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建构视角下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

时间:2022-07-23 04:36:25

服务型政府建构视角下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

[摘要]公共领导的产生是与公共管理紧密相关的,因此,从公共领导与公共管理相关性入手,在探明两者关系的同时,也找到了促进公共领导发展的切入点。在新的公共管理环境下,公共领导必须以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为指导,适应现代领导的发展趋势,运用领导科学的最新理论,通过领导理念、领导角色、领导方式的转变全面加强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公共领导;服务型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9-0016-02

一、公共领导与公共管理的相关性

公共领导概念是依托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而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领导科学理论,而且也加深了公共管理研究的场域。由此可见,公共领导必然与公共管理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中山大学王乐夫教授在《论公共领导》一文中指出,公共领导就是特指具有“公共性”的领导,具体而言,是指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熏体现公共精神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管理活动。这一概念是基于领导与管理的基本区别提出的。王乐夫教授认为,在广义或外延上,领导与管理具有最宽泛的相同外延;在狭义或功能上,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熏管理是低层次的领导。由此我们来看公共领导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1.在定义范畴上的统一性。公共管理从广义内涵上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而公共领导在大的范畴上属于公共管理,但它是高层次的公共管理,公共领导是一种具有公共精神的、政治或政策性的、战略性的领导管理活动。这表明公共领导既区别于一般管理的领导,又区别于公共管理的执行层面或具体的方法技术层面等。公共领导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它起到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的作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共领导代表着组织并使组织获得发展以至于达到管理终极目标实现的目的。

2.实现目标上的互动性。就广义层面上看,公共领导统属于公共管理,同时,公共领导也是整个公共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公共领导必须把自己领导活动的基础建立在狭义的公共管理之上,即以中、下层的管理和执行的效果来体现公共领导的真正价值。否则,公共领导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公共领导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时展的方向,引导组织、公众去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也只有充分和公共管理的中下层面有效配合起来,引导他们去实施、执行政策,才能实现公共领导的目标,一定意义上,公共管理是公共领导实现其目标的途径。这里的公共管理即为狭义的概念,它包括中间管理层和技术执行层。公共领导与公共管理具有异体共生但又紧密相关的联系。

3.依托主体上的类同性。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公共领导,其依托的主体均是公共组织及其组成人员。公共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而且目前在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公共领域正在积极倡导并探索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核心的主体仍然是政府组织。在此,有所不同的是公共领导主体指的是公共组织中具有领导性质的组织、部门或个人,他们往往在战略性事务或大的发展方向上起着把握和引导的作用。广义上的公共管理的主体指的是所有的公共组织,而狭义上仅指政府组织及其公务人员。另外,两者的运行基础也具有一定的重合性,都是以公共权力为运行基础的,当然不排除公共领导主体通过自身的领导魅力而获得的非权力影响力。

可见,公共领导概念的提出是领导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运用,而且这种创新也为如何有效地、明确地分析公共管理的体系层次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务奠定了基础。鉴于公共领导在公共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提高公共领导的公共服务能力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共管理的新任务:构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熏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1.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务人员是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所拥有的基本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利。这种“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

2.服务型政府的过程是与公民“协商互动”、“共同合作”。服务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公民与公务人员的一种互动过程。公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与服务提供者协商?熏达成一致。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提供公民无法选择和拒绝的公共服务。另外与公民或其他组织进行合作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过程,政府可以转移部门职能给其他组织或部门,以高质、高效地实现公共服务。

3.服务型政府提供的是满足公民需要的“公共产品”。服务型政府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引发出为公民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的职能。服务型政府不是“全能政府”,而是“有限性政府”、“导航式政府”。

4.服务型政府必须为其服务行为承担责任。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通过责任约束,制约行政权的运行,保障公民权的行使,确保依法行政的推行。建立服务责任约束机制的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保证公民满意。

5.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发展、公平正义为优先选择。政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效率兼顾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目标是由民众意愿和合法期待决定的,所以,服务型政府除了努力为民众解决困难,提供方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外,还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优先选择。服务型政府以民众为服务对象,做到在提供服务时公开透明,不偏私,才能使全体公民公平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它体现了公民和社会的偏好以及正当的社会关系。

三、加强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

1.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从公共领导和公共管理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两者紧密相联、不可或缺。公共管理与公共领导目标的完成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的过程。公共领导寄于大范畴上的公共管理之下,其活动也必然在大的公共管理环境之下进行,其目标也必须和公共管理的大目标达到有机结合,遵循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在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和政策指引下,公共领导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服务型社会治理理念及其模式要求公共领导必须要提高其服务能力,以公民大众为服务对象,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公共领导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在服务型政府建构中全面加强公共领导的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是当今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服务型政府建构为服务型社会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主导模式。同时,这也和现代领导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适应公共管理环境、顺应领导发展趋势、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是公共领导发展的取向。

首先,以民众为导向,树立“服务至上”、“价值为本”的领导理念。领导理念,是对领导活动的价值评判,是领导活动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领导为什么、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等基本问题。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的领导环境中,公共领导服务能力的提高首先是领导服务理念的确立。

传统的领导,要求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领导者个人成为组织的化身,以致形成种种、家长作风、特权现象。民众导向是一种服务型领导方式,运用民众这个概念也就形象化的说明了领导的服务职能,它要求领导者必须增强对被领导者乃至社会的服务意识。民众导向的政府管理,要求公共领导要将关注的焦点对准民众的需要,领导创新要紧紧围绕着民众来展开,一切都以民众为导向,并以民众的满意度作为公共组织的最大使命。另外从目标来看,领导应该是追求价值的,是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活动。所以公共领导应该由过去的过分关注效率和过程而转向关注价值,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领导创新,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顺应现代领导发展趋势,实现领导角色转型。公共领导角色是与现代领导发展趋势一脉相承的,也应随着领导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传统的领导者角色多被形象的比喻为“领头羊”、“运动员”、“船长”等,他们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个组织的发展往往靠领导者的个人业绩或精神来带动他人前进,而忽视了对下属的培养和锻炼。在新的环境下,社会对领导者有了新的角色期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领导者是仆人、设计师和教师。领导者应该是组织系统的设计师;是实现共同愿景的仆人;是帮助下属学习进步的辅导员。作为公共领导者更多的角色承担应该是仆人,更多的工作应该是服务。公共领导者应该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的,而很多领导者追求的是升官发财,他们努力不去冒犯任何人,或者试图让每个下属都喜欢,这样的价值追求将自己引向了平庸。这不仅毁坏了自己的形象,也势必贻误了工作时机,影响了组织发展。高明的公共领导者践行领导就是服务的宗旨,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干部,才能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第三,在新的领导观指引下,实现领导方式转变。领导观是指人们对于领导者及其行为的根本看法。当前新的领导观主要有平民领导观、简约领导观和柔性领导观等。这三种领导观也体现了现代领导的发展趋势:平民化趋势、简约化趋势和柔性化趋势。平民化趋势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者已不再单纯是个别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英雄人物,领导的机会散落在各级组织和各类人员中,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领导权力和责任分散是这一趋势的特征。简约化趋势是指,领导者的职能逐步简化,将大部分的职能转移给被领导者,领导机构也要精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界限变得模糊。柔性化的趋势主要说明,领导者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主要靠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即软权力起作用,能更充分地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无论是一般领导还是公共领导,必须顺应现代领导发展的趋势,采用平民化、简约化、柔性化的领导方式,实现由英雄领导到平民领导,由复杂领导到简约领导,由刚性领导到柔性领导,由集中领导到分散领导,由有界领导到无界领导,由无限领导到有限领导。这就要求领导者做到:从领导活动的中心退到领导活动的边缘,去给被领导者辅导、为被领导者服务,适当放权转而承担战略性、方向性的工作;通过品行、能力、经验、创新和领导艺术不断塑造领导魅力,进而赢得认同,增强非权力影响力;靠激励、沟通、协调、引导等方式来影响被领导者;培育领导团队,实现由个人领导到团队领导。

上一篇:农村工业化需加快进程 下一篇: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公务员激励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