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景观设计

时间:2022-07-22 10:56:48

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景观设计

摘要:商业步行街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步建立起的一种购物活动,与城市交通相分离,融购物、休闲、娱乐、街道景观展示和强调文化和地域性特色为一体的城市生活街道类型。人性化的设计应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常规状态、人的思维方式等,对人们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对人的进行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人性化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行为心理;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1 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内涵

人性化景观设计,即尊重人性需求,尊重人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动态设计理念。它是针对不同行为的人群对环境景观的各种需要和感受,立足关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动态设计,其设计原则主要是从物理层次和心理层次上来体现人性关怀。

1.1物理层次

物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满足商业步行街的功能需要,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舒适性和行为特征需求;其二,从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上,对物质空间进行理性布局,达到增加场地的使用效率目的。

1.2 心理层次

心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依据人具有多元的感官,如耳朵、鼻子、舌头、眼睛、手足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感官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各种感受,并随着这些不同的感受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以及对环境的评价。尽管如此,人总体上都需要愉悦、轻松、欢快的氛围,抑或安静、温馨、怀旧的美感,而这些感受首要取决于人所处场所的整体感和安全感、领域感和归属感。同时,商业步行街的人群除性别不同外,还存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对同一环境产生不同的器官感受和服务需求。因此,心理层次上的人性化设计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做到不同人群各得

其所、各尽其欢,是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的终极目标。

2 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思路

2.1 针对不同行为人群的行为心理

个体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景观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人与环境又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产生的心理活动决定了行为的实施,从而影响环境的再塑造,也影响人对场所产生的情感和空间的包容性。因此,设计者要把握在商业步行街各类人群对环境的需求,则需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创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环境,可以增加空间的魅力和使用率。基此,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首要的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商业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多的人就是购物者。他们三五成群,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其中,女性上街购物大多是主动的,乐此不疲的,而陪逛的先生和小孩则不同:男性即使购物,往往也是直奔既定目标而去,一家家商店逛过去的购物者不多;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打发时间的场所,例如书店、网吧、咖啡馆、茶馆、阅览处等;而孩子们只有游乐设施和可参与的景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足够的等待大人们购物的耐性。除此之外,是把步行街作为通道使用的过路者,以及管理人员,包括治安人员、环卫工人、观光游览车的乘务人员、拾荒者、衣衫褴褛的乞讨者、运输大宗货物的体力劳动者、街头卖艺者等,林林总总。尽管上述各类人群以各种目的置身于商业步行街,但根据这些人群的行为特征,大致主要分为3种:行走、休息和交谈,并且每种行为也是根据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的。

2.1.1 “行走者”行为心理及对景观设计需求

行走,是商业步行街上最多见的行为。商业步行街上的人群大都会在行走中寻找目标,决定下一步行动。也就是说,每一个步行者都在遵循运动力学自然法则的同时,根据行为需要逐步改变行走方向。商业步行街“行走者”对人性化景观设计,依照行为心理分析,其需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景观区域性、景观方向感、景观可达性。

(1)景观区域性

即行走区域集中化,与其他功能相分离,且道路宽度要不小于3 m,才能同时满足折线和直线行走的需要。同时,在不同功能区域,应该有区域界限的暗示,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不同行为,减少相互的干扰。例如用铺砖的变化或者设置顶界面等来实现景观的区域性。步行时,如果视觉环境和步行感受无变化会使人感到厌倦;而缺乏连续性的景观变化容易使人情绪慌乱。这就要求商业步行街既要有整体感,又能体现空间个性。

(2)景观方向感

行走最忌讳无序的空间组织。景观(包括指示牌)中的视觉暗示,可以帮助人们在大范围环境中决定前进方向,尤其在复杂的空间,引导性的设计可以“规范”行走路线,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因此,景观设计要注重其等级(或序列),因为在有等级或序列的系统中,地标特征和视觉暗示可以引导步行者的决定和预期行为,例如节点之间的视觉联系(雕塑),以及景观要素的连续性与节奏感(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金带)。

(3)景观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从一个目的地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相对轻松程度,包括纵向路径和横向路径。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包括步行者的密度、障碍物的存在、步行路面的状况和天气情况,以及各类行为者的行为特征。

2.1.2“休息者”行为心理及对景观设计需求

在行进或劳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需要休息,比如等待朋友、逛街过程中暂时休憩、或停下观察拍照等。休息的方式分为“临时休息”和“休闲式休息”,发生的的场所可以在阵列的景观灯柱、阵列的树阵、雕塑群、花池周围、信息灯箱周围、景墙前面、长长的台阶上。临时休息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行为,它表现为随机性强、时间短,可站可坐。在可支撑依靠,被人流干扰程度较小的场所,就可能发生这种行为。休闲式休息表现为:时间长,大多数坐着休息。商业步行街上,除了购物累了需要休息以外,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休闲为目的,或随便坐坐,或和朋友聚聚,或参观展览,品味美食,其主要目的并非购物,方式包括吃东西、聊天、打扑克,放松地四处张望。这种休息方式依赖于确定形式的休息设施,如室外家具、座椅、坐凳、桌子。

2.2.根据不同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受

2.2.1 视觉感受对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在可视的视域范围内,视觉产生第一印象。在商业步行街,人们对街道景观的色彩、形态、他人的活动等会有直接的反应,因而产生许多心理和生理的需求。首先,绿色植物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能使脉搏减少4―8min/次,使人的心情平静。“绿视率”的理论认为,如果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25%时,能解除眼睛和 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但是,步行街不宜种植草坪,也不宜种植过多的灌木花草,在人流集中、空间狭窄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适宜多栽乔木,向空中发展,立体绿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绿量,并给人遮。

2.2.2 听觉感受对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背景音乐,它对行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很大。人们能自觉地捕捉优美悦耳的音乐或声音,但不希望听到嘈杂的无序的噪音。背景音乐播放音量太大,影响购物者之间的交流,从而降低了购买率和逗留时间。人们对声音的喜好主要由音量、音质和内容决定,只要音量适中、音质柔和、音韵优美的声音人们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2.3 触觉感受对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触觉主要产生对事物质地的感受。世间万物只要与人的身体任何部位的接触都会产生触觉,如感觉温暖或冰冷、粗糙或光滑。它可以分为主动触觉和被动触觉。

(1)主动触觉

人们对于造型奇特,或吸引人的东西就会有兴趣主动触摸,来感受事物的形状与质感。比如触摸水有“凉”的感受,水的流动性吸引人们用手或脚甚至全身来体验。设计者,要依照人的行为心理常规考虑动水和静水的对比,通过不同的体验让人产生丰富的感受,从而对空间流连忘返。因此商业步行空间中,要设计出可触摸可体验的空间,则将延长人们的逗留时间。

(2)被动触觉

被动的触觉是不以人的意志来决定,而是依照人的行为特征随时发生,比如老人手扶栏杆走楼梯、行走者脚接触的地面、休息者身体倚靠的墙面等,都属于被动触觉。商业步行街上人群密集,应避免不愉快的被动接触,比如扶手栏杆在烈日暴晒下发烫、地面坑坑洼洼、座位“冬冷夏热”,绿地边缘植物会扎手等。凡是有可能被动接触的地方,都要使用人性化的材料,让使用者产生温馨的感觉。

3 结语

总之,商业步行街的人群是形形的,虽然都是行走者、休息者、交谈者,但若从性别上、年龄上、社会层次上讲,都将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时,要顾及方方面面人群的需求。

4 参考文献

[1]白伟岚,任建武.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探讨.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

[2]程炜.追寻景观设计中的场所感.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

[3]付成钢,李哲.商业步行街人性化设计.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12.

[4]杨瑛著.城市形象与市民社会的空问权利――中国城市设计浅析与探索.建筑学报,2011(9):34―37

上一篇:基于建筑材料水泥初期水化和溶解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泥浆模块液位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