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从了解开始

时间:2022-07-23 07:33:54

当我们决定带伴侣动物回家的那一刻,我们就多承揽了一份责任。它们的生活起居、行为教养等,都会随着我们人类所给予的习惯而被深深影响。我们为它们营造了什么样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情感交流氛围,将直接导致它们行为习性的养成。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带一只小动物回家,可以很简单地说“我爱它”,但什么才是科学、和谐的相处方式,却是在伴侣动物家庭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真正的爱,是要建立在对伴侣动物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中的了解,包含了对它们生理习性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等不同层面。

在生理习性需求层面,由于每个物种都有其天性和生物的本能,当与家长的行为发生矛盾的时候,便会直接反映在伴侣动物今后的行为问题方面。例如,有些人会认为小狗越早到人类家庭越好,会更容易融入人类生活中,动作行为也更好调教。但事实却是狗狗离开母亲来到人类家庭最合适的时间是出生后的第八到十周,因为狗狗出生后的第四至七周称之为社会化前期,这段时间需要透过和母亲或手足之间的亲密接触学狗之间的沟通方式,而第八到十六周称之为社会化后期,这段时间需要通过与人类之间的接触学狗与人类之间相处的方式。如果过早的将狗狗从家人身边带走。将来可能导致其无法顺利同其他狗狗交流或引起攻击行为,而过晚让狗狗与人类接触又会导致其与人类之间产生接触障碍。

在情感心理需求层面,虽然不同物种之间在声音语言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其中情感与情绪信息的传递在本质上却是互通的。不少伴侣动物家庭在这方面又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家长与伴侣动物的关心沟通不足。例如,我们随时刷下微博,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不少伴侣动物走失的消息,大家可能习惯性地想到又是主人没有关好房门,出去没有拴好牵引带等等原因,可是,在我过往所处理的动物走失个案中,占一半以上的原因却是动物自愿型离家出走,初听到这个原因可能一些家长无法接受,可当我和她们进行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在这些案例中,不短的时间内家长与伴侣动物的沟通交流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家长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忽略了。以狗狗为例,它们是群居动物,天性活泼,喜欢互动,因此充分的正面情绪传递、互动玩耍、抚摸与轻拍都可以培养狗狗良好的性格,稳定情绪及提升它们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毕竟每个家庭成员没有一个愿意被忽略或排斥在外。二是家长对伴侣动物关心过度,形成了伴侣动物的主导地位。亲密的互动可以适当给予,但不应该过度。再以狗狗为例,由于狗狗拥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并且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试探性的提升它在成员中的地位,因此过度溺爱将导致它们认为自己就可以主导一切的思想,于是开始对家长无底线的予取予求并发展到为所欲为。

导师寄语:

为问题一直是困扰伴侣动物家庭最普遍也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行为训练教程和书籍,相信不少家长也都在自行购买后进行了尝试,又或者是带伴侣动物直接到训练学校进行了行为调整?可是,狗狗常常会表出现在学校和在家中两种不同的效果,或老问题解决新问题出现的困扰。在此,我将工作的经验分享给各位家长一每位伴侣动物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们有生命、有天性、有习惯、有情绪,加之所处的每个家庭也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公式型的训练方法可以套用在所有家庭、所有伴侣动物身上来解决所有问题。在此,每位家长自己便是其伴侣动物最好的导师,而不是别人。为什么呢?因为不论动物出现的问题是淘气、乱咬东西、不在原来的定点位置大小便、对人/动物带有攻击性……等等,它们之所以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皆因它们的生活模式和家人的生活模式之间存有某种矛盾,而解决此类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相互的了解开始进行沟通与协调。在此中间,动物传心师充当的就是家长与伴侣动物之间的翻译员的角色,并利用其专业方面的知识与个案处理经验来协助家长从了解伴侣动物开始,直至找到问题所在并针对性的提供解决方案。

上一篇:与狂犬病斗智斗勇 下一篇:我们离读心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