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的阅读

时间:2022-07-23 04:32:37

传记的阅读

【技法指津】

传记是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是它的第一特征。但传记不同于一般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需要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物,以达到传神的目的。解答传记阅读,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传记的基本特征

传记用多样的艺术手法,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传主。一般传主的生平经历都较为完整,读者要善于通过作者对材料的深加工来剖析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如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一文,要求结合画线句子分析何容的性格特点,在作答时就应该结合文本记述的有关何容的典型事例来寻找答案。

二、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

传记语言的表达风格,有平实自然、活泼生动、诙谐幽默、庄重典雅等。此外,还要注意叙述人称的使用,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他传采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值得说明的是,绝大多数传记的语言风格都是平白自然的,人称以第三人称为主,如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罗曼・罗兰》就是这样的典型。

三、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传记的写作技巧比较多样化,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与双线并行;从描写技法上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蝗看,有引用、比喻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从写作手法上看,有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如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中“文章已有《梦里京华》一例,为何还要例举《委曲求全》”就是在分析引用的作用,“丰富”或“强调”某些内容是作答的着眼点。

四、明确作者的立场观点

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和选材组材的特点都是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的。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文本中的议论或评论性的文字、典型具体的事件、人物活动的场景、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等,从而明确作者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进而理解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如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吴良镛:筑梦人生》中要求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看法,就需要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倾向,分析作者的选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作答。

【阅读训练】

看那风流 款款而行

――黄裳其人其文

李 辉

黄裳颇不善言谈,与之面对,常常是你谈他听,不然,就是久久沉默,真正可称为“枯坐”。电话更是简洁得要命,一问一答,你问几句,他答几个字,绝无多的发挥。我甚至一度怀疑,他这样的性格当年做记者时又该如何进行采访?

然而,这只是一种外表或说假相。一个在大学学电机专业的人,却改行走进了文化圈,且以藏书家、散文家、剧评家等多种身份独领,这自有他注定要成为文人的必然。读他的自述,读他的文采飞扬的游记,读他的书信,便不难发现,实际上,以藏书家而著称的黄裳,有着浓厚的生活乐趣。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则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他爱故纸堆飘出的特殊气味,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在印有漂亮图案的纸笺上给友人写漂亮的信,爱听那些好玩的人讲好玩的故事,爱在美丽的风景里和友人比赛吟诵偏爱的诗句,爱开怀畅饮……

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

得知我有意搜集与整理黄裳书信,黄裳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黄宗江居然找到黄裳写给他的一批信,其中上世纪四十年代八封,“”后九封。

这些信以四十年代的最为珍贵,它们是目前所见黄裳最早的书信。

1943年黄裳旅居成都,2月15日这一天他写了这样一首诗:“无端姿媚泥人生,琥珀调羹手自擎。知是殷勤知是惜,此情如水不分明。”诗后的跋这样写道:“时借寓春熙路上,天井中有芭蕉甚大。夜半闻游女歌声,不能成寐。”活脱一个可爱的青年,竟为院外女子的歌声而失眠,并将这一体验变成了诗。

还是这一年,黄裳写过另外一首寄寓思念和恋情的诗:“历劫江南尚有春,拂衣犹染上京尘。梦回紫闼凭鸾镜,舞罢兰闺籍锦茵。常向画眉寻密意,每从笑靥觉情亲。琴台此日应无路,凤纸他年寄性真。”

不仅诗如此,他在日记中记录的生活片断,也表现出此时黄裳对异性美的关注与爱慕。

6月4日的日记:“呀,看那边!”小黄喊。远处的山脚下,一方石井栏上,有一个洗衣服的女人。我们突然为她的明倩所惊了。远远望去,她那梳得黑黑亮亮的髻,她那素白而单纯的衣服,她的素朴的眉眼,她的勤快的洗衣的手法。她穿着的一件花布马甲,当胸围着的一块长长的白纱,一直垂到脚腕,她赤着的双足,就踏在那青石板上。

我们就向她站立着的地方走去。

写给黄宗江的信,无疑最能表现出青年黄裳的才气与多情,也颇有助于解读他的心理与性格。且转引1944年的一封信如下:

宗江:

得内江来信,如读了一篇忧郁的散文。“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如此境界,何以堪此。剪得一张Ingrid的相片和Charles Boyel的,电影未看,看此画面即有“迟暮”之感。恋爱岂真需要找一个小姑娘,Fresh,青春的跳跃……

对于你的“喜欢”我无所言说。实在在这方面我没有资格讲话。

本来又要上前线,但是没有去,面对溪山,生活安静,工作清闲,只是心情粗了,毫无执笔的兴趣,奈何!

今天和一个Full Colonel 驾车进城,此人白发苍颜,但是颇有兴致,在半路上遇见两个Prostitute,就招呼她们上车。“有女同车”,一路上都侧目而视,真有些浪漫军人的风度了。这两个粉头有一个颇漂亮,高高的,丰腴,水注似的眼睛,两条粉红色的大腿……

我过去没有遇到过淑女,遇见小妹,又为她当时那种风头所掩盖,无勇气上,岂真要由“神女”来启蒙不成?(那两个在城里分手了,并无下文。)

……

写得多漂亮。性情风流,文字风流。在世事纷繁人声喧嚣的闹市里,在一己选择的书香阁楼里,在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小巷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名士在款款而行。

(选自《深圳晚报》2008年1月25日,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全文,说说黄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理解“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这句话?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处作者为何插入“写给黄宗江的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黄先生的“风流”体现在哪里?你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做点什么吧 下一篇:母鹰的爱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