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7-22 04:50:32

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百花齐放,在角度、层次、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笔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总结一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新旧联系,巧妙切入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教学《背影》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感受亲情的经历,回想在自己的体验中对父母的态度与认识。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发学生:“我们怎样把这样的真情描绘出来呢?”

这样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尊重个性阅读,适时介入深化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有开放的意识。我们往往发现,在上课之初,大多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其实,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蒲松龄的《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从“屠户”“狼”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介入,注意问题的引领、深化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例如在《散文家谈散文》一课教学中,进入感悟阶段(课堂片断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我们了解到散文家晓雪对散文《白鹭》的评价为“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同时大家从这篇文章中也可以总结出评论的一些基本写法,试试看。

生1:写评论就像写议论文一样,要有观点有依据,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可以引用原文。

生2:我认为引用不能随意,要精当,最重要的是要紧扣观点。

生3:评论的观点一定要鲜明,也就是独特,不能人云亦云。

师:大家说的非常有道理。评论必须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甚至敢于批判。《白鹭》作为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我相信同学们阅读后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评价。同学们,请拿起手中的笔,尝试挑战散文家,写下你的独特评论。十分钟能写好吗?

生(众):能。

(八分钟左右,学生陆续举手。)

生4:我评论的标题叫《一首满含意境美的诗》。郭沫若的散文《白鹭》真可谓是一首满含意境美的诗,全文都洋溢着诗意的美。请看,“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闲适悠然的白鹭,静静地徜徉在清澈开阔的清水田间,多像悄然而至的垂钓者,在一方清水田里静静等待鱼儿,好一幅‘清田垂钓’图。

师:哪位同学评价一下生4同学的评论?

生5:我觉得生4同学的评论避免了晓雪评论的不足,为自己的评论起了个很有诗意的标题,我觉得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且她的评论能紧扣标题,内容也充满诗意。

生6:我也非常赞成生5同学的观点,生4同学的评论将观点寓于标题,文字也符合郭沫若《白鹭》的意境美的特点。我来补充生4同学的评论。大家看第8段,“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力。”一湾水田,在夕阳斜晖里脉脉闪光;几枝芦花,在晚风轻拂下悄然绽放;伴着袅袅炊烟,一行白鹭从水田上方悠然而过,飞向小桥流水人家。我也为它起了个名字,叫《低飞的白鹭》。

师:很精当的评价,很有韵味的描绘,你们的智慧让老师动容。并且,你们敢于指出晓雪评论的不足,你们的勇气尤其让老师钦佩!

生7:我补充,第7段同样很有意境美,我给它起了个很简单的名字,就叫《瞭望》。清晨,几颗星星还在天际闪烁,白鹭已孤独地立于树梢枝头。它,是在思考?还是在瞭望?

师:同学们的评价真是给了老师极大地享受,你们真是深邃而善于思考的小诗人,你们的文字就是一首首优美可感的散文诗。

生8:刚才几位同学主要是从意境美的角度评价本文的,你们的描绘正好帮我表达了我的看法,我就不重复读了。我觉得这篇散文还满含绘画美,评论的标题就叫《如画,如诗》。

生(众)笑。

师:好样的,集众人所长,是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生9:我的评论主要是从主题思想方面谈的。标题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火纷飞,人们生活不定。郭沫若先生用含蓄隽永、富有诗意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宁、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女孩子,你主要是从文章主旨方面评论的。老师稍稍纠正一下,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生10:我觉得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因此我的评论的标题就叫《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初读时觉得语言、意境极佳,越细致读,越发觉用笔极妙绝。文章首尾以两个相似的句子呼应,全文行云流水就是一首诗,内容上更是紧扣‘诗’含蓄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白鹭“因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生11:作者用优美含蓄的文字描绘了白鹭“因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让我想起了一句诗“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句诗从写作角度理解,要善于发现,不能人云亦云。郭沫若却能在平常中看到不平常,这不正是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最好的诠释吗?因此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构思。

师:你说得太好了!从作家的文章中总结出有利于自身写作的方法,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特别,对大家都很有借鉴意义,谢谢你!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时,由于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深化、提升了学生对“心声”的更深理解。

三、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延伸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

材料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

材料三: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社戏》)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讨论这些材料,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小结后,让学生选取春、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如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也可与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说没有阅读教学就没有语文教学,让我们语文教师一起来承载阅读教学探索的重任,让阅读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有效。

(作者单位:常熟市孝友中学)

上一篇:以乐教促乐学,实现师生双赢 下一篇:黑眼睛的果蝇 一种经常被误读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