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本次加息的背景与影响

时间:2022-07-23 11:02:02

本次加息已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但还是来得有些突然。我们看到,进入2007年以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信贷、出口、物价增长幅度都较大,宏观经济过热的苗头已经初现端倪。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偏大,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今年1―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2946亿元,增长17.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86亿元,增长24.3%。与此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

二是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信贷投放额有所反弹。至今年2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已经突破了央行年初制定的16%控制线。在消除季节和春节因素后,广义货币供应量环比折年率为25%,比上月末增加8.2%。从信贷投放来看,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同比多增2647亿元。到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比上月上升了1.2%。在消除季节和春节因素后,人民币贷款环比折年率达到21.8%。

三是外贸顺差再次攀高,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97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6%,其中出口1687.1亿美元,增长41.5%;进口1291亿美元,增长20.6%。2月份我国单月出口增速达到52%,创下了12年来的新高。受其影响,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237.57亿美元,仅次于去年10月创下的238.3亿美元纪录,为去年同期的9.7倍。

四是今年物价全年调控目标设定在3%以内,而当前物价上扬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实际利率表现为负利率。统计数据表明,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l)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2%。在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涨幅居高不下的带动下,这已是CPI连续三个月增幅保持在2%的平台上。另外,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也上涨了4%。

很显然,这样一些数据传达的并不是好的信息。出于对这些数据的忧虑,人们在此之前已经普遍认为央行将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并且很可能是在第一季度结束后采取行动。可以说,央行选择在此时对基准利率做出调整,既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同时又体现了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和操作风格上的变化。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通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发央行票据来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然而,这些措施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控制并没有产生显著效果。于是,央行寄希望于此次加息从总量上控制信贷资金的投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此次利率调整选择在相关指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警戒线的时候进行,说明央行进行调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更充分、更强,也更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平衡增长目标的实现。

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衡量指标,其变化和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为金融市场的波动,同时还体现在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上调基准利率首先是个紧缩性信号,随着利率上调,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将上升,其盈利能力、盈利预期和自由现金流等都会受到约束,从而对实体经济起到紧缩或抑制的作用;当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普遍进入加息期的时候上调利率,也容易吸引部分套利资金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加息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无疑属于利空消息,但由于本次加息已在市场预期之中,并且市场在此之前的一周已经做出了两次下调的反应,可以说利空影响基本上已经被消化。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在目前房地产市场还存在偏热迹象的情况下,本次加息有助于挤出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自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 下一篇:务实精神指导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