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时间:2022-07-23 04:57:12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一天早自习,我急匆匆地走进教室,便有同学站起来告状,“董老师,巴××他一早来到学校就在黑板上乱画。”听着同学的汇报,我的脸不由阴了下来,厉声说道:“你个调皮蛋!你在黑板上乱画,哪个像你?”巴××低着头,涨红了脸,“我……我……”说不出话来,我狠狠瞪了他一眼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读读书,背背书,抓紧时间学习才会有进步呀。你总是贪玩,不爱读书,还在黑板上乱涂乱画,多不好呀!说说你干嘛要在黑板上乱画,画了些什么?”只见他站在一边,脸涨得通红,好半天才说:“今天是教师节,我想在黑板上写‘祝老师教师节快乐’,觉得写得不好,擦了想重写!”我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样。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祝福老师呀,我不由得动情地对巴××说:“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祝福老师,老师在没了解情况之前,不该批评你,请你原谅老师好吗?”他仰起脸看了我半天,相信我说的是真的时,不好意思地笑了,这笑如阳光般灿烂。而我呢,一整天都为自己早上的行为懊悔,我太冲动了,太过于严厉了。是呀,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所感所想去做评价,不做深层的理解,使他们受到委屈,有时甚至会使他们心底的那份美好愿望渐渐泯灭,最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个故事一直提醒着我,老师的工作应该在“儿童世界”中进行,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应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同喜怒哀乐,和他们共同成长,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我学会了宽容学生。

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新学期刚开始,我接到了家长的一个电话:“董老师,我孩子丢了东西,那可是朋友从上海带来的,孩子胆小,他不敢告诉你,请你帮忙查一下。”听了这话,我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最难处理的就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更何况事情隔了一天,会是谁呢?于是我开始了调查工作。“这事有谁知道?昨天下课时又是哪些同学留在教室里?”一个一个询问,一个一个地排除,难道是她?我找到了她,希望她能主动承认,可是她的反应却让人觉得是一副很无辜的样子,看来晓之以理是没有什么效果了。我决心不露痕迹地去暗示她、提醒她、感动她,一个下午快过去了,也没见她有任何表现,我所付出的努力竟成了泡影!

在班会课上,我讲了很多话,我告诉孩子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的一生谁能保证不犯一点错误呢?错了并不要紧,只要改正过来就好,可怕的是不认识错误,甚至掩盖错误。大家要坦坦然然地做人,轻轻松松地生活。犯了错误,愿意的话,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天,我批到了那个小女孩的日记,她在最后写道:“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内心着实兴奋,开始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训斥、羞辱她,没有将严格变成严厉,更没有将严肃变成严酷;正是我的宽容,给了孩子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它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我学会了平等对待学生。

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十分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他长得很胖,很爱吃东西,但是吃饱了就坐着不动,非常懒惰,课堂作业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完成,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我有些犹豫,是放弃还是再接着抓,我有一点不甘心,于是找来这个孩子谈心,我问他将来长大想要干什么工作?他回答说什么都不想干,我又问他最爱干什么?他犹豫了一会,小声说最爱吃。我灵机一动,对他说,吃也有很多学问呢,听你爸爸说,你很爱炒菜,长大想不想当一名高级厨师呢?他连忙点头说愿意。我又不失时机地开导他说当一名厨师也要会认菜谱,会实数,要有文化,如果现在不学习,将来肯定当不上高级厨师。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这以后,他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学习变被动于主动。语文成绩从来没及格过的他,竟然取得了65分的好成绩。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真的,学生教会了我许多许多。做一名班主任,所经历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如果说我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关爱孩子的身心,宽容孩子的过失,赏识孩子的优点,那也要归功于多年的摸索、反思和积累中修炼而成的。我应该感谢学生,感谢生活,感谢同事们,感谢那些优秀的教育书籍,是他们,让我和孩子一起不断成长。“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把爱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吧!

参考文献:

张瑞云.把爱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教师有效引导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基层政府在乡镇企业环境监管中的地位及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