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校会计专业课创新性教学的构思

时间:2022-07-22 12:42:53

关于职校会计专业课创新性教学的构思

【摘要】笔者认为:作为职校要实现会计专业新的教学目标,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创新性教学。本文主要讲述会计专业创新性教学的构想。

一、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

在当前严峻的招生与就业形势下,职校应该根据形势与用人单位的期望适时调整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践表明,当前用人单位对财会专业生的期望与要求主要有两大点:一是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二是熟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能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操作,对各项会计业务处理既规范又快而准。

因此,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该是“四重”:即一重会计专业基础教学;二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三重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四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要实现这一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创新性教学。

二、创新性教学内容

教材是一课之本,但教材又永远跟在实践与形势的后面,尤其是会计专业课。它属于应用性学科,专业政策性很强,教学内容必须随会计制度及社会发展而作适时调整。就其创新性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在授课计划中,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基本要求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教学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方面,让学生熟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操作方法。其次,要及时补充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内容和热点内容。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职校会计专业课创新性教学,必须坚持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为主导,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重专业基础知识,重专业实践操作方法,构建双向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吕淑湘先生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上活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内需”。实践表明,会计专业基础教学采用比喻法、比较法、情景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易被学生认同。实践教学并不等同于社会实践,其做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有三种模式: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课堂实践可以结合学生关注的生活与将来从事的会计工作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热点问题辩论式教学等。比如学习到会计凭证的填制时,让学生练习支票的签发,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开等;模拟学生毕业分配到社会用人单位应聘面试时的情景,设计考官提问的一些专业问题,例如,你懂得如何避税吗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应如何回答。校内实践主要通过学期末模拟实习、职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行。学校应该设立逼真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教师应该设计逼真的模拟工作单位与业务,让学生在逼真的模拟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采用模拟式教学,能达到一种“亲临现场”“实地工作”的效果,教学效果不错。学校还应该开展职业知识竞赛,以赛促学;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热情,社会实践是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课余及第3年等时间,让学生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兼职、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实践对学校、教师、学生要求较高,学校应加大会计实践教学的投入,以“学校+专业企业”式、“学校+校友企业”式、校园实训商场式等新形式建立会计教学实践基地。教师应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并保证落实。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方法,方能保证社会实践顺利进行,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亲临工作环境,以会计工作者的身份,亲自进行会计工作的操作,教学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模拟式教学,现场式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所具备的挑战性、专业性、操作性、逼真性、现场性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它们在教学效果上体现的高效率,必将在我国职业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地方,也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一个场所。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各种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如何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良性互动的课堂气氛,取决于教师这一控制中心的指挥棒。

会计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加强会计专业知识与师德修养。在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应该以大方得体的形态、生动亲切的语言、敬业爱生的师德、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与其它相关知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令学生产生“情感迁移、爱屋及乌”的效应,使学生爱老师,进而爱老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了,课堂气氛愉悦互动了,学生才能“爱其师”,进而“信其道”,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会计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

五、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方法

创新会计专业课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通常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按这一比例计算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这样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应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并能体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其次,在成绩评定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与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具体做法:分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两部分。理论课成绩:平时占50分,期末考试占50分,平时成绩按学生课堂纪律,举手发言,作业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表现评定。实践成绩按学生在模拟实习与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的表现评定。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既可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操作方法,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收到较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创新性教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指导原则,重视学生就业问题。根据形势的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方式,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内需”,力争实现会计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精通,会计专业技能操作熟练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三方共享创新性教学成果。

上一篇: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