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聚集效应 做大做强宾西经济开发区

时间:2022-07-22 10:28:56

打造聚集效应 做大做强宾西经济开发区

为打造聚集效应,使宾西经济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招商引资的承载区和财源建设的贡献区,2009年年初以来,宾县县委、县政府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大招商力度,调整体制机制,以项目为抓手,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需的机遇,着力引进了一批“对财政税收有贡献、对产业调整有拉动、对农民收入有支持、对就业岗位有提供”的大项目、好项目。2009年上半年,全县共集中签约项目39个,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42.4亿元;总部建设项目24个,预计可实现税收超亿元。

一、集中指向,突出重点,着力培植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和国际国内资本流动的不断萎缩,宾县调整招商重点,集中招商指向,使招商引资工作在艰难的形势下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利用政策支持抓招商。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难得机遇,深入挖掘和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全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二是突出重点区域抓招商。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开发区现有的优势产业,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并把招商触角延伸到港澳台和境外发达国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三是瞄准重点产业抓招商。坚持围绕已形成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和专项工业园进行企业配套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产业整合、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打造产业集群,努力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四是利用资源优势抓招商。充分利用宾县的农副产品、林木、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全力展开招商活动。五是围绕重点项目抓招商。通过几年招商引资的积累,全县建成了一大批投资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运行好、财政贡献大的规模项目,为了能把这些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我们积极服务、信守承诺,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客商信心,继续扩大投资。六是构建总部基地抓招商。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为了加大总部经济的引进力度,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利用宾西经济开发区这一平台,辟建总部经济基地,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总部落户宾县,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提质增效同步发展之路。

二、创新方式,活化形式,着力拓展对外联系的“新渠道”

为进一步提高招商成效,我们积极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一是以商招商。通过优化服务,改善环境,融洽感情,让已在宾县投资落地、有切身感受的客商和企业家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的优势,把宾县优惠的招商政策、优质的服务环境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到宾县来投资兴业,用客商来招商,努力提高招商成效。二是滚动招商。针对现已引进投产的、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资,促进项目由小做大。对没有继续扩大投资能力的,引导企业通过融资、合资、协作等方式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三是定向招商。依据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项目信息,选择适合宾县经济发展的项目,经项目评审论证小组在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市场规模、投资实力、产品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确定重点招商项目,进行定向招商,提高招商成果。四是专业招商。从开发区、招商局以及相关部门抽调懂经济、明政策、知市场的精干人员,组成专业招商队伍,经过培训后组成多个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以及沿海发达地区进行驻点招商,切实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五是联合招商。为主动接受城市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宾县与地域毗邻、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辐射力较强的道外区,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扩大了区域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平台信息合作、旅游合作、农业合作、商业合作、人才对接合作、物流合作和融资合作,建立完善了相关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区县快速发展。六是借势招商。充分借助“亚布力经济论坛”活动,积极宣传宾县优惠政策,推介宾县的优势资源,借助尚志亚布力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影响力,提升宾县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工业基础的知名度,实现了借势招商、借势发展的目标。

三、优化环境,为企服务,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强磁场”

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优良的环境能够促进地方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宾县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强化制度建设,积极营造亲商、重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引资战略升级。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联络员的职能作用,与企业负责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掌握企业信息与动态,做到了知己知彼。对于项目在开工前、建设中、投产后反映出来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予以现场办公;对于企业开工建设、生产经营等动态情况以及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上报,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服务提供依据。二是建立例会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包产业、包扶企业责任人和企业联络员会议,通报各自包企情况,并根据与会代表反映的情况,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项目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阻碍项目建设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建立现场办公制度。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到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现场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并按照会议决定跟踪落实,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项目征地、用地、建设、消防安全、项目审批等事项,涉及县里多个部门,由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或开发区领导组织协调召开,各种审批手续一会皆成,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服务效率。五是建立政企沟通制度。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强化政企沟通,密切政企关系,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与企业沟通,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为企业服务情况,倾听企业呼声,加强政企联谊,从而使政企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减少梗阻现象发生。六是建立银企联席制度。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银企联席过程中,县政府积极搭建银企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政府机关职能,拉近银企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共享,使双方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四、完善机制,跟踪推进,着力构建财源建设的“支撑点”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为了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快速生成,我们构建了三方面的机制。项目信息报送机制,即坚持把谋划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定期向招商局上报项目情况,招商局按月编制信息简报,积极为项目单位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项目评审机制,即对招商部门统计的项目信息,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科学的论证,坚持去劣存优,保证项目质量;项目专业洽谈机制,即由县级主管领导带领专业的招商队伍,对企业进行实地踏查和专项洽谈,最后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确定取舍和优惠政策。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推进组,并建立了重点项目协调会议、引进企业推进函告等制度,对已签约的项目,专题研究推进,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促进了项目加快推进。三是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行政审批中心建设,构建完善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套班子运作”的项目服务体系,坚决杜绝了体外循环,切实提升了为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完善项目保障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战线、引进单位和开发区管委会三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从项目签约到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包保服务,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切实加强了对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监察,切实保证了项目在无忧的空间里发展壮大。五是完善项目考评机制。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制度,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把项目信息报送、项目引进、项目推进和包保服务等全部纳入考评范围,坚持年终考核和平时掌握相结合的原则,从项目信息搜集报送到项目推进落实,实行全过程量化管理,在年终由纪检委、组织部、招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考评领导小组,统一对各责任部门项目推进、项目服务等情况进行总体考核评价;按照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严格进行奖惩,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各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加强以法治水 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篇:全力抓好“六大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