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才能下药

时间:2022-07-22 06:32:15

目前:对城市穷人区的看法有很多,并且都有一番道理;关于治理,人们提的建议有“疏”有“堵”,相差甚远。现实中,各地政府对穷人区也不尽相同,有的漠然处之,有的恨不得立即清除。或是巧妙掩饰。这其中,各有各的问题。

如何看待穷人区?如何治理穷人区?本来就没有统一的答案.在各种观点的争执下就更显得无所适从。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回到穷人区的成因这个源头上来。了解边缘区、衰落区两类穷人区的不同成因,掌握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对症下药”,分别给出合适的治理之道。

这样,才能在错综繁杂的建议、意见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所有难题将迎刃而解。

两类穷人区的区别

从成因看,穷人区有边缘区和衰落区两类。前者是由于某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某类资源的比较优势等,吸引外来人口迁移而在该区域的边缘或形成的穷人区;后者则是由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比较落后,或者较邻近的其他区域落后,而沦为穷人区。

边缘区与衰落区;从表面看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都是有大量贫困者集聚,环境脏、乱、差,各项福利设施落后,生活水平低,市场秩序较混乱,治安状况差。但由于形成原因的不同,两者在发展规模、趋势等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类穷人区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发展规模看,边缘区是不断变迁的,并且规模在扩大;衰落区处于其他经济发达区的包围之中,在不断缩小,不具备向外的扩展性

边缘区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伴生区。伴生区由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展等原因有可能扩大.边缘区则会随之变迁或是扩大规模。像前文提到的首钢搬迁,很多外来打工者也会随着首钢搬迁而在新的地方形成边缘区.就像候鸟一样。因此,在地理概念上:边缘区具有向外的扩展性。

衰落区则是不一样的,因处于其他经济发达区的包围之中,所以不具备向外的扩展性。即使像沈阳的铁西区这样面积较大的衰落区,它也不会扩大到周边的其他区。相反,由于政府的城区改造工作,衰落区的规模会逐步缩小。前文提到的上海的虹镇老街,拆迁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相信这个地方“不出三年必将被高楼大厦取代”。

(二)从区域功能看,衰落区更像“城市的伤疤”;边缘区则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影响了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又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外来的廉价劳动力。

衰落区往往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地价都很高。衰落区要么属于被遗忘的历史角落,要么曾辉煌过,但由于资源枯竭或经济不景气而衰落下去。这些区域最影响城市形象,并且所占土地的机会成本比较高。

边缘区则有其两重性,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又为伴生区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廉价劳动力。

(三)从发展趋势看。边缘区会一直存在下去,而衰落区将会逐渐减少。

我们知道,边缘区与城市的某一区域是伴生关系。只要这样的区域存在,就一定会在其周边地区形成穷人区。而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城市化的步伐应不会减慢,或是停下来。所以,边缘区就不可能消失。

反倒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区域定位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技术进步等因素,衰落区将逐渐减少,甚而从理论上不排除消失的可能性。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两类不同的穷人区,当然应根据各自的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1、边缘区:宜疏不宜堵。

针对边缘区具有扩展性并长期存在的特点,政府在治理时应更多考虑,如何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既充分利用外来打工者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又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并改造周边环境。

著名学者吴思就认为,我们可以把贫民窟换种叫法,叫进城第一台阶,或便宜聚居地。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农民总是要进城的,那么农民现在要不要这个台阶?这种聚集地一定会黑社会横行吗?一定是污水遍地吗?如果谈这个,就应该有这个台阶。只要城市为他们在郊区划一块公共地,统一规划管理就行了。

2、衰落区;改造与转型。

对于老城区,城中村这些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衰落区,政府应进行拆迁改造,既提供给当地居民一种福利,又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并提高了土地的价值率。对于那因资源枯竭或是支柱产业日薄西山的衰落区,政府考虑的应当是,调整区域这位,尽快完成产业转型,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提高就业率。通过经济的二次腾飞,必变此类衰落区的落后面貌。

上一篇:穷人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转型”中的穷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