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3 02:51:0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3-0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六(下)第9课《词两首》之《如梦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2.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

3.想像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 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预习反馈

1.投影出示课前下发的"课外学习卡"。

2.组织汇报。指导多名学生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补充、评价,教师相机小结讲解有关"词"的知识。

3.谈话引入学习内容。

(1)师出示一首学过的"诗"与本节课要学的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让学生从形式上分辨出两者的不同。(师指着词《如梦令》告诉学生,这就是词。)

(2)师: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纯真情挚,字精意新,她许多词一直流传至今。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欣赏、品析她的这首词。

板块二:初探课文,读悟词意

1.师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

2.指导学生读词。

(1)一读。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词的每一句。

(2)再读,读懂词意。

(3)三读。边读边交流:

A.是怎样的一次经历让词人"常记"的?

B.你认为这首词应突出放在哪个词语上?

C.说说整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小结:这首词描绘的是词人从前一次与朋友外出郊游,喝醉了酒,天色已晚,划船回家,不小心把船划到了藕花丛中,很着急,用力划船,把在池中栖息的鸥鹭都惊飞了的生动情景。

板块三:品词析句,读词想画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要去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很美的词,每一句都是一幅绝妙的画。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读一读,看你们能从中品出哪些画面?

(一)品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板书:溪亭日暮沉醉

讨论体会:

1.想一想,词人是在什么样的时间喝酒赏景?(日暮)

2.读到"溪亭日暮",请想像当时的天空、水面、远处、近处等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在如此美景下,词人和朋友会在做些什么呢?(看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喝酒……)

4."沉醉"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沉醉"?你觉得这里的"醉"仅仅是喝醉了吗?

小结:李清照和朋友享受着美酒,享受着快乐,陶醉在美丽景色之中,"沉醉"既是酒醉,也是被当时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5.讨论:"沉醉"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因"沉醉"而"不知归路",因"沉醉"而"误入藕花深处"。)

(二)品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板书:兴尽 藕花深处

1.你是怎样理解"兴尽"一词的?它与"沉醉"有怎样的联系?(让 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词人因"日暮",所以"兴尽",由于有"兴"而"陶醉"了,因"陶醉"致使后来时常记得。字字值得我们去品味。

2.师:"藕花"是什么花?请同学们想一想"藕花深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此情此景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3.师:想像一下,天色已晚,词人和朋友却"误入藕花深处",在荷花丛中迷了路,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她们的心情会怎样?(着急、焦虑)

4.同学们有没有与"误入藕花深处"相似的经历?你会怎么做?词人和朋友又是怎样做的?请读一读文中句子。(争渡,争渡)

(三)品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板书:一滩鸥鹭

1.师:读了这两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看插图说)

师小结:嬉笑声、摇橹声、鸥鹭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这宁静的黄昏。

2.想一想:"一滩鸥鹭"是怎样的场面?这里的"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惊喜。让学生说一说)

(四)总结。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大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首词。(学生读词)

板块四:拓展阅读,再感词韵

1.出示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让学生读一读这首词。与本节课所学生的词进行比较。

3.师: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中的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词人的心情跃然其上。

4.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上一篇:浅谈班级的管理 下一篇:论语文教师的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