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教育叫:老子做不到,儿子必须做到

时间:2022-07-23 02:16:28

有种教育叫:老子做不到,儿子必须做到

天还没亮,岳父就起身给我煮早点,生怕我新年假后第一天上班就迟到。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上学,无论北方的天有多冷,母亲总能早早起来,做好饭,然后喊我们兄弟起床吃饭上学。从学前班、小学到初中,母亲当了我们十年的“闹钟”,只有一次她起晚了,我们上学也迟到了。我很生气,虽然没有直接数落她,但一早上都在嘟囔抱怨,母亲只是静静地听着。

中午回家吃饭时,父亲“别有用心”地问我:“你上学迟到能带来啥后果?是学校会开除你,还是考试都算你不及格?”我说“都不至于”。父亲说:“既然都不至于,你也没必要和你妈发火。你迟到一次没啥,但你发一次火,得让你妈多伤心!”我听了之后很内疚,虽然没有口头道歉,但之后的几天一直很刻意地讨好母亲。

看到这里,不知道您会怎样看待我的父亲,大概会觉得他对我母亲算是极好的。而现实是,对母亲最为苛刻的就是他,吃饭挑剔咸淡,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母亲一直在他的指责里过日子。但,他不允许我们对母亲稍有不逊,一旦发现要么厉声呵斥,要么委婉告之。这是他一贯的教育方式:当老子的可以做不到,当儿子的必须做到。

他嗜酒好赌,但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沾染这些。在我上高中之前,只要他在家,是不准我和弟弟在家里玩扑克的。虽然他麻将、扑克、牌九样样都会,但从来不说这些是好东西,而且一再和我们强调是不好的东西,让我们不要沾,也不允许我们沾。

不要说,就是孩子的游戏,他也会有所限制。有一次,我得到一个玻璃球,就跑到小伙伴家里玩了个痛快。从我离家到回家大概也就两个小时,而且当时正在放假,但他还是呵斥了我一番,说了好多“丧志”的话。当时他的情绪很激动,我真怕他一巴掌打在我脸上。

至于酒,父亲隔三差五就会喊人来家里吃饭,每次都会喝得面红耳热。从我记事起,家里总是充满着“宴请”的味道,哪怕只有一块有点变味的肉,都可以凑成一桌酒席。但他不允许我和弟弟喝酒,理由是“喝酒太早,伤脑子,影响学习成绩”。

父亲真的很在乎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在当时不怎么重视教育的农村,他会坚持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而且会自己布置作业给我们,如果完不成,就会挨骂。虽然脾气不好,但他很少打我们,在我记忆里只被他打过两次,这在农村子弟里算是“幸运儿”了。只是他的语言相当锋利,加上严肃的脸色,被他说一次,就觉得难承受,好像一只刺猬在自尊心里打滚一样。

其实父亲的智力非常好,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也是当时农村的风气不好,自己定力也不足,贪玩好赌无度,导致学业荒废。结果,比自己“笨”的同学在坐办公室,而自己在爬地垄沟。父亲很不甘心,就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但凡自己做的,他都不允许儿子做,就是希望儿子不要成为自己这样的人。父亲口才好,会上思想政治课;他脾气大,发起火来很吓人。可谓软硬兼施,且都很管用。

我从懂事起到上高中离家,在父亲身边一直生活了十三四年,可以说是在他的“软硬兼施”中成长,其实我心里很不服,凭什么他可以随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们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但迫于他的威压,我们只能敢怒不敢言,乖乖地夹着尾巴当儿子。

父亲的教育有了效果,我和弟弟都很听话,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村里人口中“最省心的孩子”。如今我已工作多年,脱离父亲的“魔掌”也有十多年,但至今仍能感觉他的影响,有好的方面,比如本分;也有不怎么好的方面,比如有点内向。

当然,父亲的教育存在于特定的时间背景,尤其在当下孩子说出“你打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时代,这种强制性教育很难吃得开了。而且这种非沟通式的教育很容易造成父子问的隔阂,尤其当孩子走出桑梓之后,时代变化、城乡差异、固有代隙蓟峒由钫庋的隔阂。我至今还没找到与父亲和谐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即便我也当了父亲,在敬畏交织的感情中,我尚在迷途,还需要一个过程去找到方向。

(摘自《南方周末》2017年1月6日)

上一篇:梧桐只有一棵 下一篇:中国未来的趋势和三个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