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面爆破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22 10:13:10

光面爆破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光面爆破的效果,也是光面爆破工程设计的关键内容。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列出光面爆破主要参数的经验计算公式,同时列举了国内部分工程的爆破参数作为考值,供相关工程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并对确保光爆破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用来指导现场施工,可取得良好的光爆效果。

关键词:光面爆破;爆破参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O643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光面爆破技术约在1950年发源于瑞典,用于大隧道均质坚硬岩石爆破,获得较为平整的岩石断面。之后在加拿大、美国和挪威等国家使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工程界开始采用这种爆破技术,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现在,光面爆破已广泛应用于铁道、公路路堑边坡的爆破,水利水电工程中岩石爆破,井巷、隧道周边爆破,建筑石料开采爆破等。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目前大多是根据国内外已有工程光面爆破常用参数,采用工程类比法加以确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确定光面爆破参数确定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方法和经验公式等。本文通过从光面爆破的原理出发,给出了光面爆破主要参数的经验公式确定法,同时列出了我国部分工程光面爆破的主要参数;最后简要分析了影响光面爆破的主要因素。

2 光面爆破及作用原理

光面爆破是一种控制岩体开挖轮廓的爆破技术,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采用填装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即为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的边孔采用不耦合装药,药包爆轰后,炮孔壁上的压力显著降低,此时,药包的爆破作用为准静压作用。当炮眼壁压力值低于岩石动抗压强度时,在炮孔壁上就不易造成“压碎”破坏。这样爆轰波引起的应力波只能引起少量的径向细微裂隙。另外,光面爆破具有侧向自由面,应力波传到自由面后产生反射拉伸波,因最小抵抗线大于钻孔间距,若用导爆索起爆,反射波尚不能干扰两孔间直达波波峰的叠加;侧向自由面的存在,使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能量向最小抵抗线方向转移。实践证明,这种转移的能量不至于阻碍裂缝的形成,但可使作用于保留岩体的能量减弱。光面爆破时,相邻孔不论同时起爆还是毫秒差的延时起爆,应力波的作用都会使相邻炮孔间的岩体形成发状裂缝,随后高压爆炸气体的气楔作用使裂缝进一步的增大、延长,最终使两孔间裂缝贯通。

3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合理确定爆破参数直接影响着光面爆破的效果,爆破参数的确定是光面爆破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光面爆破参数设计计算有直接试验法、公式计算法、经验类比法和模型试验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都应综合考虑岩石特性、工程地质、现场机械设备情况和施工工艺等。

3.1 光面爆破最小抵抗线(Wmin)

光面爆破的最小抵抗线又称为光爆层厚度,一般光面爆破的抵抗线按照式(1)经验式确定:

(1)

式中(m)为光面爆破最小抵抗线;d(m)为钻孔直径。

光面爆破的最小抵抗线也可以由经验公式(2)确定:

(2)

式中C为爆破系数,相当于炸药单耗值;为炮孔深度,a为孔距,Q为单孔药量。

最小抵抗线可以根据岩石性质及地质条件加以调整,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坚韧、可爆性差的岩石,最小抵抗线取值应偏小;当岩石松软、易破碎时可取较大值。

光面爆破中的最小抵抗线也可通过炮孔密集系数m来确定。炮孔密集系数m是指炮孔间距a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即

(3)

一般取m=0.8~1.0。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当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开挖跨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炮孔密集系数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最终选取的炮孔密集系数m值应通过现场爆破试验确定。

3.2 钻孔直径(d)

炮孔直径d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成本与效率,应综合考虑岩石性质、炸药的性能、现场机械设备情况以及工程具体施工要求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主要依据现场具体情况和钻孔设备确定。如在地下坑道、隧道中实施光面爆破时,孔径取35~45mm,而在露天进行光面爆破作业时,孔径则可取大些。

3.3 钻孔间距(a)

光面爆破的实质是利用爆破使炮眼之间产生贯通裂隙,以沿着设计开挖轮廓线形成较为规整的断裂面。因此,炮孔间距对形成贯通裂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炮孔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岩石特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炸药的性质、光爆层厚度以及不耦合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1-2]。

(4)

式中,为每个炮孔产生的裂缝长度,按计算;d为炮孔直径(cm);为岩石的抗拉强度;为爆生气体充满炮孔时的静压(kPa),按计算,为系数,炸药密度为1.0g/mL时,=25,炸药密度为1.5 ~ 1.6 g/mL时,= 58;Q为炸药的爆热,TNT炸药4187kJ/kg,硝氨炸药228kJ/kg;为爆破孔内的装密度g/mL;为炸药本身的密度g/mL;为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kPa);b为比例系数,按计算,为泊松比;a为系数取2/3;为炮孔半径(cm)。

一般情况下,当岩石坚硬完整,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孔距应相对较大;反之,孔距相应较小。孔距a比最小抵抗线小一些或等于时,才能较好地实现光爆效果。光面爆破孔间距通常可应采用式(5)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5)

3.4 不耦合系数(K0)

不耦合系数K0是指爆破孔孔径与药径之比,K0反映孔壁与炸药的接触情况。通常情况下,光面爆破所采用的不耦合系数K0=1.6~3.0。由于岩石的极限抗拉强度一般为岩石极限抗压强度的1/10~1/40,因此,随着不耦合系数的不断增大,爆轰波经空气压缩传递作用时间就会延长,使药孔周壁上的切向最大应力急剧下降,这种空气间隙即起到降低爆轰波强度的缓冲作用,同时不易产生孔壁粉碎。

3.5 装药量的确定(Q)

光面爆破装药量,一般按经验数据确定,或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1)经验公式法

(6)

式中,Q为装药量(kg),a为钻孔间距(m),h为孔深(m),q为炸药单耗(kg/m3),q一般取0.15~0.25kg/m3,软岩取小值,硬岩取大值。

(2)经验数据法

光面爆破的装药量可依据经验数据法,可以参考表1和表2。

表1 国内部分水工隧洞开挖的光面爆破参数[3]

表2 隧洞光面爆破参数一般参考数值[3]

4 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

根据第三节光面爆破参数确定可以看出,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主要和以上爆破参数相关。除上述爆破参数外,在现场施工及起爆方式等方面均对爆破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4.1 装药量和装药结构

光面爆破周边眼合理的装药量,应该是既能使相邻炮孔连接面形成裂缝,又不致造成围岩的破坏,即药包爆炸时对炮眼壁的冲击压力小于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通过实践,周边眼和二圈眼的装药量对于巷道成型及围岩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装药少,留残眼过长;药量大,对围岩造成严重破坏,局部凸凹程度增大,使爆破裂隙伸向围岩深处。

上一篇:关于中日园林对比的论述 下一篇:光纤通信技术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