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22 01:40:45

喘证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关键词] 喘证; 中医; 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11-01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临床上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本病护理。合理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很好的缓解喘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现将近年来喘证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观察60例水肿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6-82岁,平均52.6±6.5岁,病程平均9.2±0.8年。西医诊断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等证的诊断标准,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2)观察情志、进食、排便、体力活动等对憋喘的影响。(3)出现痰涎上涌、喘咳气急不能平卧或汗出肢冷,全身浮肿、颜面青灰、口唇紫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4)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报告医生。

3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缓泻剂。(4)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 给药护理

4.1 中前汤剂宜温服 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4.2 中局汤者宜频服 观察并记录服用后的效果及反应。

4.3 遵医嘱用药,剂量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如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地高辛)的患者,应询问有无呕吐、头痛、黄视、绿视及心率>100次/分或<60次/分,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服用抗心率失常的药物时,嘱患者严禁随意改变剂量;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尿量变化,并定期复查血离子变化;静脉输入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时,不能随意调整滴速,以免导致血压降低、头痛等不良反应。

5 饮食护理

5.1 饮食注意营养,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宜进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食物,忌辛辣、醇酒、咖啡、生冷之品。

5.2 水肿患者,限制钠盐摄入 平时注意饮食调养,如多肉、牛奶等;也可服药膳如黄芪粥、鲤鱼赤汤等,稳定期服用中药膏方,调理脏腑及气血阴阳,增强体质。痰多黄稠时,可用川贝炖冰糖食用,伴口渴者,可服梨汁,萝卜汁等。

6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平稳,憋喘发作时,应有专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等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7 病室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保暖,防感冒,防止发生肺内感染。

8 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用力,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忌食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4)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变化时的简易应急措施。(5)久病卧床者,应鼓励患者排痰并指导有效咳嗽,即深吸一口气,等2-3秒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咳时可协助拍背,以助排痰,防止发生坠咳性肺炎;勤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压疮发生。(6)注意劳逸结合,根据病情进行活动;憋喘发作时,取坐位或半卧位,肢肿者适当抬高下肢,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9 辩证施护

9.1 心气虚损

9.1.1 主症 气短,汗出,活动或劳累时加重,面色白,胸闷,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脉细弱。

9.1.2 调护原则 益气养心安神。

9.1.3 调护方法 ①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居室避免对流风。②多与患者交谈,减轻思虑。③饮食上给与桂圆 莲子或大枣熬粥常喝,并适量增加瘦肉蛋奶鱼等食物。④方药:养心汤加减日一剂早晚分服。⑤每晚按揉足三里穴及合谷穴一百下。耳穴心、肾、交感等压豆。

9.2 气阴两虚

9.2.1 主症 心悸气短,动则又甚,身重无力,脘痞纳呆,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无力或结代。

9.2.2 调护原则 益气养阴。

9.2.3 调护方法 ①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居室安静。②与患者沟通应细心、耐心,多安慰和理解。③忌食辛辣,戒酒,给予百合莲子粥配合西洋参调护。④每晚按揉涌泉和三阴交穴各一百下,并用温水泡脚以利睡眠。⑤方药: 炙甘草汤和生脉散加减;阴虚偏胜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或在立冬与立春之间服用膏方以益气养阴。

9.3 心肾阳虚(阳虚水泛)

9.3.1 主症 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恶水少饮,纳呆便溏,肢面浮肿,下肢为甚,腰酸尿少,自汗,心悸怔仲,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弦细无力或脉沉弦、弦滑。

9.3.2 施护原则 温阳利水。

9.3.3 调护方法 ①居室朝阳温暖,卧位舒适,防褥疮。②多鼓励患者,生活护理细致、周到,准确记出入量。③忌食生冷、寒凉、咸味食物,可少量饮热酒。④温针灸心俞及檀中等穴位;艾灸神阙穴三十分钟,每日一次。⑤方药:真武汤和参附汤,肿甚者可合五苓散加减每日一剂热服。

9.4 血瘀水阻

9.4.1 主症 口唇紫绀,两颧暗红,心悸怔仲,气急,动则更甚,下肢水肿,苔薄腻或白腻,舌质暗或有紫斑,脉涩或结代。

9.4.2 施护原则 化瘀行水。

9.4.3 调护方法 ①卧床休息,吸氧,保暖、避风寒,避免七情所伤。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心电监护。③做好护理记录,床头交接班。④方药:膈下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

9.5 水饮射肺

9.5.1 主症 痰涎上涌,喘咳气急,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烦躁,汗出,肢冷或见全身浮肿,颜面青灰,口唇紫绀,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而厚,脉沉滑而数。

9.5.2 施护原则 温化痰饮,泻肺逐水。

9.5.3 调护方法 ①绝对卧床休息,吸氧,保暖、避风寒。②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烦恼。③饮食易消化,忌厚味和生冷。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药物及器械。⑤方药:苓桂术甘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温服。

9.6 心阳虚脱

9.6.1 主症 神志淡漠,但欲寐或烦躁不安或昏迷不醒。心悸怔仲,喘促不宁,颜汗不止,大汗淋漓,小便短少,或面肢浮肿。面色苍白或紫绀,唇甲青紫,四肢厥冷,舌淡或紫暗,脉细欲绝。

9.6.2 施护原则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9.6.3 调护方法 ①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告知家属。②特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③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也可加服中成药黑锡丹热服。

经中医综合护理,所观察的60例患者,疗效较为理想,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很好的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发扬中医特色,既能提高护理水平,丰富临床护理技术,同时亦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值得推广。

上一篇: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症患者手术中的护理 下一篇:儿童急诊输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