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生命前期管理措施在建筑业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3 05:22:12

工程生命前期管理措施在建筑业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引入工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概念,提出在工程项目建设生命周期的前期,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及设计监理、环境公害辩识,评估和风险防范等措施,从源头上对建筑环境公害进行管理。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及设计监理;辩识与评估;风险防范;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122-02

引言

清洁生产概念来源于工业生产领域。过去10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进,全球的生态和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实行了环保战略的重大调整,将以“末端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污染控制策略转向以“清洁生产”、“源头控制”为主要的内容污染防治策略[i-2]。在1992年如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将清洁生产定为《21世纪议程》的主题,使之成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共识。

我国自1993年在上海如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明确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以来,也陆续颁布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备需要。

1 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现状及本文问题的提出

建筑业与典型的工业生产不同,其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与一般固定资产不同的属性。在生产过程及投入运营后,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主要为钢筋、石子、水泥、黄砂、水及木材等原材料,不直接涉及到化工、能源、铅、氯汞、橡胶等公众所熟悉易导致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敏感性行业,从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从宏观管理方面看,目前我国也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一些省市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定性地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所引起的环境公害未有深刻的认识,所采取的措施尚属于“末端抬理”方式。

实际上,由于建筑工程的体量庞大,生产与管理复杂,会对环境造成相当的影响甚至破坏。本文提出,改变建筑业清洁生产中的“末端治理”模式,在工程建设决策与设计阶段,就着手进行工程清洁生产的规划与计划工作。做好清洁生产的辨识、评估、风险与防范,提高清洁生产设计水平,在工程建设前期,通过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产生的污染,把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源头抓起,而非仅限于施工阶段。

2 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的前期管理措施

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有其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而工程项目的提出、规划与策划、可行性研究以至于工程设计,组成了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开发阶段,这一阶段,对工程项目的产生、建设内容、规模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就做好工程项目清洁生产的辩识、评估、规划与风险管理工作,代价很小,但对建筑工程的清洁生产可以起到未雨绸缪、事半功倍的作用。

2.1 对项目避行科学、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站在投资者个人角度,最关心的可能是项目的财务效益。但是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则必须对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与论证。除了产业准入、产业核准、落后工艺与设备淘汰等宏观内容外,还要对项目的土地节约、规划节能、管理节能、空调暖通节能、用电节能、用水节能、消防节能、交通节能等诸方面均要进行通盘考虑。虽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清洁生产还缺乏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但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现阶段,行政审批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给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防治污染的措施,并给出相应的预算及预算资金的来源,论证预算资金到位并实施于环境保护的可能性,提出资金到位的保证措施等。

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例,施工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建筑施工总扬尘的60%以上。在路面同样清洁的程度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和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运输车辆行驶的路面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有效控制扬尘产生,减少扬尘量70%在此,扬尘TSP影响范围缩小到20m~50m。而限速行驶及洒水抑尘带来的建设进度的减慢和建设成本的提高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得到充分考虑的话,实施的可能性和实施的质量就越高。

2.2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设计决定了建筑物将来的面貌和使用情况。现阶段,我国已普遍要求项目施工图必须进行节能设计。节能设计可有效减少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投入,从而使其生命周期成本达到降低。

在工程设计阶段引入设计方案竞赛、设计招投标、设计监理等工作机制,规范设计市场各方行为,加大对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保证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是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建筑业生产对环境和生态影响与破坏的有效途径。

2.3 项目施工环境公害辩识及风险防范

施工阶段基本工艺与可能产生的污染如图1所示。

除此之外,在施工各阶段还会伴有对原有建筑物的危害、生活废水、地下降水、高空坠物、震动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等环境公害问题。在项目建设前期,利用初始风险清单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罗列,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危害进行评估,分级,拟定防治计划与费用,对风险进行预测,制定防范措施和费用预算。

3 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然而重技术轻管理、重施工轻决策与设计的事实依旧存在。引入工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概念,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源头把好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关,做好事先规划与计划。防范环境风险,以较小代价把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和公害降到最小。

上一篇:浅析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可摘挂式架空人车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