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梦想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7-22 11:08:11

实现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梦想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女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本文以高职高专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高职高专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创业困难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缓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对解决目前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高专;女大学生;梦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23-02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女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提高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实现梦想的能力,并提出应对之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的紧急而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此难题,作者围绕高职高专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创业困难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创新,取得了实效,并总结整理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举措,对实现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梦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 问题与成因

1.1 存在问题 从目前整体趋势看,三方面显示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第一,从就业率来看,女性低于男性。根据全国妇联2010年9月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九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投出44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56.7%的女大学生感觉求职过程中女生的机会更少。在调查的2012届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女生低于男生10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男女大学生同工不同酬。虽然我国的法律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明确规定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但是男女大学生薪酬方面仍旧存在差距。据相关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女大学生的平均月薪2300元,而男生为2616元,仅为男生的87.9%。

第三,就业领域的限制。受“性别职业”和“行业隔离”观念的影响,我们都认为护士、家政以及幼儿教育等属于女性行业,而建筑、计算机和警察等属于男性行业。据统计,在集中创造性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女生少之又少。

1.2 问题成因

1.2.1 传统观念 部分用人单位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过分夸大工作中女性的负面效应,将很多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

1.2.2 用人单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用人单位需要全面衡量使用劳动力的性价比,因此,很多单位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对女大学生实行非准入机制。

1.2.3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单位需要承担女性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从而增加了单位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单位不愿意聘用女职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1.2.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望女成凤”的心理希望女儿工作稳定,舒适且离家近,更有家长怕女儿在工作中受累受气而寄希望与美好的婚姻。

1.2.5 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当代女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很差的自我意识,很多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从而忽视了积累知识、能力以及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等,而是一味注重穿着打扮等外在形式,这样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而束手无策。

2 创新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探讨有效方法,积极提升大学女生实现梦想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效。

2.1 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方向 走访业内企业和和政府管理部门,把握行业对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从培养方式上逐步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女性的要求。比如,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修改了教育方向,新增《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学》、《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培养》等选修课程,在切实提高广大女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倡导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培养高级的食品人才打好基础。

2.2 依据市场需求和个性需要,积极做好性别差别教育 实施性别差别教育,不断强化女大学生的竞争、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将为她们在未来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提供更好地帮助,才能更加彰显女性的就业优势。在招生环节,注重了理化知识的考察,降低女大学生在学习食品化学相关知识的难度;在教学环节,注重前沿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女生多涉猎最新知识,鼓励理论创新;在实践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女大学生管理能力,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意识;在就业环节,着重指导女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寻找工作单位和岗位,根据特色进行推介。

2.3 根据专业特色实施三循环教学,组织女大学生提前占领就业市场 根据食品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高校教育时间特点,我校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组织开展了三循环教学模式。在大一暑假,组织一年级学生利用暑期到深圳面点王参与行业教学认知实习,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教师提高了技能,达到双赢;在二年级暑期,组织学生到马鞍山、泰安等蒙牛分公司进行教学实践实习,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真枪实弹”演练;在三年级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提高了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稳定了就业思想,提高了女大学生就业质量。

2.4 深入开展课前三分钟思想教育,强化女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我校创新开展课前三分钟思想道德教育,大大提高了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系党总支进行落实和监督,以系党总支为统领,教工、学生支部、团总支为抓手,学生专职政工干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三支队伍为主导,利用教师例会和学生干部例会对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招募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实践并受益,期末表彰,形成了专职政工干部、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四支队伍相结合的“三三制”工作队伍体系,形成上下互动,良性运作、整体受益的有效教育机制,发挥了“全员育人、双向互动”的作用,全面提高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2.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积极拓展女大学生就业渠道 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盟关系并利用企业设备和技术力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建立牢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我们与企业共同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办起了上海双剑、河南众品等5个不同类型的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建精品课程,通过观察教学效果,总结好的做法,不断提高了办班质量,为企业输送了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

2.6 积极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加强女大学生实践教学管理 面对一年的实习期,学生的实训管理,是个大难题,任其自流就难以保证实训效果。通过调研和借鉴先进经验,深入实践了校企双导师制,并进行了规范。在每个实习点安排一名党员教师优先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此外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企业导师。此外,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教育培养、技能知道以及学生的组织发展等问题,应当另选两名学生党员或干部作为联络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双方导师。

2.7 聘请校企双方导师,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一入学,在新生入学教育里,就着重安排校内专家给全体大学生做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行业内的企业,与企业领导和到时开展互动活动,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的重要性;把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正规的课程中,曝光在学校课程督查小组的检查下,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就业指导课程做到实处;利用周末时间,邀请企业老总或者职业培训讲师到学校开展职业讲座,利用成功人士的职业历程或现身说法教育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2.8 探讨组织培养问题,重视女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及组织培养工作是我们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党小组,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导师作用,把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教育、培养与发展工作放到企业进行,并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及如何做人做事提高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9 针对不同起点情况,开展分级新生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更是成功大学教育以及良好学生工作的开端和基础。为了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并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角色的转变,课题组应当积极开始新生入学教育、此外,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将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10 围绕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三三五”完美女生教育工程 为了大力弘扬女性“四自”精神,提高女生综合素质,展示女大学生良好形象,促进女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加强系风学风建设,推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树立良好学风,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校顺利启动了“完美女生”三三五教育工程,并通过各项特色活动开展,达到了品牌活动育人之目的,推动了学生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广芝.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食品类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7).

[2]张广芝.构建大学生课前三分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实践与研究[J].大家,2012(6).

[3]敬格林.和谐视界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出路再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2.

上一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