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 第10期

时间:2022-07-23 12:43:13

就在内地关于高考状元新闻不断的时候,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简称高考的成绩也在这个星期出炉了,和往年一样,媒体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寻找高考状元,和内地不同的是,香港的高考不是看考分,而是分等级,而且不是规定的科目,考生可以自己挑选最多八科,至于如何选择,则要看不同大学对科目的不同要求而决定。

今年香港有二十二名考生被媒体称为状元,其中一名学生,更是取得了六科全部拿 A的成绩,其余的则都拿到了五个A。

和每年一样,状元王自然成为媒体的焦点,不过今年还有不少不是状元的学生,同样获得了媒体的关注。一名残疾的女生,虽然要依靠轮椅代步,在今年更是因为病情恶化,休学了一段时间,但是依靠坚强的意志,取得了三A二C的成绩,成为了一家报刊的头条。

不过对这些状元们,或者是那些克服了种种障碍,取得好成绩的考生们的关注,媒体的报道只是集中在发榜这一天,大家也习惯了在这一天,为这些考生一起高兴一下,但是也就仅此而已。看不到对他们的跟进报道,也很少有人关心,多年之后,他们是否成为了所谓的职场状元,因为大家都明白,考试只不过是考试,未来的发展,肯定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的,大家甚至不会去关心,这些状元最后上了哪所大学。

在内地则不一样了,状元们变成了明星。媒体关心他们的去向,特别是今年,当北京的高考状元申请美国大学遭到拒绝之后,媒体更是如获至宝,引发人们对于高考状元的褒贬争议,相当热闹。也因为这样,终于明白了广东省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的做法的良苦用心。在这个社会,把高考状元过度渲染为成功的标志的时候,这些状元的身上,会承受太多外人附加给他们的压力。

状元们申请美国的名牌大学遭到拒绝,今年不是第一次,但是这里面又透露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说,成为高考状元被视为成功的标志,被美国名牌大学拒绝又被视为失败的话,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我一向觉得,成为高考状元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也仅此而已。我自己就是高考过来人,当年自己就读的中学,升读大学的比例几乎每年保持在百分之百,每年都会出一两个状元,但是进入大学之后,这些状元很快地隐没在人群当中,因为和中学不同,在大学里面,成绩好坏已经不是看待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

同样的,我也不觉得能够成功申请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就是成功。当然这些学生肯定非常优秀,但是如果算一算四年的大学生活在一个人生命中所占的比例,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某一个很短的阶段而已。而且,大家还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当这些成功申请的学生进入了这些大学之后,又会隐没在另一人群当中,因为一山还比一山高。

2007年的时候,有一份报告,考察了1977年到1998年中国各省市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些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不理想,低于社会预期,没能从考场状元,成为职场状元。这份报告这些天又被媒体拿出来,出发点其实是希望提醒家长和社会,不要过于功利化,甚至开始对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

但是,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是理想的职业状况?怎样才算符合了社会的预期?所谓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标准又是什么?成功是不是可以用量化的硬性的标准来衡量的呢?

从对状元的推崇,到反思这样的推崇是否盲目,甚至开始思考中国的这种考试文化,培养人才的模式的弊端,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这种进步里面,拿来判断的标准,却依然摆脱不了功利化的影子。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大家还是没有从个体出发,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如果一个高考状元,成功进入了哈佛这样的美国名校,但是在毕业之后,他决定,要去做一个中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这样的决定,让他永远无法拥有院士这样的名声,也无法拥有财富,成为不了长江学者,而原本,他是有这样的机会的。那么,这样的状元,他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呢?

【选自《一五一十部落》】

插图/ /佚名

上一篇:乞丐与面包 下一篇: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