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盛行“火星语”的传播学解读

时间:2022-07-23 01:50:5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注音”输入法的使用,以及网络即时通信、聊天室和博客的兴起,一种名为“火星语”的网络语言开始频繁出现在以90后为主要受众的网络社区、聊天室、博客等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中。诸如“99,3qㄋ姑力i读猪,偶会+Uㄉ!”之类的形如乱码的“怪字儿”,已经见怪不怪,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

本文通过对“火星语”的起源、特点,以及90后的主要特征的总结,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剖析“火星语”在90后中盛行的原因,并由此得出对这一现象的理性评述,从而为认识“火星语”这种新兴的网络语言提供借鉴和思考。

“火星语”与90后

“火星语”,又称“火星文”,最初起源于日本,后流行于我国的台湾地区,主要由注音符号与英文字母、数字、图像等组合而成,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也像汉字那么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而事实上却暗合六书造字法,集通假、转借、象形、会意于一体。

早在前几年,一些上网族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很快,这种“文字”就吸引了台湾90后网友的目光,并将这种输入方式发扬光大。随着泡泡堂、《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和QQ聊天、BBS等即时通信方式在大陆的流行,这种独特的文字也日益成为大陆新生代的宠儿。他们不仅延续了这种文字,还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于是类似“劳工”、“粉可爱”、“你素谁”的奇怪表达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在此基础上,一些热衷软件开发的网络高手们制作出了“火星语”专用软件,从而使得“火星语”的使用更加趋于规范化,不再“无章可循”。如今,在网络上,不知道“火星语”、不懂得“火星语”已经成为一种落伍和老土的表现。

在现实的网络交流中,“火星语”似乎难以捉摸,变化莫测,不懂的人甚至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和观察,就会发现,其造字和表达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火星语”主要有以下六种形式:

1.符号类:

由一些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组成:(*-*)!紧张;(^-^)擦汗;@_@ 头晕眼花等。

2.数字类:

主要由数字组成,利用数字组合的谐音或特定含义来表达意思的符号语言:886,拜拜了;286,反应慢,落伍;0451625,你是否依然爱我等。

3.字母类:

一般由26个英文大写字母组成,结合汉英发音方式:CBA,酷毙啦;CKK,死翘翘;KTV,K你一顿,T你一脚,再比一个V字型的胜利手势等。

4.组合类:

通常由大小写英文字母组成,形成一定的语义:Orz,这是小孩;On,这是婴儿;OTZ,这是大人;口rz,豆腐先生等。

5.图画类:

有些“火星语”干脆将一些JPG或者其他格式的图片或者图画掺杂在文字中。

6.“乱码”类:

一些看似乱码,实则是将一些汉字拆分或隐藏在“乱码”字符中:彦页刀巴(颜色)、亻壬ィ可(任何)、坷丕亻ㄋ(可见饿到饿得不能见人了)等。

由以上对于“火星语”的分类,我们不难得出“火星语”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火星语”不仅继承了网络语言所共有的一般特点,还在以下两方面独具特色:

第一,“火星语”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火星语”简洁明了的特点在“数字类”、“字母类”、“图画类”和“符号类”中一目了然。

第二,“火星语”的特殊性,尤其是转换软件的出现使得“火星文”具备了密码功能,它成了一个群体保护隐私的方法。

可见,“火星语”所具有的特征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恰好适应了当今网民们网络交流方面的需要,迎合了他们对于交流方式的改进要求。而在这些众多的网友中,90后的呼声更加强烈,更具有代表性,并成为“火星语”使用和推广的主要力量。

“火星语”在90后间流行原因的传播学解读

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作为现在网络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众群体,90后对于“火星语”的情有独钟和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密不可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90后的这种“情有独钟”正是受众的需求理论在现实中的很好体现。

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隶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火星语”在90后间流行并非偶然。正如美国民众戏称大众媒介“在当你想睡觉的时候给你一个枕头”,作为大众媒介中的一个因素的网络语言――“火星语”在90后间的流行,就是因为“火星语”的特点满足了90后的网络交流的各种需要,包括安全的需要、爱与隶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社会关系复杂化,人对于自我在社会上的价值认同的要求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尊重和安全的需求。出生于上世纪末的90后,虽然一直沐浴在和平年代的阳光里,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得他们从小就对外界具有天然的戒备心理,缺乏安全感。

其次,90后对于爱与隶属的强烈需要也是促使其使用“火星语”的原因之一。马斯洛认为:所谓爱与隶属的需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希望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建立友谊,获得爱情,既给别人爱也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希望隶属于群体,成为其中一员,并相互关怀和照顾。

众所周知,90后所处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少与自己朝夕相伴的伙伴,而家长等长辈们与他们之间的天然隔膜,又使得双方的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的真实感受在很多时候被大人们所忽略和误解,得不到大人们的支持和信任。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有时又难免导致一些不愉快和麻烦。

再者,90后对于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对70后、80后来说,更为迫切。据一份对于90后心理和行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他们将做与众不同的事、特立独行作为人生信条。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我”为中心的理念在90后中间盛行。这些新新人类,爱死了“火星语”这种多数人看不懂,也听不懂的“火星语”。“我的地盘我做主”是他们标榜个性的响亮口号。他们异常享受这种让“圈外人”满头雾水的。在网友聚集的场所交头接耳,暗自打哑谜是他们惯用的自娱自乐的方式。他们在使用“火星语”的过程中,有种近似胜利者的自信和满足。

然而,抛开需要理论,不难发现,90后对于“火星语”的青睐,并不简单的是其需要使然。美国学者沃纳・赛佛林曾指出,受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文化素养、需要、心境与态度等进行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和选择性记忆”。而影响受众对于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态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首先,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不同,会使不同的受众对于相同的传播内容或传播形式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受到的影响及程度也不同。使用“火星语”的人中,大部分为90后,还有少部分稍微大一点的年轻人,而相对年长一些的人就很少问津。这与他们各自对于“火星语”的认识和看法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在90后眼中,“火星语”简洁、便利、隐秘性好,对“火星语”的使用让他们觉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而相对年长的人,他们对待问题更加理智和规则化,他们认为这些所谓的文字简直是乱七八糟,不知所云,根本没有一点使用价值,甚至认为90后不务正业,忘了老祖宗的优秀文化,“火星语”的使用,简直是对汉语文化的践踏。

其次,影响受众心理的两方面因素也是造成90后乐于使用“火星语”的原因之一。其中,受众会为了保持与周围环境的一致,得到认可和采纳,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或行为。虽然在90后中间,对“火星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真正的、单纯的出于个人的需要。在一定群体压力下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也是使得“火星语”的使用者队伍在90后中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火星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它的诞生和流行,顺应了网民,尤其是90后网民的需要和要求。对于这种新生事物,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尽可能好地利用,特别是要注意正确地对其在90后之间的流行进行引导,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或者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从而达到不断改进网络语言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指导》,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③陈永华 黄安全:《网络受众需要什么――使用与满足原理在因特网上的使用》,中国期刊数据库

④《当地球人遭遇“火星语”》,中国期刊数据库

⑤曹如高玉新:《满足受众需要的一般规律》,《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⑥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上一篇:时统宇:亲历并感悟湖湘文化 下一篇:观 其:电脑啊,真让报人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