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时间:2022-07-23 02:55:17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主动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就是:学习者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能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体验,享受学习兴趣。在这一学习方式的养成过程中,主动学习的意识是一个基础,是养成主动学习方式的起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在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上,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科学课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改革教学环境,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严肃的,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往往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是真正的“一言堂”。教师的地位和传授的知识是不容置疑的,是权威,学生不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方法执行,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会受到批评,学生则被当成知识的容器,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没有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改变上述现象,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必须从改革教学环境入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1.教师要做到心中先有学生后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从中起到参谋作用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在老师的教学中有自己的参与,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参与欲和满足感,接受老师的教学,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产生主动性,发生由被动到主动的质的转变,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2.要改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教师就要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感受,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速度和方法,使“教”“学”共进。没有民主、和谐,就不可能有主动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个教学原则。教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人性化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产生。

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培育自主意识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实验只不过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在实验中起的只不过是观众的角色,学生所看到的和所学到的只不过是教师的表演和演示,然后自己不断地重复和演练,从中学不到半点开发思维的东西,更谈不上探究创新了。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只有把实验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室的主人,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去实施和操作实验,通过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科学方法论的熏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观众,是高级观众,或者说是导演,但不再是“师傅”,教师所要起的作用是引导、是指点、是纠正,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分析,一起享受。学生能体验自己的成功,心理上的感受是深刻的,这种感受会转变成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去探究,自己就会在不自觉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在目前,还没有其他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替代它。课堂教学环节的好与坏,或者说合理与不合理,完善与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呢?我的理解是:在教学中,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知道目标的达成对自己的重要性;老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比较复杂的水平上理解;及时对学生的密闭是行反馈,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最佳状态,始终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的学习时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新型课程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形成需要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来一个新的突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各个方面,哪怕是一个不的细节,也要不断地改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形成主动学习的理念,从而适应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小议高职院校财务工作问题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