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白”猪增重、产肉性能、料重比及繁殖性能的试验

时间:2022-07-23 04:41:00

摘要:通过对“红白毛”和本地杂交猪进行了增重试验、产肉性能试验、料生比试验、繁殖性能试验,证实“红毛白”猪增重、瘦肉率及饲料报酬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产仔性能较为突出。

关键词:“红毛白”猪;产肉性能;繁殖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00-1

所谓“红毛白”猪,即杜洛克猪(原种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此外,由于对白色猪的需求也开发出了白色杜洛克。这种白色杜洛克猪为杜洛克猪与白色品种的猪杂交获得。头部特征: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较平直,四肢强健)与本地白色杂种母猪产的第一代杂交猪。此种猪头颈、背肩、臀部红毛中混长有白毛,其他部位为白色或灰白色。其身长适中,肩背宽、臀大,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增重、出肉率、瘦肉率及肉重比,都优于本地其他杂交猪。2009年4月-2011年12月我们成立实验小组,对“红白毛”和本地杂交猪进行了增重试验、产肉性能试验、料生比试验、繁殖性能试验,通过本次试验,这些优点都得到了证实。

现将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与大家交流如下:

1 试验材料 试验猪:一组8头,从“红毛白”仔猪中随机选出,平均体重21.5公斤。

对照组1:8头从大白*本地种产的仔猪中随机选出,平均体重22.2公斤。

对照组2:8头从长白*本地种产的仔猪中随机选出,平均体重21公斤。

2 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4月下旬至9月下旬,共125天(长春地区温度约为18℃-30℃)。

2.1 试验前准备 把育肥猪舍彻底清扫消毒,空圈一周。

2.2 饲养 将三组试验猪分别放入同一圈舍内的3个栏中饲养。

圈舍要求:圈舍高2米,长60米,宽20米。为砖混结构,圈舍朝阳半敞开式。

2.3 消毒(一周常规消毒一次)驱虫、疫苗注射,均按常规程序操作。

2.4 饲料 饲喂同样品牌、同样质量的配合料,日投喂3次,自由饮用水。

2.5 圈舍通风 保持猪舍干燥、搞好通风换气等工作。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可多用水冲圈、淋浴猪体(但必须保证猪舍内通风)或者使用遮阳网,同时采用纱网密封猪舍防止蚊蝇叮咬,控制疾病传播。

2.6 由专人看管 使猪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记录生长状况,饲料投喂情况(饲养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

3 试验结果 (1)增重试验结束时,对3组猪只分别逐头称重,结果见表1。

表1显:试验猪每头日增重0.77公斤,两个对照组每头增重分别为0.68和0.70公斤。试验猪比对照组的猪日多增重0.09公斤和0.01公斤,差异显著。

(2)出肉率和胴体瘦肉率每组随机抽检3头,取其平均值,结果如表2。

据表2计算可得:试验猪比对照猪出肉率分别只多出2.1和0.4个百分点,而试验猪瘦肉率却对照猪瘦肉率分别高出12.1和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

(3)料重比。试验期向三组猪喂相同质量和数量的饲料,而料重比却大不相同,见表3。

从表3可见:试验组的“红毛白”猪每增重1公斤,喂料3.5公斤,而对照1组和对照 2组猪每增重1公斤,则需要喂料4公斤和3.8公斤,差异显著。

4 繁殖试验 实验时间:11月-次年3月。

从试验组中选取4头母猪,对照组1组2各选取4头母,采用同期,并选用同一种公猪,人工输精。对照组(红白毛)试验组均做胚体全面的筛查包括体重、出生月龄,均没有繁殖系统疾病,均是头胎次,采用人工输精方法,在母猪4-6天时实施输精。输精后转入同样朝阳单独圈舍饲养,饲喂同样的饲料,采用定时定点投料,自由饮水,并定期消毒,定期体检,实验组先后产仔42只,成活41只,而106天后对照组一:先后产仔35只,成活33只,对照组二:先后产仔38只,成活35只。可见试验组产仔数和成活数均比对照组要存在一定的优势。

实验结果见表4。

5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红毛白”猪,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等优点。

此猪适应性好,无应激敏感现象。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虽在出肉率方面比对照猪高出幅度不明显,而在增重、瘦肉率及饲料报酬方面比两个对照组猪都有明显优势。 产仔性能较为突出。

按现价计算,每头分别比对照猪多收入70至90元,足见“杜*本”组合,不失为生产杂交商品猪的首选之一,有提倡和推广的必要。

作者简介:孙玉英(1973-),女,就职于长春市双阳区畜禽良种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动物疫病。

上一篇: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常见问题探讨 下一篇:《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