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牙技术观察不同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研究

时间:2022-07-23 03:07:27

透明牙技术观察不同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透明牙技术观察不同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 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的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100颗),根据患者的性别进行分组,其中男性组56例(56颗);女性组44例(44颗)。分析两组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分布;应用透明牙技术对牙根根管的形态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本组100颗离体牙标本中,单根牙55颗,占55.0%;双根牙42颗,占42.0%;三根牙3颗,占3.0%。②男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18颗、36颗以及2颗,构成比分别为32.14%、64.29%以及3.57%;女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37颗、6颗以及1颗,构成比分别为84.09%、13.64%以及2.27%,两组牙根形态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③本组93颗透明牙标本中,Ⅰ型10例,占10.75%,Ⅱ型11例,占11.83%,Ⅲ型6例,占6.45%,Ⅳ型51例,占54.84%,Ⅴ型11例,占11.83%,Ⅵ型4例,占4.30%。 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呈现多样性;应用透明牙技术以及解剖技术,可对牙根根管形态进行详细地了解。

[关键词] 透明牙技术;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根管形态

[中图分类号] R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040-03

对牙齿的牙根以及根管形态的研究,是确保牙根管临床治疗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1]。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牙根数目与根管形态在不同人群以及种族中的差异非常大,但是对不同性别下牙根数目与牙根根管形态的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2-3]。本研究对不同性别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数目、牙根根管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100颗)。其中男性组56例(56颗),13~42岁,平均(25.3±9.0)岁;女性组44例(44颗),年龄12~40岁,平均(26.1±7.8)岁。使用牙匙将牙石以及牙周组织去净,浓度为3%的双氧水清洗后置于浓度为10%的甲醛溶液中保存备用[4]。男性组与女性组在年龄、第一前磨牙颗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完整性较好,牙根无病变,牙冠无深龋,髓腔并未开放,根尖孔的发育较完整,根管保持良好的畅通性。排除标准:根尖发育不完全;各种外界因素致根管系统损坏,如牙髓治疗、修复体等。

1.3 标本墨汁染色透明处理

本研究中的100颗离体牙首先用清水或者纯水进行洗涤,并对牙面部结石以及软组织进行刮除,并将其放置于浓度为5%的盐酸中脱钙,注意应每天清洗,并更换盐酸溶液,直到牙冠出现软化为止,此时可将注射针插入其中;然后将牙标本清洗干净,并将其晾干。然后用25号针头的塑料注射器将墨汁注入髓腔之中,立刻将表面出现的污染洗净;然后将上述洗净的标本置于浓度为70%、95%以及100%的乙醇中逐级进行脱水12 h,最后将上述脱水的标本置于水杨酸甲酯溶液之中行透明化处理,并对根管类型进行观测与记录[5]。

1.4 标本观察

将已经制作成功的标本的牙根数目进行记录,如果根分叉长度超出总根长的1/3时属于2种不同的牙根类型,未超出1/3的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牙根。然后将上述牙根标本置于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放大至12.5×1.0倍进行观察,并根据张栋华等[1]所介绍的标准来对其根管加以分类,具体分类标准见图1。

Ⅰ型:只有1个根管口与1个根尖孔;Ⅱ型:只有1个根管口与1个根尖孔,但是根管中途有2个分支;Ⅲ型:2个根管口与1个根尖孔;Ⅳ型:2个根管口与2个根尖孔;Ⅴ型:1个根管口与2个根尖孔,根管分叉部位为牙根中1/3处;Ⅵ型:2个根管口与2个根尖孔,但是根管在中途融合在一起;其他类型:上述6种形态以外的根管分型。

图1 根管分型示意图

1.5 标本的牙根形态分析

对上颌第一前磨牙不同牙根形态(单根牙、双根牙、三根牙)所占比例及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分叉位置(根颈1/3处、根中1/3处、根尖1/3处)所占百分比及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颗离体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分析

本组100颗离体牙中,单根牙55颗,占55.0%,双根牙42颗,占42.0%,三根牙3颗,占3.0%;单根牙、双根牙、三根牙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中所占比例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本组离体牙不同牙根形态的性别分布[n(%)]

2.2 93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透明染色处理后根管形态分析

本组透明染色成功93颗。牙根根管类型分布,Ⅰ型占10.75%、Ⅱ型占11.83%、Ⅲ型占6.45%、Ⅳ型占54.84%、Ⅴ型占11.83%、Ⅵ型占4.30%。见表2。

表2 93颗上颌第一前磨牙6种根管形态的构成比[n(%)]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利用透明牙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数目以及形态进行了观察。透明牙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能够较为直观而又全面地对根管系统的三维形态加以观察[7],能够促进发现侧支根管以及根尖分歧等细微的结构,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方法下制作的牙根标本能够长期地进行保存。制作的关键主要在于牙髓组织的去除、根管内染墨的充分程度、合适的漂洗以及脱钙等环节[8-9]。本文主要在透明牙技术下对不同性别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的形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男性与女性在牙根形态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外相关研究[2-3,10]的结果一致。

在本研究中,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进行治疗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遗漏牙根管,特别是三根管存在的可能性。崔恺等[8]针对三根管的上颌前磨牙提出了“T”字形的最佳开髓孔。对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底部的相关情况加以仔细分析与观察,能够给确定牙根管类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当只有一个根管口存在时,一般而言其开口多位于髓腔中心部位而且极易发现[11-12]。若之内发现一个并非位于髓腔中心的开口,另外一个根管是有其存在的可能性的。当只发现一个根管口的时候,切记不要忘记V型根管形态的存在。当发现2个根管口,但在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时发现插入一根初尖锉后,第二根锉无法深入到正常牙根长度时,应该考虑Ⅱ型根管的存在。

本研究主要的观察指标为,对本组100颗离体牙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以及93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透明染色处理之后的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00颗离体牙中,单根牙最多,占55.0%,双根牙其次,占42.0%,三根牙3颗为,仅占3.0%;上述三种形态的牙根在男性与女性之中的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本组透明染色成功93颗。牙根根管类型分布,Ⅰ型占10.75%,Ⅱ型占11.83%,Ⅲ型占6.45%,Ⅳ型占54.84%,Ⅴ型占11.83%,Ⅵ型占4.30%。

综上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呈现多样性;应充分地应用透明牙技术以及解剖技术,才能够对其牙根根管形态进行详细地了解。

[参考文献]

[1] 张栋华,吴大明,吴友农,等.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213-215.

[2] Kim JH,Park SS,Park SH,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ntified lymphatic and/or blood vessel tumor invasion in gastric cancer [J]. J Surg Res,2010,162(2):177-183.

[3] Sivins A,Pedrazzani C,Roviello F,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n Latvia:results of centralized experience [J]. Eur J Surg Oncol,2009,35(5):481-485.

[4] 李文琚,李瑛,韩剑星.根管显微镜在下颌前磨牙根管定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6-37.

[5] Liu X,Xu Y,Long Z,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umor size in T3 gastric cancer [J]. Ann Surg Oncol,2009,16(7):1875-1882.

[6] 崔恺,汪平,张明礼,等.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和牙根情况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1):121-123.

[7] 程晓莉,翁雨来.42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5):525-527.

[8] 崔恺,汪平,王宇,等.离体下颌前磨牙根管及牙根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332-333.

[9] 顾永春,皮昕.3803个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5):276-278.

[10] Otsuji E,Kuriu Y,Ichikawa D,et al.Predic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by size of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7,54(74):602-605.

[11] 徐琼,肖小芬,周彦夫.下颌切牙及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体外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2):73-74.

[12] 徐琼,刘建伟,凌均棨.多根管下颌前磨牙显微根管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2(3):36-38.

(收稿日期:2013-01-25 本文编辑:李继翔)

上一篇:超滤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下一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