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浅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

时间:2022-07-22 06:33:45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浅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

[摘要] 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是一种精神依赖的表现,如同吸食鸦片一样。有的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下网后感到生活极度无聊,无所事事,度日如年。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大学生做出这样的行为呢?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对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大学生 网络依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寻常百姓家提供了很多便利。它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说,他们是互联网最普及的人群,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可以查阅资料或浏览新闻报道。但同时有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有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其学业和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上网的大学生中,女生多以上网聊天、网络购物为主,男生多以参与多人对抗游戏为主。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表现了极大的依赖性,他们整天沉湎于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废了学业、淡漠了友情和亲情,忘记了大学校园里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与事情。笔者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对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马斯洛认为,人有若干种基本需要,各种需要是“以一种层次的和发展的方式,以及一种强度和先后的次序,来彼此关联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表明,一旦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它就不再具有支配性的优势了,获得支配性优势的是另一种需要。由此,马斯洛将各种需要排成一个按层次发展的系统,就形成了需要层次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基本满足后,归属与爱的需要就会产生,并且成为占优势的需要。如果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学业负担重,学习基本就是生活的全部,而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成为了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归属和依赖,所有这些不能独自完成,而需要同别人进行交往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处于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也特别渴望友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愿望也非常强烈。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外向性格,并非每个学生都善于交际,不少的学生由于社交面太窄,或者性格内向、羞怯,或者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或者不善表达,或者因为家境贫困产生自卑心理,常常在人际交往中遭遇挫折,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则转而寄希望在网上找到归依的群体。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得到爱,感受到温暖,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之间都不认识,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不必担心自己说话会遭来嘲笑,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难看还是漂亮,不知道自己穷困还是富裕,但又可以在网上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表达真实的自己,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安慰,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尊重,通过这种虚拟交往,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自我评价感也会提高。那么此时,在主观上就会产生自信、自尊,就会觉得生活富有意义。

久而久之,这类学生过于沉湎于网络上的社交,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藉――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的恶性循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在需要层次中处于金字塔的顶层,它是一种成长性动机,是动机发展的最高层次。马斯洛认为,“它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一切。”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个体的潜能得以实现。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凭借其优异的成绩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同学们的关注,优异的成绩是一些学生骄傲的资本。然而,经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后,能够进入大学来的都是各个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他们很多人的这个赖以凭借的资本突然没有了,不少大学生由高中时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的榜样“沦为”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自信心骤降。而且由于他们在大学以前都专注于文化课的学习,缺少特长,也没有机会培养锻炼自己的特长,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其价值感和自我成就感便无从谈起。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多数农村学生进入大学以前,很少接触网络游戏,而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的迅速转变,他们更容易产生不适感,于是,他们被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缠绕着。由起初的心理压抑进而产生了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一切地原谅自己,放纵自己,进而到网络上寻找满足感,找回原来的“辉煌”的自我。一旦迷恋上网络,便无法自拔。

在大学期间,学生有很多富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但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实现自我满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学生,往往会选择上网以求得暂时的解脱。在网络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而且,这种成功的机率会大大的增强。尤其是在网络对抗游戏中,每升一级或者是打过一关,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高峰体验”。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受。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获取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要多得多。这让这些在学校活动中少有表现的学生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参与网络游戏的行为,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难免产生单调乏味,缺少新鲜感,同时也面临着较大压力。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来看,他们其实是在对自我归属、对爱、对自我实现等的追求,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大学生很多方面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而作为学校,可以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大到学院小到班级,学院与学院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都可以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能增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活动,能营造温暖人心氛围的集体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在学校的集体中找到一种归属感,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积极关注普通学生、比较腼腆的学生,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学生们不再觉得生活枯燥,对未来充满信心,培养学生们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北京城镇住房价格分析 下一篇: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