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融危机表现、成因及启示

时间:2022-07-22 11:30:49

越南金融危机表现、成因及启示

摘 要:2008年越南爆发金融危机,出现了通胀失控、越盾贬值、股市和房市价格跳水等迹象。为避免类似危机的冲击,我国应严防热钱兴风作浪,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加强外资流向监管。

关键词:越南;金融危机;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5-0027-04

一、越南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

1. 物价攀升,通胀失控。由于食品及能源价格飙升,2008年5月, 越南的CPI按年算已高达25.2%,比2007年12月翻了一番,创下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恶性通胀的局面已经形成。截至2008年6月11日,越南国家银行已将银行存款利率从年初时的8.25%调高至14%, 同时允许各商业银行将最高贷款利率由原来的18%上调至21%, 并将越南盾每日参考汇率一次性下调2%,但目前通胀上行压力仍然较大。

2. 汇市持续走低, 越盾贬值加快。2008年3月下旬, 越南政府扩大了每日越南盾兑外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但这一调整却使汇率持续下滑,越南盾在短时间内由升值变为贬值,4、5两个月内快速贬值2.7%。而12个月的远期外汇交易(NDF)显示,越南盾兑美元1年内跌幅将超过30%。在实际存款利息为负值的情况下,越南民众对本币失去了信任感,纷纷将越南盾兑换成黄金或美元。

3. 股市和房市价格暴跌。 胡志明证券指数从2003年10月21日的133点上涨到了2007年3月12日的1170点,涨幅达780%,不过从2007年10月3日到2008年6月16日这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 该指数从1106点下跌到了370.18点,跌幅达66.5%。股票市盈率也从最高峰时期的30倍下跌至10倍以下, 市盈率低于10倍的股票超过200只,占上市股票数量的2/3。同时,越南大、 中城市多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房市成交量明显萎缩。与2007年底相比,胡志明市的房价平均跌幅超过50%, 冲击最小的河内房价跌幅也达到了20%。

4. 经济增速放缓,部分银行经营陷入困境。2008年第1季度, 越南GDP增长7.4%, 低于去年同期的7.8%。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银行贷款利率上调,越南的商业银行特别是私有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客户违约率迅速上升,经营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多年来,越南持续出现进出口贸易逆差,政府财政持续赤字,造成外贸、财政的“双赤字”并存。

二、越南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1. 经济过热,外贸财政“双赤字”。越南自1986年实行全面“革新开放”以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越南经济连续8年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GDP总量从2000年的312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713亿美元。越南被国际社会看成是仅次于“金砖四国”的第五个新兴经济体,越南国内也逐渐兴起了“超印赶中”的豪情,以至于忽视了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经济过热问题。2002~2007年,越南社会投资总额占GDP比例依次为33.2%、35.4%、35.5%、35.6%、35.7%和40.6%。仅2008年5月份,越南政府就批准了130个项目约合7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意向金额。高投资导致越南机械设备、零配件和原材料等大量进口,2007年, 越南进口高达627亿美元,占GDP的近90%;加上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进口成本上升、出口疲软等叠加效应,越南贸易逆差由2002年的5.9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2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1.7%上升到17.4%, 这远高于1997年泰国爆发金融危机时其贸易逆差占GDP6.5%的比例。2008年仅5个月, 越南贸易逆差就已经达到了144亿美元。与此同时,越南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国家巨额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使得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占GDP约5%的危险水平。2008年第一季度, 越南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长了78%。

2. 资本项目开放过早, 外资大量涌入引发资产泡沫。在国内资本短缺的条件下,越南政府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不仅大量举借外债,还迅速开放资本项目,导致热钱大量涌入。2007年,流入越南的FDI总额为178.56亿美元, 同比增长232.9%, 占整个越南GDP的1/4强。在2008年前5个月,FDI高达142.7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在资本账户流入的外资中,房地产和旅游方面的投资增长尤其迅速, 部分资金还绕开限制进入了股票市场, 引发了当地消费和投资热潮,推动了股市和房市等资产价格不断走高,通胀压力持续累积。 胡志明证券指数从2005年底的307点狂涨到2007年3月12日的历史最高位1170点,2007年底胡志明市中心区房价平均高达每平方米3800美元。 随着今年通胀持续恶化和贸易巨额逆差, 越南资产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迅速减弱, 大量外资套现获利后撤出市场。目前,越南股市、房市价格的暴跌以及越南盾的大幅贬值, 正是反映了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

3. 宏观调控政策不力,货币政策偏松。(1)越南应对通胀上升的政策措施比较滞后。在2007年10月,越南的CPI已经达到了12%,高通胀已露端倪,但越南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势头, 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货币政策明显偏松。2007年越南国内信贷增速为54%, 其中部分私有及合资银行信贷增幅高达95%。由于没有限制措施,一些合资商业银行还继续大量发放股票抵押贷款, 使该项贷款占到其全部贷款的30%~40%。 外资和信贷的强劲增长,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流动性泛滥,不断推动经济过热增长和通货膨胀势头上涨。2008年第一季度,越南信贷投放同比增长了65%。但是,越南央行直到2008年5月份才将存款准备金率从9.3%调到12%,基准利率由8.75%调到14%, 这一利率水平仍远低于通胀率。(2)越南对通胀的调控政策有失偏颇。 越南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通胀愈演愈烈,越南政府在2008年3月下旬接受了外国专家“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 的建议, 将每日越南盾兑外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 由于越南盾存在强烈的贬值预期, 汇率幅度的扩大反而加快了贬值的步伐。

4. 金融市场开放过快,缺乏有效监管手段。越南在2007年1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后,实施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迅速增长。随着越南经济基础的不断改善,外资持续流入,越南盾升值压力也进一步加大。为了维持资本内流和经济增长,越南政府采取了维持本币高汇率、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放松金融市场管制等措施来吸引资本,加快金融自由化进程。过高的金融市场开放度, 超越了越南政府数量调控和监管的能力,一旦通胀失控,就必须通过大幅提高基准利率来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部门受到重创,更加剧了经济金融动荡。此外,越南政府允许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美元和黄金,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方法, 庞大的外汇交易黑市进一步恶化了越南的金融市场。

除上述因素外,越南经济体小,股市市值有限,对国际市场冲击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也是导致此次越南金融风波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影响

1. 金融危机对周边国家(地区)经济的影响。越南金融风波会提高整体新兴市场的风险溢价, 加上美国利率企稳, 一些谨慎的海外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撤离新兴市场,印尼、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可能再次面临资本突然外逃而遭受货币危机冲击。但是也应该看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多数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许多企业大幅削减债务,金融监管体系也更加完善,抵御危机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大大增强。最近东盟10国签订了东盟清迈货币互换协议, 东盟与中日韩联手设立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金,这对东盟国家防范货币危机增加了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因此,越南金融风波进一步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我国财力雄厚,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而且目前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投资过热得到抑制,股市理性回落,房价开始趋稳, 经济形势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存在很大不同;加上我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监管部门有能力控制资本流动。因此,越南近期发生的金融风波不会引起人民币大幅贬值和我国资本的大量外逃,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金融风波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对越南的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目前广西对越贸易已经出现货款回收困难甚至出口合同终止的情况, 多家规模较大的边贸企业表示考虑缩减对越出口量。同时,会对我国进口越南煤炭、石油和铁矿石等商品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亚洲区内基本面最为稳健的新兴经济体, 越南当前的金融风波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发展的机遇。 外国投资者对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的信心进一步下降, 有利于巩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使我国的外资工厂特别是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近期搬迁到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的决定变得谨慎, 可能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往我国中西部地区搬迁。而且,其他新兴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趋疲软, 也会有利于抑制我国进口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四、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经济目前同样面临投资过热、CPI居高不下、流动性泛滥的内忧及全球粮价、原油价格上涨的外患。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下,为避免类似危机的冲击,我国应吸取越南金融危机的教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 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治通货膨胀。我国房价已经连续8年上涨,其涨幅透支了我国不动产应有的价值水平, 房价的大幅下降只能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就是实现价值的回归,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相反,如果房价不能顺利实现理性回归,我国的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得到遏制。 我国近年已经发生过因为物价猛涨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恐慌的事件。前有亚洲金融风暴,现有越南金融危机,共同的表象都是高房价引起的。可以说,越南金融危机已为我们敲响警钟。 防治通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自然灾害比往年加重的情况下,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是首选。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境外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 极易增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因此,我国在不断促进FDI流入和贸易增长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由此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外汇占款大量增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必要时可以实行提高存款准备金、 保值储蓄与信贷规模控制三管齐下的措施,及时回收市场流动性,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2. 避免人民币快速升值,严防热钱兴风作浪。虽然汇率管制的金融抑制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贸出口和FDI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金融抑制却又削弱了本国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削弱了金融资产价值创造中所需要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基本功能, 也削弱了政府对金融风险进行监控的能力。 越南金融危机再次凸显币值被长期抑制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必须的。但从历次货币危机来看,在通胀高企的局面下, 放宽汇率波动的幅度, 反而会加快本币贬值。1997年泰铢被严重高估后遭抛售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顶住国际压力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虽然承受了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增多等巨大压力,但避免了货币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我国人民币升值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项原则。

3. 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加强外资流向监管。一是审慎开放资本项目。 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总是出现在金融自由化和较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之后。 为确保经济金融安全,我国应坚持“不到合适的时机,资本项目就不放开”的原则,保持防火墙,以增强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抵御能力。二是加强对外资流向的监管。2008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高达501.8亿美元。应该说,目前人民币升值远未达到热钱满意的程度, 人民币走势逆转的压力在日复一日地积累, 一旦基本面受到外部冲击出现恶化(如严重通胀等),很可能出现金融动荡。当前我国应当强化外汇监测,完善监控体系,及早察觉外汇流向异动,大力控制FDI进入股市和房市,同时,注意外汇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可逆性。

4. 扶优限劣,优化经济结构。在保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 要注重对不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信贷政策,扶优限劣,防止经济结构失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和本土企业资金链已经极为紧张的情况下, 要避免运用一刀切的信贷规模和贷款利率政策, 防止利率过快上调, 使绿色产业、民生工业等行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造成经济衰退。

5. 关注消费者,尽快增强财富管理功能。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更关注的是它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却忽视了消费者对金融资产增值的正常需求和对银行有效内部治理的期望,造成产品创新滞后,风险控制能力没有本质改变。 在价格发现功能缺失的金融体系内, 出口带来的大量外汇财富和流入的巨额外资, 出于保值需要, 大多直接或者间接进入了股市、楼市,投机追逐价值增长。因此我国的银行业要加大业务和产品的创新力度, 解决海外财富增值需求问题。

6.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合理外汇储备。我国仍然需要顶住国际压力,通过稳定出口,保持外汇储备稳健增长,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实力。同时,考虑到用大幅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巨额发行票据等措施抑制通胀, 会造成金融系统和本土企业资金链的普遍紧张和货币恐慌, 因此需要加强与东盟及周边国家的监管合作,加强对货币危机的监测报告,增进信息交流,联手应对以降低传染效应,共同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永先.中国应重视越南金融危机的警示[EB/OL]. (2008-06-18). .

[3]辽旺.越南危机启迪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防范金融风险[N].扬子晚报,2008-06-29.

[4]曹远征.越南金融危机不会引起全球金融动荡[N] .证券时报,2008-06-26.

上一篇:走出“囚徒困境” 治理通货膨胀 下一篇:金融监管问题的多学科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