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时间:2022-07-22 02:07:37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在加用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应用利拉鲁肽(n=40) 与格列美脲(n=38) 治疗2型糖尿病16w的降糖效果,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C肽、体重指数、血压、血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利拉鲁肽与阿卡波糖联用后,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血糖指标,如FBG、2hPG、空腹C肽和HbA1c。同时与格列美脲组相比,可以减轻患者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比率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格列美脲组。结论在阿卡波糖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优于格列美脲,同时能减轻体重,改善血压、血脂,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格列美脲;对比研究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两个主要发病因素[1]。当明确诊断为T2DM 时,患者一般都是因为一些代谢紊乱症状来就诊,其胰岛分泌功能往往已受限,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 细胞功能会进一步减退[2]。另外,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均具有增加体重,引起低血糖等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作为新型降糖药物,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 细胞功能和减少 细胞凋亡,还能减轻患者体重,从而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了疾病的发展[3,4]。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我院78例就诊的T2DM患者,比较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78 例(依据WHO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利拉鲁肽组40 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5~76(平均65.8)岁;格列美脲组38 例,其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53~75(平均65.3)岁。患者病程均在0~2年;饮食控制、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失效,既往未服任何糖尿病药物。所有患者在入选后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FBG及HbA1c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肝肾、胃肠道疾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糖尿病酮症,未合并感染和电解质紊乱。

1.2治疗方法利拉鲁肽组使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利拉鲁肽: 诺和诺德(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口服阿卡波糖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 6~1. 8mg 皮下注射,1次/d,2w调整一次剂量,8w为1疗程。格列美脲组使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北京安万特公司生产;晨口服,1次/d,初始剂量1 mg,1~2w增减1次,1~2mg/次,剂量范围1~8mg/d,>4mg时,口服,2次/d, 阿卡波糖口服剂量同上。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6w。每个患者均强调饮食控制,每日活动量相对稳定,接受健康教育,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FPG

1.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及治疗16w后分别检测FPG,2h PBG,HbA1c, 空腹C肽,体重,身高,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TC;观察两组恶心、低血糖(血糖<3. 0mmol/L)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血糖应用罗氏Advantage 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其余指标由本院护士和检验科室人员执行。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 0统计软件,所有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变化采用t 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2.1.1利拉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对一般情况的影响治疗4个月后,利拉鲁肽组体重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格列美脲组体重反而稍有增加,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体重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腰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格列美脲组腰围虽有减小,但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腰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1.2利拉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对血糖的影响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组在治疗16w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利拉鲁肽组较格列美脲组低; 糖化血红蛋白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于空腹C肽,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

2.1.3利拉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对血压的影响降糖药治疗16w后,利拉鲁肽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 (P<0.05);格列美脲组患者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舒张压则未变化;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收缩压低于格列美脲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2.1.4利拉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对血脂的影响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组在治疗16w后,利拉鲁肽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甘油三酯低于格列美脲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总胆固醇低于格列美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安全性比较治疗过程中,利拉鲁肽组出现6例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一过性的恶心等),发生率为(15.0%);仅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出汗、心悸、头晕等),发生率为(5.0%)。格列美脲组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7.9%);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病例,发生率为(5.3%)。两组间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用药过程中没有患者因为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退出试验,而且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前3个月内,第4个月未发生不良事件。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代谢疾病,目前常用降糖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格列酮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虽然它们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用药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的降糖药物未能很好地保护β细胞的功能。

利拉鲁肽,和传统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有一定的区别,有其独特的优势。利拉鲁肽属于人GLP-l 类似物,其与人GLP-l具有97%的序列同源性。利拉鲁肽可以结合并激活GLP-1受体,产生多种有益效应,如①调控血糖:促进胰腺β细胞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分泌胰岛素,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可以降低过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②优化胰岛: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修复;③改善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的损伤;④降低血压,特别是对收缩压的控制;⑤减轻体重:延长胃排空时间,使得饥饿感减轻,进而减少进食导致体重下降[5]。

利拉鲁肽的注射时间比较灵活,与进餐时间无严格要求。皮下注射1次/d,开始剂量为0. 6mg~1. 8mg,具有高效持久的降糖效果。治疗2个月后,可根据临床反应调整至2. 0mg。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头晕、头痛、消化不良等[6]。另外,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有可能会产生抗体,但抗体的发生率不高(4~13),并且不影响利拉鲁肽的降糖疗效。

阿卡波糖具有抑制小肠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糖类的消化和吸收,故可明显降低餐后高血糖,且长期应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并使全天血糖谱保持平稳。与利拉鲁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不增加阿卡波糖的用量,这与张建伟等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

本研究显示,利拉鲁肽与阿卡波糖联用后,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相关血糖指标,如FBG、2hPG 、空腹C肽和HbA1c。同时,与格列美脲组相比,可以减轻患者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这便降低了T2DM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此,对于初诊的T2DM患者,由于利拉鲁肽独特的降糖机制和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以及可避免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的优点,在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1次/d)将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70.

[2]罗晶.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3.

[3]Bode B.Liraglutide: a review of the first once-daily GLP-1 receptor[J]. Am J Manag Care, 2011

[4]哈丽达・木沙,玉山江・艾克木.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32例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

[5]仇维芝.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6]张建伟.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

上一篇: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