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7-22 08:53:54

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的新型教学法相继推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提出,给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增加了原动力。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别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问题;对策

采取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下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此种教学法一经推出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相关专家对于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世界各国都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而我国的新课改也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对于我国当前的小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来说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固化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是配角被动接受着教师的指令。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教师进行考知识,这样的模式中知识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主导下的学生很难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对自身的成长也缺少关注。这样的教学思想已经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存在很久了可以说从古到今。虽然新课改提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能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很难被彻底拔出,很多教师仍然受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这也成为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难以实施的重要阻碍之一。

2.问题解决过程落实不到位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时,针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及综合分析。学生没能够针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思,而大多是通过大量的机械性的做题来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问题解决的过程需要的是不断的进行思索探究,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及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的变化及体验,否则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不仅无法得到提升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更新教师观念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观念的指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才能实现教学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教教师更新观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疑虑及陌生感,观念上的疑虑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推行形成了巨大的障碍。要想转变教师的观念首先应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应从传统的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由以往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转变为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与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启发者,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适时引导有学生自主进行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面来看教师的角色被淡化了,但实际上教师面临更加严峻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师由原本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协助者,作为协助者,不仅要成为数学知识的专家,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从而保证能够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2.引导学生反思,促进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深化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现象,从而逐渐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自觉的运用于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将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进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不断的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的本质。只有具备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能力,才能最终达到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思维才能得到升华,从而为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其中包括解题思路、数学方法的应用、问题的核心、分析过程、运算过程等等。如果个人无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可以安排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间积极的进行交流、沟通、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从而激发灵感。让学生进行回忆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联想一下当时的解决方法,在相互鼓励启迪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很快的寻求到了解决方法,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论,而是引导学生让其变换思维方式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探寻,看是否能够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像更深的思维层次发展,引导学生开发更深更广的数学思维。这样的反思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对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在反思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及自我调整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潜在思维能力的开发。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统计》教学中笔者在授课一周前布置学生进行家庭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数据统计,然后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间针对统计的数据进行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将其统计的数据一一呈现,经过学生反复讨论,统计出了每组家庭一周内丢弃塑料带的总数以及平均数,教师没有急于对学生的统一结果进行评价。而是提出让学生针对其统计的所有数据再次进行思考,此时有学生发现在所有家庭统计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5、16,以15居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家庭每周丢弃15个塑料袋,这边得出中位数15,然后再带领学生计算一下这么多的塑料袋会污染多大面积的土地,这些只是一周统计的数量想想一年呢?如果这样下去全校学生的家庭一年将污染多少土地?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将数字、概率、统计的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意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分析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思想和创造意识,使学生自觉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付彦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2015,(36).

[2]关凤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反思[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

[3]刘广军.浅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33).

[4]郭承海.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解决策略的相关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19).

作者简介:

杨忠彩(1979.5~),女,汉族,专科,宁夏银川市人,工作单位:银川市西夏区西夏三小,主要教授小学数学。

上一篇:农村家庭的教育现状及家庭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