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灌注桩的施工与管理

时间:2022-07-22 02:25:56

试析建筑工程灌注桩的施工与管理

摘要:灌注桩技术是一门在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较常见的施工技术,因其施工方法简单、适用性强、基础强度大的优点而被普遍应用在各种大型建筑工程中。不过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挖掘灌注工序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施工问题,现阶段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在灌注桩施工时注意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力求为其提供最为可靠的安全质量保障。下面作者就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来简要谈谈建筑工程灌注桩的施工和管理事宜。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管理

灌注桩的桩孔开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工开挖,二是钻机钻孔,无论哪种方法,在开挖之后都要进行完善的施工防护措施以保证灌注桩施工的基础质量,这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对灌注桩施工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就要对其基本施工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强化,将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保障提高至最大。

一、灌注桩施工技术基本流程步骤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灌注桩技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该图详细地反映了灌注桩施工的具体流程,将每一个涉及到的环节都列举了出来,我们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就要针对这些具体环节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施工管理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施工性能和管理效果。

二、桩孔开挖工序

1.确定桩身位置

在桩孔正式开挖之前,相关工程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用钢尺、经纬仪等工程专用仪器设备执行放样操作,确定好桩孔定位的位置并将其明显地标示出来,然后再以这个位置的中心点作为桩身横截面的圆心,计算好圆形半径,钉十字引线桩,桩身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经过反复核查确认无误后就能在该位置处进行施工开挖工序。

2.设置护圈围栏

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土壤地质情况和桩孔直径的尺寸直接决定了护圈的材料选择,常用的有砖块、砼和钢筋混砼结构等。对于护圈的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其高度保持在300mm以上,宽度保持在240mm以上,护圈的内圈直径要比护壁的直径大上100mm,比地面高上150到200mm。

3.正式开挖

在正式开挖施工前,我们技术人员要联合施工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议,建立健全紧急情况应对机制,以保证工程中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人员能迅速逃离施工现场,将事故危害性降到最小。

当施工人员深入桩孔执行土方开挖工序时,要做好全面的土方防护措施。深度每增加一米,就划分出一片新的施工区域并安装工程护壁,然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开挖操作,依此类推。保证桩孔的垂直性良好,随时进行检查,倾斜程度控制在1%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明显的弯曲形变性。

开挖后多余的土方不能堆积在孔洞内,要及时吊运到地表排出。这个过程中要使用到专业机械设备进行起吊操作,为了全面确保桩孔内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土方起吊载具不能使用吊筐等没有安全保障的器材,土方也不能卸放在桩孔周边2米的范围之内,以免桩孔受压过大导致塌方,严重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度。

4.桩孔底端扩大

当桩孔开挖到设计方案规定的深度时,就可以停止开挖并对桩孔土质情况进行详细检测,合格后再对桩孔底端进行扩大化处理。这个施工过程也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要求,桩孔、桩身的形状和尺寸大小都不能随意变动,如果施工人员遇到实际状况如地层运动,造成施工实地与图纸不符,不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时,要马上停止施工操作并报告给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由他们讨论选用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后才能继续施工。

当扩底工序完成之后,在对其尺寸和深度检查并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实施善后处理了,将桩孔内部的所有施工残渣和垃圾杂物彻底清理,运出地表,并用大小适中的水流将孔内岩壁仔细清洗,在不影响其持力层压力承载性能的前提下使孔内保持一个干净清洁的施工环境。

三、护壁支护工序

对开挖之后的灌注桩进行桩孔护壁支护操作,是为了保证开挖掘进土层的稳定性,为灌注桩施工的顺利完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一般在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中常用的支护方法有两种:砖砌体护壁法和砼护壁法。

1.砖砌体护壁法

砖砌体护壁法的具体施工要求有:砌砖方向应该扁平,不能按照空斗墙或侧面方向砌砖;涂抹的砂浆要充分饱满、气泡较少,以便完全消除砖块结构间的连接缝隙;开挖砌筑之前都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

2.砼护壁法

此方法的具体施工步骤是先支上砼模板在开挖完成的孔壁之中,再开始浇筑,当浇筑的砼强度达标时就可以继续开挖,开挖完成后再继续浇筑,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施工完成。

砼护壁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浇筑完要在砼上面留长度约为100mm的口子,作为浇灌口使用;浇灌完成以后就可以将这个口子堵塞严实;浇筑进行中要反复敲打模板,振动未成型的砼使其接触更加紧密,基础强度更高。

四、钢筋笼制作安装工序

在灌注桩施工中,为了保证制作出来钢筋笼的连接牢固性,我们通常采用电焊的方法对其进行焊接;同时在骨架上还要在每相距2米距离处设立多道加强箍,防止钢筋笼变形,使其质量更有保障。

安装钢筋笼的方法属于吊装法,可以用车辆机械,也可以用杠杆设备。起吊阶段一定要保持缓慢的速度,绝对不能让钢筋笼因触碰孔壁而变形;就位后要设置数量充足的保护层;一切合格以后就可以开始固定并进行最后一步浇灌工序了。

五、桩身砼浇灌工序

此工序是灌注桩施工的收尾工序,也是直接决定桩身质量的重要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1.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之前的各项工序施工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比如桩孔的垂直程度、持力层的深度、桩孔底部的尺寸和平整性、钢筋笼的安装质量等等。

其次,准备好所有浇灌所用材料,基础材料数量一定要充足,配比比例一定要权威,工程部件安装一定要到位。

2.浇灌工序

为了防止砼直接撞击到孔壁以及离析现象的产生,我们通常使用一个直径大于200mm的呈细长管状的串筒来输入砼到桩孔底部。浇灌流程必须要保证其连续性,严禁中断,如遇特殊情况也要及时捣实已经浇灌完的砼并做好防护措施,下次施工时依照施工缝的处理方法继续浇灌。

3.振捣工序

振捣工序要使用到振捣棒,以分层的顺序将每一层的砼都均匀地振捣密实。控制砼的坍落度在一定范围,这样可以使得砼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在灌注桩施工使用时也更加方便。还要适当增加浮浆层的厚度,以达到保护桩头质量的主要目的。

结语: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挥着非常显著的实际施工效果,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也恰好是其效用的真实体现。我们在实行灌注桩技术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施工和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为工程整体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隋寿义.建筑工程灌注桩的施工与管理[J].江苏建筑,2008

上一篇:浅议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要点 下一篇:浅谈塔吊受料平台在工程中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