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睡眠 大问题

时间:2022-07-22 02:02:12

小睡眠 大问题

宝宝熟睡时的小脸真的好美,在一旁静静看着都是一种享受!此种无比甜蜜的感觉,相信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曾经有过。可是,在实际的育儿过程中,温馨甜美往往不长久,入睡迟、夜啼、睡眠质量差,这些宝宝的睡眠问题,倒是经常会遇到,怎样处理才好呢?

给妈妈准备的预习课

宝宝睡眠的生理特点

睡眠是一个生理过程,与醒着一样,都是依赖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的活动来调节的。

睡眠的程度并非均匀一致,而是一个深、浅睡眠交替的过程,平均2〜3个小时一个交替期,每晚约3〜4个深浅睡眠交替的周期。因此,在深浅睡眠交替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哭吵、躁动等睡眠不宁的现象。

一般而言,宝宝若能从浅睡眠自行调节,顺利进入深睡眠,那么他一晚上会睡得很安稳。但是,如果宝宝的睡眠调节功能较差,就容易从睡梦中惊醒,需要大人及时来安抚。

睡多睡少,个体有差异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此后,逐渐建立起睡眠的昼夜节律。

5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夜间可以睡8〜10个小时,白天还要睡两觉。

到了1岁左右,夜间睡眠时间大约为10〜12个小时,午觉约为2小时。

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而且个体差异较大。所以,爸爸妈妈大可不必完全按照书本上规定的时间要求自己的宝宝。

宝宝睡眠与气质类型有关

宝宝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困难型、中间型、容易型三种。困难型气质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他们有着以下的特点:

很难建立吃、睡和排泄的正常生物节律。

不容易适应环境。

常在无饥饿、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无端哭闹。

如果宝宝恰好属于困难型气质,妈妈就要花费更多心思在他身上,多关心日常起居,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可以安抚,但不是抱哄哦),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

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差 婴幼儿的大脑皮层抑制功能较差。入眠后,大脑的某个区域可因一些因素(如睡前过度嬉戏、受到惊吓等)仍保持兴奋状态,宝宝就很容易从浅睡眠中惊醒,有时还因此而产生夜惊和遗尿。

夜间进食 12个月以后的宝宝,一般不需要再在夜间喂食了。但有些父母以为孩子夜里哭闹一定是因为饥饿难忍,于是忙着喂奶、喂水。结果等宝宝再次睡着后,他的消化系统不得不开始“加夜班”,并“生产”出副产品――排尿增多,于是,宝宝再次从睡眠中醒过来。

不良应答 有些父母在宝宝每次惊醒后,立即又摇又抱,甚至陪着他玩,极力陪着哄着他入睡。反复多次后,不良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宝宝每次醒来后都渴望有同样的“待遇”;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觉得特别委屈而大哭大闹不止。

疾病 有些疾病是不让宝宝好好睡觉的罪魁祸首,其中较常见的有佝偻病(俗称“软骨病”)。这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骼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它还会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发生改变,出现夜惊、多汗及其他一些症状。

“实战”篇

最常见的宝宝睡眠问题

入睡困难 大约13%〜22%的宝宝有不肯上床睡觉的情况发生,以3〜4岁的发生率最高。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白天的活动量不足,午觉时间太长,睡得太迟等。

睡眠不安 宝宝经常在睡眠中几次三番地醒来、哭泣或吵闹。婴儿的睡眠不安与身体的不适有关,如饥饿、口渴、室温太高或太低、尿布太湿或太紧,以及某些疾病或人为的因素,如夜间进食和不良应答等;而大宝宝的睡眠不宁大都由睡前过度兴奋所致。

夜惊 这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在入睡一段时间后,宝宝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甚至叫喊,其内容与受惊的因素有关。这种情况一般持续十多分钟,等宝宝早上醒了以后,完全不能回忆起夜间发生的事,或者只有片段的记忆。发生夜惊的主要因素是受惊,如睡前听紧张、兴奋的故事;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而造成的紧张不安等等。

专业指导

睡眠环境 让宝宝有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是很重要的。被褥透气性要好,室内温度最好在20℃左右,并要保证空气流通;冬天可在中午较暖的时候,把宝宝抱离卧室后开窗通风。

睡前准备 睡前1小时不宜让宝宝参与大活动量的、兴奋的活动,不宜谈论不愉快的话题或向宝宝发脾气。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将灯光调暗(待宝宝睡着后再关灯)。见宝宝睡眼惺忪时,让他自己躺在小床上入睡。这里,我们不提倡把宝宝抱在怀里哄着入睡。

建立正确应答 宝宝睡着后,每隔2〜3个小时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的表现,这是浅、深睡眠自然交替的结果。父母不要在这个时候立即将宝宝抱起来,可等待15分钟左右,观察宝宝进一步的反应,或是轻轻抚摸宝宝,或是将宝宝心爱的放在他身边。

调整生物钟 有些宝宝是“夜猫子”,白天呼呼大睡,一到晚上就来精神。其实几乎所有1〜2个月的宝宝都有日夜不分的情形,此后,他自己会慢慢调整过来的。宝宝到6个月还日夜不分的话,就要适当控制白天睡觉的时间。当白天宝宝要睡觉的时候,多跟他玩玩,也可抱他到外面走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事物会令宝宝多兴奋一会儿;或者,当宝宝睡了一定时间后就把他唤醒。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到了晚上,玩累了的宝宝就会睡长觉了。

1岁以上的宝宝,白天应有足够的运动量,晚上才会睡得香。家庭作息时间也应配合一致,而且不要轻易变动。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过迟,每天晚上家庭成员都在固定的时间上床,以便建立正常的睡眠规律。第二天早晨,表扬宝宝自己乖乖入睡的行为,以促使他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TIPS:

其他妨碍宝宝睡眠的疾病有:伤风感冒、发烧、咳嗽、腹痛、腹胀、扁桃体肿大、蛲虫、中耳炎、尿布疹等。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可导致宝宝在睡眠过程中哭闹不止,应尽早带他去看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上一篇:宝宝常见病――糖尿病 下一篇:“黄金季”套餐, 让宝宝长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