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山区半无叶豌豆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时间:2022-07-22 11:01:48

黔西北山区半无叶豌豆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摘要引进5个半无叶豌豆新品种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苏豌3号在黔西北地区综合表现较好,平均产量3 402.6 kg/hm2,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在该区域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陇豌1号和草原276有一定产量优势,可作进一步观察鉴定;S-3008和苏豌1号不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

关键词半无叶豌豆;品种;引种;黔西北山区

中图分类号S6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20-02

黔西北山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海拔457~2 900 m,年均气温10.5~15.0 ℃,≥10 ℃活动积温2 544.6~4 617.1 ℃,年均降雨量848.6~1 394.4 mm,是贵州省食用豆类主产区。根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发展要求,引进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的豌豆新品种在黔西北山区进行观察鉴定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当地食用豆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使新品种尽快在生产中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海拔1 459 m,试验地土质为冲积壤土,肥力中等,前作草莓[1-2]。

1.2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5个,即草原276、陇豌1号、S-3008、苏豌3号、苏豌1号,其中草原276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供,陇豌1号、S-3008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提供,苏豌3号、苏豌1号由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提供。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5 m2。5行区,行长5 m,行距50 cm,窝距20 cm,每行25窝,3株留苗[3]。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四周及重复间走道宽80 cm,小区间不留走道[4]。收获时以小区中间3行计产,折合成小区产量进行统计分析[5-7]。

1.4试验过程

试验地犁耙并平整细碎后,于2010年10月22日播种。2010年11月5日开始出苗,出苗较整齐,12月13日结合中耕除草施复合肥300 kg/hm2。2011年3月3日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150 kg/hm2、钾肥75 kg/hm2。试验虽遭受1月的严重雪灾,但对参试品种的生长没有较大影响,试验正常。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参试品种中以苏豌3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402.6 kg/hm2,陇豌1号居第2位,折合产量3 301.4 kg/hm2,草原276居第3位,折合产量3 165.4 kg/hm2,S-3008居第4位,折合产量2 805.4 kg/hm2,苏豌1号最低,折合产量2 770.6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参试品种间产量存在真实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苏豌3号与陇豌1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与草原276、S-3008、苏豌1号3个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陇豌1号与草原276产量差异达显著,与S-3008、苏豌1号产量差异极显著;草原276与S-3008、苏豌1号产量差异亦极显著;S-3008与苏豌1号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1)。

2.2生育期比较

参试品种生育期以苏豌3号和苏豌1号最长,均为219 d,草原276生育期最短,为210 d,陇豌1号生育期为212 d,S-3008生育期为215 d(表2)。

2.3不同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参试品种株高以陇豌1号最高,为77.0 cm,苏豌1号最矮,为59.8 cm,其余品种株高从高到矮的顺序为S-3008(72.8 cm)、草原276(70.4 cm)、苏豌3号(69.0 cm)。单株有效枝数以苏豌1号最多,为2.6个,草原276和苏豌3号次之,同为2.0个,陇豌1号最少,为1.0个。单株实荚数以苏豌3号最多,为28.6个,陇豌1号最少,为18.6个,其中苏豌1号居第2位(23.4个),S-3008为21.4个,草原276为19.8个。单荚实粒数以陇豌1号最多,为3.9粒,草原276次之,为3.7粒,苏豌1号最少,为2.5粒,S-3008和苏豌3号均为2.7粒。荚长以陇豌1号最长,为6.54 cm,苏豌1号最短,为5.56 cm,草原276荚长居第2位,为6.30 cm,苏豌3号为6.28 cm,S-3008荚长居第4位,为5.90 cm。百粒重以苏豌3号最高,为23.5 g,苏豌1号次之,为23.2 g,S-3008最低,为17.8 g,陇豌1号和草原276分别居第3、4位,分别为20.9、18.9 g(表3)。

2.4品种评价

2.4.1苏豌3号。折合产量3 402.6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与草原276、S-3008、苏豌1号3个品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生育期219 d,株高69.0 cm,单株有效枝数2.0个,单株实荚数28.6个,单荚实粒数2.7粒,荚长6.28 cm,百粒重23.5 g。籽粒黄色。该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在黔西北山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2.4.2陇豌1号。折合产量3 301.4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与草原276产量差异显著,与S-3008、苏豌1号2个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期212 d,株高77.0 cm,单株有效枝数1.0个,单株实荚数18.6个,单荚实粒数3.9粒,荚长6.54 cm,百粒重20.9 g。籽粒黄色。该品种在黔西北山区生态条件下有一定产量优势,可作进一步观察鉴定。

2.4.3草原276。折合产量3 165.4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与S-3008、苏豌1号2个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期210 d,株高70.4 cm,单株有效枝数2.0个,单株实荚数19.8个,单荚实粒数3.7粒,荚长6.30 cm,百粒重18.9 g。籽粒绿色。该品种有一定优势,可作进一步观察。

2.4.4S-3008。折合产量2 805.4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位,与苏豌3号、陇豌1号、草原276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期215 d,株高72.8 cm,单株有效枝数1.8个,单株实荚数21.4个,单荚实粒数2.7粒,荚长5.90 cm,百粒重17.8 g。籽粒绿色。该品种产量优势不明显,不适宜黔西北山区种植。

2.4.5苏豌1号。折合产量2 770.6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与苏豌3号、陇豌1号、草原276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期219 d,株高59.8 cm,单株有效枝数2.6个,单株实荚数23.4个,单荚实粒数2.5粒,荚长5.56 cm,百粒重23.2 g。籽粒黄色。该品种在黔西北山区生态条件下产量优势不明显,不适宜此区域种植。

3结论与讨论

根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发展要求,引进5个半无叶豌豆新品种在黔西北山区进行观察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苏豌3号综合表现好,平均产量3 402.6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黔西北山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在该区域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陇豌1号和草原276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3 301.4、3165.4 kg/hm2,在黔西北山区有一定的产量优势,综合表现较好,可作进一步观察鉴定;S-3008和苏豌1号综合表现不很理想,产量较低,不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

4参考文献

[1] 张建凤,张建华.半无叶豌豆引种品比试验[J].青海农业科技,2006(4):57-58.

[2] 杨晓明.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陇豌1号”[J].农村百事通,2009(17):30.

[3] 袁星星,崔晓艳,顾和平,等.菜用荷兰豆新品种苏豌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1):48-50.

[4] 王仲勇,张柏昌,刘渺妍.豌豆优良品系引进与评价[J].中国种业,2010(3):63-64.

[5] 墨金萍,王梅春,连荣芳.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4):21-22.

[6] 辛元凤.豌豆品种比较和分析评价 [J].种子,2011(6):96-97.

[7] 刘杰淋,唐凤兰,张月学,等.20个俄罗斯箭舌豌豆引种评价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92-94,130.

上一篇:西吉县马铃薯不同地膜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下一篇:莲藕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平衡生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