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穴位治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时间:2022-07-23 04:44:27

【摘要】穴位注射疗法也叫水针疗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上,是一种针刺与药物、中兽医与西兽医相结合的新型疗法。其区别于西兽医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也不同于中...

2种穴位治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 针灸疗法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传统治疗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治疗范围广泛、疗效迅速、安全、节省药品、携带方便、便于推广等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将兽医床上常用的穴位注射疗法和放血疗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更好地发扬和使用针灸治疗技术。

关键词 针灸;穴位注射疗法;放血疗法;兽医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53.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71-02

中兽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它既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刺激点,又是针刺时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反应点[1]。目前对穴位研究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穴位形态结构特异性;二是穴位生物物理特异性;三是穴位病理反应特异性;四是穴位刺激效应特异性。我国动物针灸学起源比较早,自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得到初步发展,在封建社会已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并从南北朝开始传至国外。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针灸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睐[2]。目前,针灸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动物疾病治疗,尤其是在宠物疾病治疗上发展比较快。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兽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肌肉或静脉注射的药液注射到目的穴位,利用针刺感和药效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同样,放血疗法又是对动物特定穴位进行放血,达到“泻其有余、以调和营卫”的目的,以防止各类热性病的发生。在临床上可用于某些传染病、四肢疾病和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同时可以达到放血防病、放血治病的目的。因此,这2种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效率高等优点。

1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也叫水针疗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上,是一种针刺与药物、中兽医与西兽医相结合的新型疗法。其区别于西兽医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也不同于中兽医的针灸治病,而是通过中兽医的经络、穴位系统注射给药,使药物疗效显著增强。它通过穴位、疼痛点注射某些中兽西药物或生物制品,通过针刺感、液压感和药效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机体的机能和改变病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穴位注射疗法在兽医临床上已应用于对眼病、风湿症、神经麻痹、瘫痪等的治疗,逐步广泛应用于许多常见、多发病和少数传染病的治疗,如感冒、中暑、消化道疾病、各种肺炎、肢蹄病、软组织损伤、产科疾病、破伤风等[4]。

1.1 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原理

穴位注射疗法是常用的现代针灸疗法之一。它依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延长针刺的作用时间,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起到了调理气血,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疼痛和炎症的作用[5]。国内很多学者针对水针疗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是穴位注射具有增效作用。其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穴位、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度提升。二是穴位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即穴位和药物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药物注射穴位以后,由于药物的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会对穴位产生一个持续的长时间物理刺激,若选穴恰当,就能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6]。如黄庆洲等研究发现,小鼠后海穴注射10% NaCl后4、48 h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的吞噬功能开始上升并达高峰[7],表明后海穴在多种消化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腹泻病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适度地刺激后海穴,能增强肠道组织及血液中Mφ吞噬肠道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刁晓平等利用不同剂量的疫苗穴位注射,观察对抗IBD高免蛋黄液抗体效价的影响,并与传统注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穴位注射0.75 mL油乳苗产生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峰值出现较早,持续时间可长达21 d[8]。从而证实穴位刺激可以调节机体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达到防治疫病的目的。

1.2 注射部位与方法

1.2.1 穴位注射的分类。根据所用药液性质的不同,水针疗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穴位液压疗法。所选用的注射药物与疾病的性质无关,仅取对穴位的压迫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生理盐水、10%氯化钠等。二是穴位药物疗法。根据疾病性质选用对症药物进行穴位注射,如为了消炎用抗生素。三是穴位封闭疗法。所选用药并非对症药物,而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镇静地药,如普鲁卡因注射液等。四是穴位免疫疗法。注射各种抗原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如各种疫苗、抗体等。

1.2.2 注射部位。根据治疗的需要,可选用以下几个不同的部位:一是一般情况下白针穴位都注射,治疗时根据病症的类型选用相应的穴位。如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常在肺俞或苏气穴;治消化系统疾病,常在脾俞或关元俞;胃肠炎、胃肠蠕动减弱,胎衣不下等疾病,常在后海穴;前肢上部肌肉关节及关节疾病,常在抢风穴等。二是疼痛点注射,根据触压找出疼痛点进行注射。三是患部肌肉起止点注射,此法对有些疼痛点不明显的腰肢病,可在患部肌肉起止点注射,深度大概在骨膜与肌肉之间。

1.2.3 常用药物与剂量。目前临床应用的穴位注射药物一般都是用于其他给药途径的药物,主要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中西药制剂,尚无专用穴位注射剂[9]。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对症药物进行穴位注射。如解热止痛用安乃近或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抑菌消炎用抗生素注射液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海达注射液;活血化瘀用当归或红花注射液;补充营养用葡萄糖或维生素注射液;镇痛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收缩平滑肌用新斯的明注射液;兴奋脊髓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等。另外,还可以注射激素、血清、蛋清、自家血等。根据药物的性质、注射部位、注射点的多少,以病情与患畜体质而确定。头、耳部穴位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为0.5~2.0 mL;四肢上部及腰背部穴位5~20 mL;肌肉丰满处或药性缓和的穴位可注射50 mL左右。

1.2.4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穴位的进针深度要求,选用长短适宜的注射针头。按肌肉注射操作方法注射,特殊穴位可采取双手进针法。水针一般取1~3穴,2~3 d针炙1次,3~5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停药3~7 d,再进行第2个疗程。

1.2.5 注意事项。进行穴位注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严格消毒;二是刺激性强的药物药量不宜过大,2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注射,要注意配伍禁忌;三是个别家畜注射后有体温升高的现象,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四是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内。

1.2.6 穴位注射疗法的实际应用。德国兽医Greiff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诱发的炎1例。取关元俞、下髎、阳纲、意舍、肝俞、胆俞、魄户、膏盲,每穴注入佛嘧啶1 mL,仅治疗2次,病牛痊愈。徐 韬[10]采用夏天无注射液(牛10~20 mL,猪6~10 mL)治疗风湿症。颈部取九委,前肢选,后肢及腰部取百会,膝关节风湿取掠草穴。牛18头,猪56头,有效率为95.3%。Allen et al选白针脾俞、百会、后海、会阴、章门六,每次注射维生素B12 0.5 mL,一次治愈犬直肠不完全脱1例,用水针以上穴位,治愈猫习惯性直肠脱3例[11]。另据报道,普鲁卡因交巢穴注射治疗猪直肠脱。普鲁卡因配合95%酒精注入阴门两侧治阴道脱均取得良好疗效。同样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后海穴位注射氯化钾可以明显提高胃肠功能减弱引起的结证,同时避免氯化钾对心脏的副作用。

2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叫血针疗法。放血治病是中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是用宽针和三棱针等,刺破动物体表特定的穴位放适量的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血针疗法具有防病保健、清热降温、排毒解毒、活血消肿、镇痛镇静、开窍醒神等功效,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畜禽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4]。

2.1 血针疗法的作用原理

放血疗法是传统中兽医针灸疗法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畜禽疾病作斗争的伟大创造,最早相传西周穆王时就有刺马颈血的做法。在兽医临床上凡遇急性充血性热性病,某些传染病、外科及四肢病、饲料中毒病等都可以使用此法。它具有以下的作用原理。

2.1.1 传统的作用原理。一是放血疗法适宜于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证,具有泻热降温功效。二是放蹄头血可治疗蹄叶炎和腹痛,表明放血疗法具有排毒止痛的功效。三是放鹊脉血治疗热性病、中暑、荨麻疹、中毒等症。因此,放血疗法具有一定的急救和缓解症状的功效。四是中兽医非常重视治 “未病”。明代时期喻本元、喻本亨兄弟合著的至今在我国北方每到春季有给家畜灌四季药和放鹘脉血的习惯,在我国南方有对耕牛行“洗口开针”术,这表明血针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的功效。

2.1.2 现代研究概况。通过大量的试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血针疗法具有较明显的降温、调节感染性疾病的血象、提高和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激发体内防御的作用。符振英等在20世纪70年代抗生素欠缺的情况下采用放血疗法成功治愈了马流行性感冒,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12]。李德军等对83头(匹)马、骡、驴进行了春季放大血试验,并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及观察,发现放血确有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尤其对预防发热性疾病的发生效果更明显[13]。

2.2 放血部位与方法

2.2.1 放血部位与准备。放血疗法由于要快速准确地刺破血管并达到适宜的出血量,因此针刺前要根据施针穴位的要求,进行适当保定。常用施血针的穴位主要分布于体表静脉丛的穴位。主要有耳部的耳尖;鼻部的山根、鼻腧、唇内;颈部的劲脉、胸膛;眼睛周围的太阳、三江;腹下的滴明、肾堂;四肢的蹄头、带脉、缠腕、膝脉等;另外口腔内的玉堂、通关等。

2.2.2 手术方法。血针因针孔较大,且在血管上施术,容易感染,因此在施术前应严密消毒,穴位局部一定要剪毛、涂碘酊,针具和术者的手指应严格消毒,此外还应具备止血器具和药品。一是三棱针刺血法。多用于体表浅刺如三江、口腔内穴位。一般以刺破穴位出血为度。针刺出血后,多能自行止血,或者待其达到适当的出血量之后,用酒精棉轻压穴位,即可止血。二是宽针刺血法。首先应根据不同穴位,选取大小不同的针具,血管粗需出血量大,可用大、中宽针;如需要量小,可用小宽针。宽针持针法多用全握式、手代针锤式或用针锤、針杖持针法。一般多垂直刺入约1 cm左右,以出血为准。

2.2.3 注意事项。实施放血疗法时要注意家畜的体质强弱、疾病的性质、年龄和季节等。一般体质强壮,年青家畜,可适当多放些血,反之则要少放;春季多放,冬季少放;针刺时控

制深度和放血量,特别是在颈静脉和尾尖放血时,一定要与血管相平行的方向纵切,千万不能横切血管,以防止切断血管和大神经;施针时速度要快、稳、准,因此平时多扎多练,这样在实际操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另外,颈静脉放大血者,全病程仅限1次,应以两侧放血,每次共约2 000 mL,至少不等于1 000 mL,至多不超过3 000 mL。在大放血时速度要慢,若动物出现不适应,应补充适当液体,一般以体重的0.5%~0.6%为宜,不超过0.8%。

2.2.4 血针疗法的实际应用。近50年来,我国广大兽医工作者对放血疗法的原理和治病方法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在兽医临床上常用于内科、外科、传染性和中毒性疾病的治疗上。从1997—2004年董柏华等在临床工作中创造性地采用放血疗法治疗了200多例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治愈率100%,生产性能完全恢复,许多经治母牛甚至超过以前的生产水平,效果相当显著[14]。杨宏道血针玉堂、通关穴治疗马消化不良299例,治愈288例,治愈率达96.3%。董华用单纯放血疗法治疗闪伤跛行169例,治愈142例,治愈率为84%;治疗蹄叶炎5例,治愈4例;治疗牛闪伤52例,治愈44例,治愈率为85%。胡振钢等应用放双侧鹘脉血的方法治疗马流感43例,1次治愈19例,占44%;2次治愈20例,占47%;3次治愈4例,占9%。刘寒冰先双鹘脉放血配合“治风合剂”静脉注射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破伤风的治愈率[15]。

3 结语

穴位注射和放血疗法各有千秋,在兽医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内、外、产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其中放血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针具简单、易掌握、疗效确实、费用低、易于推广等特点;穴位注射疗法具有节省药、疗效快、效应长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于绿色医学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赵阳生.兽医针灸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42-64.

[2] 林仁寿.从兽医针灸谈中兽医学之未来[J].四川畜牧兽医,2002(12):37-38.

[3] 张泉鑫.新编中兽医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98-219.

[4] 霍征宇,李润生.针刺治疗奶牛疾病效果好[J].兽医导刊,2012(5):40.

[5] 孙矢电,陈永智.穴位药物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1):72.

[6] 阮经文.浅谈穴位注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7):48-49.

[7] 黄庆洲,张为民,董树芳,等.后海穴注射10%Nacl对小白鼠腹腔M甲吞噬功能影响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1995,78(3):1-4.

[8] 刁晓平,吴英华.不同剂量疫苗穴位注射对高免蛋黄液抗体效价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1997,4(89):4-5.

[9] 吴帅成,宋舟,张翠,等.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7):109-112.

[10] 徐韬.夏天无穴位注射治疗家畜风湿症[J].中兽医学杂志,1988(3):45.

[11] 刘环,谢会胜.针灸及巧治法在犬猫病证上应用的国内外概况[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5(4):17-20.

[12] 符振英,杨爱玲.浅谈对放血疗法的认识[J].中兽医学杂志,1995(1):38-39.

[13] 李德军,李广爱,冯玉军,等.放大血预防马属动物疾病的探讨[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5(2):6-7.

[14] 董柏华,严春华,李乃祥,等.放血疗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1):54.

[15] 刘寒冰.放血疗法治疗破伤风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11):37.

上一篇: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传感器标定与日常维... 下一篇: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