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村官”兴村富民

时间:2022-07-22 11:17:41

谈到紫菜种植,位于福建南端的人多数都会想起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目前,全村400余户村民参与紫菜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每户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而说起眼下的好日子,奎霞村民笑得合不拢嘴,都说这与泉州边防支队溪东边防派出所奎霞警务区民警村官黄志军的努力分不开。

石井镇奎霞村靠近金门,面积仅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69人。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但近些年受过度捕捞、生活污染等影响,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于是,一些渔民开始从捕捞业逐渐转向了种植业。但由于地处偏僻,再加上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等原因,海产品种植业多年来持续走低。

2008年3月,民警黄志军“接管”奎霞村,并兼任村综治副书记。起初,小黄认为这个村并不富裕,村民也比较朴实,出不了什么案件,不必投入太多精力。但一次偶然的走访改变了他之前的想法。08年9月的一天,小黄来到村民林泽纯家中,发现老林面露难色。

原来,种植紫菜让许多村民摆脱了贫穷的困扰,一阵子赶“风气”种植紫菜很是“流行”。林泽纯就是其中一员。08年6月,他把3万元“血汗钱”投入种植紫菜谋求致富。但是,由于受台风、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水水温、水质都发生了变化,不懂运用科技种植的老林,当年的紫菜收成惨淡,生活陷入困境。

经进一步了解,像老林一样投资亏本的种植户在这个村子里还有许多,这可急坏了上任“村官”不久的黄志军。看着陆续跌进贫穷圈子的村民,他多次四处寻找“能人”给种植户的紫菜看病,并于08年12月,联合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科技局等部门筹办了“紫菜种植培训班”,定期为种植户“传经送宝”,为他们发放种植方面的书籍,丰富他们的种植知识。

在兴办培训班期间,细心的小黄还发现,由于村里没有大规模的码头,每逢紫菜收获季节,种植户驾船出海收割紫菜归来时,码头只能同时停靠6艘船只,其它船只往往被堵塞在旁,有的甚至要等上个把小时才能轮到自己卸紫菜,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卸货方式,大大影响了种植户的生产效率。

可是兴建码头涉及经费等方面问题,村干部不愿揽这苦差事,黄志军却站了出来。为了争取经费,他多次跑村委会、老人会寻求支持,还给村里在外的商人逐一打电话筹措善款。09年6月,村里各界出资25万元兴建的两个码头按照小黄的规划设计顺利竣工,彻底解决了种植户的运输难题。“现在码头可同时停靠20多艘船只,这使我们的紫菜可以第一时间批量往外运输。”村书记林长岩自豪地说。

奎霞村有3000多亩的紫菜种植区,不少村民常常因收割作业等小事发生争执。黄志军从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入手,每月协调镇司法所等相关单位组成“法律服务队”,在村民中开展法律“下乡”活动,分析村民纠纷的原因、后果和教训,警示教育村民。同时,他还积极邀请泉州边防支队文艺演出队和爱民篮球队,到村里为种植户表演,男女老少汇聚一团,笑声朗朗,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拉近了警民、村民之间的距离。

为民生更要帮民富。平时只要一有空,小黄就会充当“采购员”、“促销员”,依托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介,为村民招商引资鼓呼推介,还积极发动各方力量联系买家收购紫菜,帮助村民实现“种植有保障、收成有销路”的目标。在紫菜种植淡季,小黄还会主动扮演“用工红娘”,一面广泛收集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招工信息,一面通过在警务室和村区设立用工信息联络点,建立双向选择平台,为种植户牵线搭桥,介绍他们作短期劳工,实现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无缝对接。

如今的奎霞村已成为泉州当地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安宁村和致富村,村民就业增加、收入看涨,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而一听村民夸自己是“村民致富引路人”的黄志军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觉得,穿警服当“村官”,只有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事事想着老百姓,才能对得起沉甸甸的“村官”头衔。

上一篇:悬壶济世薄智云 下一篇:面孔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