠海南许多,想有所回报

已届七旬的老画家谢源璜,骨子里还是个不羁的浪子,一辈子崇尚“野性与自由”的他依然像游牧民族一样,在美国、海南、北京、大西北、湘楚之间游荡。不过近年来,他在海南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缘何?用他的话讲,“对海南的感情本来就比较深。虽然一度离开,但感觉还在。总觉得还欠海南许多,想有所回报。”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建省的那段岁月,谢源璜来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并曾出任艺术学院副院长。这位15岁就进湖北美院附中,一直读到美院毕业,后又考取第一批油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高校又“把所有的专业职称都拿到手”的学院派画家,却不太摆学者的架子,言行举止中倒有其祖籍湖南人的“霸蛮”之气。问起他当年放弃湖北美院教席赴海大任教的初衷时,他直言“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时文化部有一个出国考察西方艺术的机会,是去法国待一年。那个时候和现在不一样,出国很难的。”上世纪80年代,已是湖北美院副教授的他在湖北艺术界很有影响。如今已是大名家的郭润文回忆到:那时的湖北搞艺术的年轻人分两派,一派是谢源璜派,另一派是徐芒耀派。“名气不小是事实,那也是因为我画得好、为人好,自然形成的威望。但是即便如此,当文化部在湖北就点了我一个人出国考察时,还是有人出面阻挠,说要论资排辈。正好当时海大要成立艺术学院,我就跟海大这边商量,能不能先让我去国外考察,再回来任教,没想到海大答应了。至今我都感谢海大当年的大度,那种求才若渴的劲头、特事特办的灵活。在法国的一年里,我也看遍世界名画,自己提高很快。”

1988年,回到海南的谢源璜想着如何大展拳脚。“当时海南声称要建第二个香港嘛,这也是自己想来海南的第二个原因,向往自由。”做为新时期海南美术开拓者之一的谢源璜给其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画很厚重,用笔轻松而老练,很有感染力”。他也对这块有着“中国的塔希提”之称的海岛倾注了自己的情感,画了不少以黎苗女子为主的人物画以及渔港题材为主的风景画。他还带着学生跑遍了全岛,“当时花梨木才几块钱一斤,但是自己根本没心思弄这个,就想画点好画,带出几个好学生。不过实事求是地讲,那个时候海南还很落后,文化艺术上也缺少积淀,大部分人的心思在赚钱上。我也领着学生画过广告牌,但是自己也不是经商的料。1999年退休,不满海南文化艺术缺失的现状,就选择去了美国。”

“美国很自由,没人管你,画什么都可以!还去博物馆看了不少的画,包括我此前曾去欧洲看画,可以说把世上的好画看了个遍,也学到了不少!但美国也有不自由,我在那里靠画画为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画画。那个地方也势利,只有住间好房子、开辆好车的画家画才卖得好,我也只好照办,这样很花钱的;此外比如画肖像画,雇主往往挑三拣四,也不自由。”谢源璜反复念叨着“自由”二字。

上一篇:一种基于PLC模拟接线与仿真系统 下一篇:大同云冈:失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