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孤独

时间:2022-07-23 12:00:04

【前言】浅议幼儿孤独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家庭气氛不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对得起孩子”了,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教育方式不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完全不考虑幼儿的...

浅议幼儿孤独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幼儿孤独也急剧增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关爱这些不善交往、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走向阳光,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孤独 交往 全面发展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期,当幼儿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有了自己的新生活时,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变成了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这时,幼儿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跌宕、起伏,而孤独往往在这时产生。

在幼儿园两年的亲身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某些孤独的幼儿:××是我来到幼儿园后最新接手的一名幼儿,我发现每天入园后,他总是不愿与老师交流、不愿与小朋友交流,宁愿自己在角落里缩着,也拒绝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午睡也不好好睡。当我想亲近他、帮助他时,他也不会积极地回应我。看到本应活泼开朗的孩子却不愿与人交往、不与他人沟通,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认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一、走进孤僻幼儿,分析造成孤独的原因

1.家庭气氛不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对得起孩子”了,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教育方式不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完全不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少数家长甚至稍不满意就向孩子施暴,孩子情绪总处在烦恼中,情感受到压抑,胆小的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同伴和教师面前不敢说话,与他认为能干的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缺乏与外界环境接触。当前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又多深居高楼,相互来往较少。许多孩子与外界交往机会少,缺少小伙伴,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也会逐渐养成孤僻的性格。

二、探究措施,帮助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经过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从幼儿自身做起。(1)从生活上入手,让孩子尽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2)培养一些“本领”,提高孩子的自信。幼儿具有从众心理,喜爱模仿,易崇拜有本领的人,因此,提前教会孩子一些“绝活”,如折纸、讲故事、童谣等,就会增强他们对其他孩子的吸引力。(3)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会交往。比如,让孩子多参加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逐步学会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学会跟人相处。

2.营造轻松的环境。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蔼、爱笑的老师,“像妈妈”的老师能给孩子安全感和信赖感。其次是师幼关系,教师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有心的教师往往善于营造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如至家中,感觉轻松、自由。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向往、喜爱幼儿园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帮助孤僻幼儿走出第一步。

3.提供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我们在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的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的机会很多,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使孤僻幼儿胆小孤僻,形成恶性循环。《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作为教师,应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

4.走进孤僻幼儿,以爱心感化幼儿。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许多老师认为,孤僻的幼儿十分固执,不太容易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和喜好,即所谓投其所好,慢慢地加以引导,用爱去感化他们。

5.家园携手。幼儿孤僻的性格一般是在家中形成的。因此,为了帮助孩子走出“自我”,我们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是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二是与家长共探育儿经验,改变不科学的育儿方式,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三是要求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支持他们与人交往,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总之,幼儿的孤独十分值得我们关注,但改变幼儿的孤独是比较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我们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有着敏感的自尊心。要教育孩子,一定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教育。而且一切措施的采取都要基于对孩子的爱。让我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走进他们,让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皮连生《学前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发展策略初探 下一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