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之火

时间:2022-07-23 01:24:14

在民营企业昌邑市康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宝宗的人生词典里,“责任”二宇的内涵和外延却被无限地放大了――他不但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14年如一日,把责任扛在肩上,满腔心血倾注了助残扶困事业。

简简单单的一个“爱”字让一个民营企业主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资建立山东省第一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义务承担政府培训主渠道以外的残疾人就业培训,他先后为370多名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训练,安置73名残疾学员在公司就业,却多次婉拒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与多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并主动安置19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重新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火……

1996年,昌邑市残联筹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特聘王宝宗为供应站经理。在资金、人员都紧张的情况下,王宝宗用自己的积蓄跑北京去上海,购进了助听器、轮椅等数十种残疾人用品用具,组建起昌邑市第一家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

在与残疾人心与心的交流中,他进一步了解到了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困惑,康复助残成为了他新的追求,为了扩大助残的资金来源,他又先后办起了电机厂、摩托车销售公司,建起了全国残联系统第一家轮椅厂,着手开拓一条“以副养主、康复助残”的新路。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心灵支撑和精神慰藉,2003年7月,酝酿已久的昌邑市残疾人就业培训综合服务中心在康达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潍坊市范围内的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康达公司自成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来,投入1050万元,举办各种免费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残疾学员370余人,已安置就业或自谋职业者245人。他们还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618件,为残疾人捐助金额达120余万元。

“要走进残疾人的精神世界,从灵魂深处给予真正的救助”。这是王宝宗对培训班老师们常说的话。公司平时生产经营业务很忙,但他一有空就到教室、学员宿舍去转转,看看残疾学员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饭菜是否可口,了解学员家庭还有什么困难。培训班上的残疾学员他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为了方便残疾人,他安排在残疾学员通往教室、宿舍、餐厅、车间的必经之路全部铺设了无障碍通道。为了体现平等,残疾职工与一般职工同工同酬,另外每月还发给残疾职了20元的生活补助。

大爱无边。王宝宗扶贫助残的感人事迹,如一枚火炬点亮着生命之火。

上一篇:“专利医生”牛军 下一篇:俄罗斯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