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课前导语的最大作用

时间:2022-07-22 10:39:48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完全小学)

摘 要: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应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课讲授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语就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因此,如果发挥了课前导语的最大作用,就能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大些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导语的最大作用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课前导语;作用;高效

一、课前导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而精彩的课前导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让学生进入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状态中。老师在实施成功的课前导入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全部集中在老师身上了,并对老师正在讲述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老师在讲述之后的学习内容时,就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学习的内容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想方设法来吸引学生。例如,老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并在表情、语态上加以渲染,再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快被老师所吸引。学

(二)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实施课前导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所要讲解的课本知识,而这跟教学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如果跟所要教授的知识无关紧要的话,那就根本是在浪费同学们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导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导入所要讲授的知识,并且要明确告诉同学们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这样,来让学生们明确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们了解在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以便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联结新旧知识

课前导入是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笔者们所学习的各科教材,都是专家们精心编写的,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各章节之间,或者说旧知与新知之间,一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往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铺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新旧知识的承上启下,而这一点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实现。教师由旧入新的导人不仅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检验已有的学习成果,如果在引入新知的过程中,发现旧知的不足,还可以及时的复习回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前导入的方法

课堂教学应讲究课前导入的设计,运用不同的课前导入方法,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下面谈谈教学中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

(一)以情导入

对于一些情感浓郁的文章,教师就必须先渲染好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课堂效果。如课文《,你在哪里》。教师不妨先选一个有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给学生,再把总理逝世后,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浓墨重彩地描述给学生。这样,就把学生自主地引入了“热爱,怀念”的情感氛围中,再理解起文章来也就很自然地水到渠成了。《最后一次讲演》、《背影》等课文均可采用此法。

(二)以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这其中的“趣”也是需要老师去激发的。如在讲授《口技》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请几个同学表演简单的口技,如学学狗的叫声,刮风的声音,小孩儿的哭声等(尽量用文章中所描写的声音)。学生们的兴趣很容易地就被调动起来了。因为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时教师再适时地问上一句“谁能把这些声音一时齐发”?孩子们被难住了,觉得不可能做到。教师这时就要导入课文了。“清朝的林嗣环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能把这么多种声音巧妙的‘一时齐发’的优秀的口技表演者,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口技表演吧“!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中的“善”字。

(三)以理导入

如《俭以养德》中,课前展示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一个条符,可以请学生们回答:“你同意这个道理吗?为什么?“在学生们谈自己的认识,说自己的道理的时候,不就是一篇小议论文吗?然后接着出示“我的劳动所得,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这句话,再请学生们回答:“你同意这个道理吗?为什么?“这样,学生们的分析,议论,使道理被接受或被否定,老师再讲起《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来,就可以更有针对性了,学生们也更容易深入地理解课文。

(四)以史导入

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让学生脑中再现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上《荷花淀》那课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如何发挥课前导语最大作用

课前导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如何才能将其巨大的潜能激发出来,发挥它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精炼简洁,高度概括。导语的主要作用是铺桥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而不是正式讲授课程。因此,导语要切中重点,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能嗦冗长。

第二,含蓄表达,重在启发。不管是设疑布障、引起悬念,还是创设情景、展示意境,导语的设计都要有启发性。也就是说,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而定,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而不能跑题。

第三,巧妙表达,趣味横生。导语设计在简炼概括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巧妙有趣。打一个比方,唱一首歌曲,听一曲音乐,解释一个典故,介绍作者生平轶事等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可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做智力游戏、做实验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继成.精心设计教学中的课前导入和结课[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1)

[2]田桂菊.课前导语可激发学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2)

[3]车文.用美的课前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 2011(08)

[4]郁青梅.激发学 生的学习期待――谈课前导语的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09)

上一篇:关注语文意识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下一篇:实施发展型资助,实现育人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