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卖烤鱼

时间:2022-07-22 03:52:53

在北京著名的餐饮一条街――簋街,有一家名叫“独门冲”的烤鱼店,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老板正是前中国首席男模、前“世界先生”比赛季军徐冲。

国际名模也失业

徐冲出生在重庆市。上高中的时候,徐冲已经是学校里公认的“帅哥”。高中毕业两年后,他偶然听说成都市要举行一场业余模特儿比赛,便在一群朋友的怂恿下报名参赛。结果,他凭借身材优势和独特的气质,竟一举获得了男模组亚军。随后,他跟当时四川有名的新视典模特儿公司签约,成了一名专业模特儿。

1999年,徐冲来到北京,跳槽到著名的新思路模特儿经纪公司。同年4月,他参加“首届世界精英男模大赛中国选拔赛”,一举获得亚军。

2000年,徐冲再次跳槽到北京概念久芭模特儿公司。不久,年度“世界先生”评选在印度举行,公司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派徐冲参加这一世界模特儿界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比赛。结果,徐冲不仅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季军,还拿下了最佳形体奖和最上镜奖。这是当时中国男模在国际大赛中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次比赛成了徐冲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不但获得了数目可观的奖金,“世界先生”的头衔还让他迅速成为中国模特儿界尽人皆知的“大腕”。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皮尔卡丹”“华伦天奴”“登喜路”“劲霸”等国内外著名服饰品牌,纷纷邀请徐冲参加服装会和专场演出,他成了中国男模中最炙手可热的“红人儿”。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徐冲享受着国际名模的滋润生活时,时尚界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2001年开始,随着社会上各类选秀节目和比赛活动的增多,男模市场渐渐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恶性的价格竞争和演出活动缩水。

2002年3月,上海一家服装企业与徐冲达成初步协议,邀请他在5月份参加一场服装会,承诺付给他8000元出场费。可是4月中旬的时候,厂家负责人主动来电:有“新人”提出只要3000元报酬就可以出场,我们对你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厂家与徐冲的合作自然“泡汤”。

后来,类似情况频繁出现,让“国际名模”徐冲的出场机会越来越少。2002年底,他接到的演出活动从高峰时期的每月六七场,减少到了每月两三场,而且出场费越来越低,导致他每月收入只有1万多元了。这对于身处时尚圈的徐冲来说,根本不够用。

更惨淡的日子还在后头。2003年下半年,徐冲竟然连着3个月没有接到一场演出,自然也就没有一分钱收入。“世界先生”的职业生涯陷入窘境。

放下面子卖烤鱼

眼看做模特儿渐渐难以维持生计,徐冲开始坐立不安。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他甚至自费参加了一个影视表演培训班,希望能够当演员“曲线救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演的都是一些配角,经济收入并没有因为演戏而好转起来。

面对来自现实的压力,徐冲不得不重新思考:要想尽快赚到钱,只能去做生意。可是到底做什么好呢?

2004年8月,徐冲回到了重庆老家,想调整一下心态和思路。机缘也就在这时悄然而至。

一天,几位北京的朋友到重庆来旅游,顺便到徐冲家看望他。当徐冲提出请大家吃饭时,一位女孩立即提出要去吃重庆烤鱼。于是,徐冲带着大家来到位于两路口健康路的一家烤鱼店,果然,这家店的烤鱼味道鲜美,大家吃得十分尽兴。

离开烤鱼店的时候,这位女孩有些失落:“唉,这么好吃的烤鱼,可惜在北京吃不到。要是北京能有这样一个烤鱼店就好了!”

徐冲顿时心头一震:自己是重庆人,并不觉得重庆家乡菜有什么特别,可是对于外地人来说,重庆特色美食可是赫赫有名。我为何不在北京开一家经营烤鱼的重庆特色饭店呢?

回到家里,徐冲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可行。第二天,徐冲直接找到店主,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店主听了徐冲的介绍,不敢相信:“世界先生”想转行卖烤鱼?徐冲再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店主这才相信。不过,店主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徐冲不能在重庆开烤鱼店;第二,要支付学费。徐冲当即答应了。

此时,徐冲的存款已经所剩无几,于是他返回北京,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坐骑”――保时捷轿车。随即返回重庆,直接住进了烤鱼店的员工宿舍,一心学习烤鱼技术。

徐冲先是到厨房当帮工,又跟其他厨师学习选鱼剖鱼等一些基本功。虽说这些活儿并不难,可是对于从没有下过厨房的徐冲来说却并不轻松。

打下一定基础后,徐冲开始真正学习烤鱼制作。由于徐冲心里紧张,第一次操作就出了错。本来,应该把洗完并调好配料的鱼放在铁丝架上,然后同时放在碳火上烧烤。可是徐冲忘记了顺序,先把铁丝架放到了火上,当他再把鱼放到铁丝架上面,只听“哧”的一声,鱼已经被铁丝架烫焦了,而徐冲的左手小拇指也被烫出了一道白印。疼痛让徐冲双手无措,连鱼带铁丝架全都翻到了碳火里――徐冲的第一个“作品”变成了烧鱼。

随着操作次数增多,徐冲的动作和技术逐渐熟练起来。徐冲发现,烤鱼其实并不难做,关键在于调料的配置和原料鱼的挑选。经过两个多月的用心学习,从味道到质量,徐冲和师傅做的烤鱼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

用心成就新事业

2004年11月,徐冲回到北京,经过一个多月的慎重考察,在簋街选定了一处10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址确定后,徐冲立即用卖车的钱装修了饭店,剩下的用作流动资金。2005年2月,徐冲的“独门冲”重庆烤鱼店终于开业了。

然而,徐冲的选择,很多朋友难以理解。一位很要好的摄影师朋友从国外回来,徐冲便把他请到店里来,给他一个惊喜。可是当朋友看到正穿着自制服在厨房忙活的徐冲,不禁瞪大了眼睛,好久才摇着头说:“徐冲啊,你是从T型台下到了灶台,真是可惜了!”但徐冲认准了这条路,就不再回头。

开业之初,为了打开知名度,吸引客源,徐冲想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在吃饭的高峰时段,在店门口摆上一张餐桌,端出一盘事先做好的烤鱼让过往食客免费品尝。这一招果然很吸引人,人们纷纷停下来围观品尝,对“独门冲”烤鱼赞口不绝。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免费品尝宣传,来烤鱼店吃饭的客人明显增多。可是徐冲又发现,和周围其他的店相比,自己店的回头客特别少。徐冲私下向客人了解原因,客人说:“你的烤鱼味道确实不错,可是只有一个口味,而且其他菜品也不多,谁会老吃一个菜啊?”徐冲恍然大悟,立即请来一位同乡厨师暂时帮助自己支撑门店,自己又回到重庆,到不同的烤鱼店学习不同的制作方法。回到北京后,推出了10种特色菜。口味和菜品丰富之后,店里的客人果然多了起来。

不久,为了扩大宣传,徐冲干脆利用一下自己的“特殊身份”。他在自己店门的左侧制作了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世界先生――徐冲”几个大字,同时配上了自己一张很“酷”的照片;在店内的墙上,挂上自己的个人简介和模特儿艺术照片……这一招果然引起了过往人们的兴趣,大家纷纷走进店里吃烤鱼。一时间,“独门冲”重庆烤鱼店在簋街名声大震。

由于生意火爆,2006年夏天,徐冲在距离第一家店100多米处,开设了“独门冲”第二家店,这个店比第一家面积要大上一倍。随后,他专门买了一辆金杯客车:每当第一家店等待用餐的客人太多,他就用金杯车把客人送到第二家……

2007年,徐冲在“女人街”又开了一家烤鱼店,生意同样火爆。店铺多了,他也就不再每天都亲自下厨。

这一年多来,他把烤鱼技术传给了店里的其他厨师,自己则每天在这3家店轮流招呼客人,应客人的要求和他们合影――毕竟,这位成功的烤鱼店老板,曾经是一位“国际名模”啊!

如今,徐冲偶尔也会怀念做模特儿时风光而优越的生活,但现实总不可能尽如人意。他渐渐地释然了:不管是T型台上,还是烤鱼店里,只要我努力了,哪里不是人生闪光的舞台呢?

上一篇:京味儿语言中的儿化音 下一篇:洋好汉的长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