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的分析

时间:2022-07-23 03:39:48

有关于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的分析

摘要 随着建设施工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项目的效果从传统的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主角地位慢慢走出来,开始越来越取决于建设单位建设配套设施设备的品质与机械设备的系统构造和运行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速了机械设备现代化的运营标准化,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以及维护管理的建设需求和依赖性原来越大,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显现出来。同时,由于机械设备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使用时间较长,管理分散。因此,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本文根据这一现状,主要研究分析了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管理。

关键词 机械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087-02

1机械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归纳为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效率,优质、高产安全、低耗完成施工生产任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

1)加强使用管理要做到管用结合,合理使用,要求施工部门与设备部门密切配合;

2)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合理选用机械,做好机械的调配和组织工作;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机械使用计划,应从施工进度、施工工艺、工程量方面尽量做到合理装备;

4)不要大机小用,多要少用,而要合理调度,及时进退场;

5)结合施工进度,利用生产间隙,安排好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失修失保和不修不保。使机械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以便能随时投入使用;

6)对于使用完毕或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及时通知设备部门进行调配,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或对外出租,充分发挥其效能;

7)由于机械设备具备着不同的使用性能和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机械设备出厂说明书要求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使用机械,并且所经培训考核通过的上岗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的法规;

8)严格按照原机说明书规定正确选用燃润油料的品种、数量、点、周期加注或更换,做到“五定”标准;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代用品,必须经过有关技术部门许可;

9)协调配合施工中,强化机械能力配套措施,保证配件供应及时及劳动力的合理组织和调配,为机械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按规定间隔期对机械进行保养,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配备适当的维修人负,及时排除故障,为机械施工作业创造必要条件。

2 机械设备的维护

2.1机械设备的维护特点

机械设备的维护是企业为了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而采取的各种养护维护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机械设备的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机械设备使用期限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或使用功能的减弱,而且由于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使用环境和用途的差异,相同结构的机械设备使用功能减弱速度和损坏程度也是不均衡的。因此,机械设备的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2)机械设备维护的涉及面大而广、零星分散

机械设备维护的涉及面大而广主要是因为它的维护涉及到企业建设项目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行政及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管理,涉及面多而复杂;零星分散是指各种机械设备由于建设项目短期内的固定性以及其使用时限和完损程度各不相同,使得维护场地和维护队伍随着建设项目的地段、位置的改变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

3)机械设备维护技术要求高

机械设备的维护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复杂、使用功能的各不相同,因此技术要求相对于普通设备来讲要高。机械设备的维护有其独特的功能设计、施工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且对于不同的建设项目的使用类别、不同使用功能的机械设备,采取的维护标准也不同。

2.2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是指建设单位为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过程的集合。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不仅有利于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其使用的安全性能,也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1)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原则。机械设备的维护应坚持经济、合理、安全的原则,以及区别对待、预防为主,管修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避免大的损失和事故,而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既可以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又可以及时的发现隐患、排除故障,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2)机械设备维护的质量管理。机械设备维护的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维护工程设备质量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企业建设单位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机械设备的完损等级进行检查和评定,随时掌握所配套的机械设备的质量状况和分布,组织对危险设备的鉴定,并确定解危方法等,以便进一步制定机械设备的维护计划及修缮实施方案。保证质量是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3)机械设备维护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技术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维护技术管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败。它是指建设单位对机械设备的查看、鉴定、维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活动。管理内容有维修方案设计、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以及技术责任制的建立等;

4)机械设备维护的行政管理。机械设备维护的行政管理包括对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任务进行有效分解、责任的划分以及落实维护承担人,清理维修障碍的工作。机械设备维护的行政管理是维护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的基础;

5)机械设备维护的档案资料管理。建设单位在制定机械设备的维护计划、确定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方案、实施机械设备维护工作时,必须以机械设备的档案资料记录为依据。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机械设备的性能,完善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加强建筑项目管理,就必须设置专制部门和专职人员对机械设备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记录。

3 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门发展中的应用学科,在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管理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1传统机械设备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机械设备管理主要是指按照科学的的管理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对各种建设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管理进行系统的统筹配置。面对新形势下面对的新挑战、新需求,传统的机械设备只注重维护性质的管理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代机械设备管理的需要了。

1)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主体在于对设备的维护阶段,而忽视了除维护管理之外的与设备管理密切相关的其他环节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目的在于通过大量合理配置手段,使得设备在建设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企业最大收益。它强调的是全过程的管理,本质在于动态管理。而传统设备管理的静态管理本质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如今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

2)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由于静态管理的性质以及只注重维护阶段的管理目标,使得建设设备管理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不能完整的衔接,实现有机的联系。一旦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前半部分与后半部门的衔接管理失败,将不利于整个设备管理过程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建设效果;

3)传统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侧重技术管理的发杂很难,而在经济和组织两者与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关系较为忽视与不重视,这不符合机械设备管理的根本要求;

4)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除了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协调,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合理配置缺陷。传统设备管理的人员配置更多的只专注于与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加,忽视了其他与设备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组织管理与联系,缺乏管理根基。

3.2机械设备管理的管理范围

机械设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动态管理,即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分别表现在物质与价值两个方面。这两者形成了设备管理的两个主要分类:技术管理与价值管理。同时,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又分别受到两者的规律发展因素的影响。

机械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选购、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和报废为设备管理的主要范围,同时,机械设备在投产使用前的阶段过程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使用后发生的阶段过程称为设备的后期管理。

3.3机械设备管理的管理内容

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个管理基本内容从其管理范围出发,分为8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织管理、机械设备前期管理、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机械设备的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机械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机械设备的资产、经济管理、设备信息系统管理。

4 结论

建设项目的基本特点在于规模大、耗用资金多、技术高度综合、工艺复杂。倘若失去了机械设备的辅助作用,将会给建设工程项目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一旦管理失败,将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的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防范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中的差错,提高其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春林.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及维护管理制度探讨[M].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1).

[2]潘炳生.分析机械设备的维护问题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3]李光.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其信息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4.

上一篇:电力防盗技术在电线防盗中的应用 下一篇:改进微分进化算法在变电站选址定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