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23 04:02:18

强化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从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强调了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如何提高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97-01高校多年来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表明,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们承担了量大而面广的教学任务。

一、目前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入校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大

虽然国家教委2000年下文已明确中小学必须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不在高考的考试科目内,大多数中学不重视计算机教学,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比如多媒体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等,甚至部分学生还能设计程序。但是对大多数来自小城市或农村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学过计算机课程。因此,刚进入大学里的学生对计算机水平差异自然就大了,当然会影响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果。

2.缺少专业的实验教学人员

目前计算机理论课多以大班授课,而实验课的老师就是上理论课的老师,每个学生得到老师辅导的时间不到一分钟,且缺少实验设备和实验人员。

3.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较计算机文化基础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以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主,增加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多个模块。因此,实验课的改革也就随之成为了必然,通过改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让该课程不再只是对以往中小学所学知识的重复,而使该课程能够真正围绕专业教学来展开。

二、强化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须路径

1.加强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铺天盖地的卷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能自觉遵守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2.加强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可以为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目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单位必须要有全国统一考试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因此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可以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计算机知识起点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技术更多地融入了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比如湖南城市学院(简称“我校”)的工程方面专业的学生使用典型的专业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利用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建模编程、在本专业领域中进行科学计算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我校土木系开设了计算机语言Fortran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设了Visual Foxpro,就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和编程的知识能力。还有文科专业外语系等,学生如果对计算机操作熟练,可以在网上学习得更加轻松,并且搜索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广阔的专业知识前景。因此高校更加强调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计算机理论知识。

三、强化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思路

1.大班授课,小班实验

老师授课主要传授的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学生是否真正学到手,主要看实验时是否能操作,有些学生看似听懂了,但操作时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必须有老师或学生手把手地教,因此实验建议是小班,一个老师带15-20个学生为宜,否则太多会顾及不到。

2.学生协作学习

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有一定的兴趣的话,可以跟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组5到10人为佳,并且把学得好的学生作为组长,让组长组织其他学生相互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加根深蒂固,老师也轻松很多。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特色实验教材

授课教师应参与编写教材,通过编写教材,可以体会到应该教什么、写什么,哪样的例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具有普遍性。

4.项目训练,培养创新性

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思考与与讨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明白程序实现的思路和执行过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过程得以突破。同时,老师的巡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的巡堂辅导能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过程考核

这个是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认真学习的一种方式,平时成绩可以达到40%左右,考试结论达60%左右,这种考核形式完全可以灵活多样,平常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按照个性化的原则进行创新,比如设计网站等,这些成果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这项改革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6.分层次的实验形式

计算机实验课程可按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设计:

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该类实验主要涉及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

设计与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该类实验应该涉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可涉及软件工具与环境的使用、高级语言编程、数据库及网络等方面的内容。该类实验是以“任务”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验室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验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

高校应在保证第一类实验的基础上,着手第二类实验的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尝试开出第三类实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毕业设计辅导中实验员应具备的新能力 下一篇: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