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3 02:17:40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港湾,一个学校的管理要从班级开始抓起,因此班级的地位显而易见。班级管理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作为班级里面的组织建立者,班主任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他将他的教学理念、工作方法都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影响并感染着每个学生学习并对他们的生活以后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班主任作为指导者,不仅管理学生还要培养他们他们的个性发展。班主任应该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尊重他们为前提,用创新等理念,培养学生。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教育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的运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策略,是以人为中心,保障人权,管理学生的同时不忘尊重学生,鼓励信任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会做一个优秀的人。本文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目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育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国中学教学管理上的一大弊端来源于素质教育制度本身。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施行下其实重视的是应试教育管理。不仅学生们家长们重视的是分数,连学校最在乎的也是分数,把分数作为鉴定教育好坏的天枰,按分数排班级,排座位,就连开家长会家长都以孩子成绩差为耻辱,只把分数作为恒定孩子好坏的标准无疑扼杀了学生天赋。到最终学校都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注重“以人为本”,形式主义泛滥存在,一人专权,空有口号,不仅没把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好而且可能成绩也提升不上去。

(二)管理上教师“专权”,学生没有参与感

所谓教育其本质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教育不只是叫人走上“光明”的前途,更是教人懂得规矩礼数。当前很多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认为自己是班级领导者,管理者,指导者,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不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一切自己做主,忽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现的特点,不听取学生意见,不采取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一方案。把教育当成冰冷的一件事,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工具一味的灌输,极不人性化,这样对学生影响也极为恶劣。

(三)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缺乏个性培养

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区别与他人的魅力所在。中国现存的教育和管理最终以抹杀学生个性为代价,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高分“学霸”。这样一个模式培养管理出来的学生,失去了拥有对事物有独立见解的能力,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使得学生想象力急剧下降,让他们变成只会背标准答案的机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学生何来的创造力?以后如何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二、班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育的机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包容理解这是首要的,在满足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们的自信心和思想品质,注意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发展。对于中学班主任而言,中学作为学生时代重要的阶段更是要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了实现人性化的教育要把发展和成才作为归宿。“一切教育理念为了学生”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但是在实行管理过程中,可能由于急躁“早日成才”而使用了不当的方法,不够耐心,对学习辱骂责备,动不动请家长威胁学生,这样的教育管理不仅没能达到目的反而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学生厌学讨厌学校和老师作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中学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求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关爱他们,让他们受到尊重,树立自信,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中学教师在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的同时,应当结合班级情况,让学生一同参与进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班级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开学的时候设置公平竞选班干部的环节,让他们对班级管理事务有热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听任老师“吩咐”。在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更要及时和学生交流及时是鼓励他们,召开一些座谈会,和家长多沟通和家长一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三)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

当前中学教育管理在家校合作这方面是缺乏的,一是没有足够的经验,二是没有投入时间。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管理,回家后听从父母被管理身心疲惫,效率低下;家长们心情急切,又无能为力。这方面教育管理问题就急需家长和学校多加强交流好沟通,不能只看重分数,更应该培养他们兴趣爱好。中学生还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快速关键阶段,在这阶段里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倾听他们的内心,在管理过程中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校可以和家长交流帮孩子报他们有兴趣的兴趣班,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加快乐的生活和学习,不论是校外活动还是校内活动,都可以获得成长和学习到一身受用的东西。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们厌学情绪和“叛逆”性格,也锻炼到了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家长和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关键就是把学生放在首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逐渐的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大写”的人,使班级也成为向上团结的班级。

作者简介:李振华,1983.10,男,汉,籍贯(精确到市):山东省枣庄市,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单位: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写作方向: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玉芝.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2]刘永建.基于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

上一篇: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