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充足的退休金

时间:2022-07-22 03:01:20

准备好充足的退休金

想要舒适退休,就必须积攒到大致所需的储备养老金。不如仿照海外流行的“金字塔”模式,并参照一些成熟的保障规划、个人投资方法,加速积累你的退休金吧!

想要舒舒服服地度过退休时光,资金储备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积累退休金的方式和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海外流行的“金字塔”模式。

退休金的主要来源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房产等等金融资产,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这就像一个金字塔结构,可参见图l。

在我国,由于企业年金(或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起步不久,具体的配套政策等还有待完善和明确。而且,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因此企业年金这一块的比例,对很多人来说几乎为零。

我国居民的退休金储备来源,主要还得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占比30%~55%)和个人理财类储备金(45%~60%左右),其他可能还包括企业年金和一些子女赞助等。为此,想要舒适退休的人士,不妨将自己的资金储备比例作一些个性化的调整。可参看图2的比例。

社保养老金:只解决温饱

“养老啊,我们不是都有社保么,退休以后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取一定的退休金啊。”现年47岁的蒋先生是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在他眼里,最先能想到的养老工具,就是社会基本保障的养老保险。

的确,作为人们最熟悉的“养老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通常的做法都是,在人们工作的时候,在政府法律强制执行下,每个月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保养老金,等到职工退休后,就可以领取一定的退休金,作为维持老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目前各国养老金都普遍出现了“累积速度赶不上支出速度”的尴尬局面,政府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而在我国。由于社保养老制度开始建立的时间比较短,“运行缺口”始终存在,因此导致社保养老的替代率(退休后领取的社保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比较低,不同收入层次的人们,社保养老替代率在30%~60%左右不等。收入越高者,被社会统筹掉的部分越多,替代率越低。换言之,通常依靠社保金养老只能“糊口”,而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如果想要舒适退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作为一个基础、稳定的资金来源。

企业年金:可遇不可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的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类的养老体制,也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国401(k)计划。

目前在我国,作为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而直到2006年,联想集团才拿到0001号的企业年金批号。这几年虽然讨论得很火热,也在不断地批准一些金融机构的企业年金托管人资格等,但放眼看去,真正已经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如果在企业中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单位和个人就可以签订合同,在职期间,单位和个人都按照1:1交费,或者是单位和个人协商交费比例,然后给工作一定年限以上的退休员工发放企业年金。

但是,由于这方面的尝试刚刚起步,具体的配套政策等还有待完善,而且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作为员工,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就是你所在企业已经开始运转了这样一个机制,你的公司愿意为你缴纳和规划企业年金。

商业保险:可靠的补充

随着保险产品的日益多样化,也可以选择商业保险来为舒适养老出一份力。

目前打着养老金保险旗号的保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

这几类商业保险的确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养老规划作用,但每一类险种又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在实际规划中,大家可以使用保险组合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个性化的舒适养老需求。就不同的人群来讲,由于对未来养老风险的预估不同、未来养老费用的预算不同,以及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那么养老保险方案的组合也可以是很不相同的。

比如,一对30岁夫妇,双方都有稳定的职业,对理财组合的风险态度比较积极,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如果他们的一部分养老金准备用保险的方式来配置,那么,其中30%~40%可以选择买传统或分红型的养老年金保险。这一方面强迫自己尽早储蓄养老金,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锁定将来的收益,也就是明确自己将来退休后每月(每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有多少。然后60%~70%资金去购买万能险或投连险,虽然未来的收益无法锁定,但可以通过长期的理财积累,追求未来几十年市场带来的更高收益,同时可以在未来不同阶段对自己投连险账户的风格进行一定的调整。

总体来看,在众多理财工具中,商业保险对于舒适养老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一个完整的养老理财组合中,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有了这块“压仓石”,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其他投资而无后顾之忧。同时,保险本身有一定的收益率,且有一定的“强制储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

特别对于家族成员有长寿倾向的人群而言,通过选择终身领取型的年金保险,还能够实现活得越久,领得越多的效果,这是其他理财方式无法提供的优势。

长期护理险:护理“不差钱”

除了靠商业保险领取一般性用途的养老金,对于想要舒适退休的人士而言,准备一份长期看护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家庭规模小型化,居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以及医疗费用大幅上扬等原因,使得老年护理成本不断上扬。如果在经济能力宽裕、身体健康的时候,再加选一份长期护理保险,也算是未雨绸缪。而且,这类保险一般也都是账户储蓄型,若将来不发生理赔或理赔额较少,身故后保险金余额可以留给家人。

在选择保险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的收入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开销、未来生活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专家建议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15%~40%为宜,而不要全部投入在保险产品中,以便为自己的舒适退休准备更多的资金来源。

金融投资:富贵险中求

还有一大类我们熟悉的养老工具,更是储备舒适退休金的方式之一,那就是一些金融投资品。

比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债等,收益相对稳定和固定。还有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产品,如股票、基金、权证、期货等等。面对繁杂的产品,要选择适合自己

的理财工具非常不容易。

就说说近年来已经非常普及、而且也比较适合长期养老理财规划的基金吧。

被誉为“懒人理财品”的基金,既可以一笔投入,也可以定期定额、定期不定额、不定期不定额投资。但是,基金的品种非常多,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等,如果预期的目标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可以采用组合搭配的方式来进行。在投入时点上,也可以利用一次性投入和定期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为舒适退休所需资金“添砖加瓦”。

房产投资:租售巧打算

如果在青壮年时期投资一套甚至多套房产,包括民用住房、商铺或写字楼,那么将来既可以享受房产的增值潜力――通过出售获利,也可以按期获得一定的租金现金流收入,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养老规划之策。而且,老年后如果愿意,还可以将其中一套房产作反向抵押贷款,房产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可以说,拥有优质房产是实现“舒适退休”的一种策略。

当然,个人房地产投资一方面投资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如今房价居高不下,如果介入房地产市场可能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数年或几十年后自己退休之时,所购的房子增值可能性虽然较大,但也不排除贬值的可能;再者房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如果是用来出租,退休之后房子管理上也要花费较多精力和成本。

艺术收藏品:修身又养老

古董、瓷器、红木家具、现代油画、邮品磁卡,甚至是普洱茶、白茶膏,这些艺术品和收藏品,既能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好伙伴”,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也可以算是养老的可选工具之一。对爱好茶艺术的人来说,在边喝茶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多了一种养老的工具,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你如此这般打算,可要事先做足功课,不能太过于随意。因为一个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带有长期投资意识的收藏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入行不当”,在收藏或艺术品投资领域选错了对象,或是自己懂得太少,或是兴趣不能持久,很可能导致投入的本金有去无回,白白付出过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作为门槛较高的投资品,这些收藏或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可能很高,但风险也是很高的。最好不要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一头栽进去。到时候,养老指望不上,心情也会大打折扣。

养儿防老:未必靠得住

孩子历来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和期盼。殊不知,总是有孩子不能遂父母的心愿。别说是赡养老人,恐怕是长大了还需要父母养着才能生存。所以从目前社会形势来看,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在“4-2-1”家庭模式下,“养儿防老”,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又不好把握。

相关链接:用生命周期基金“动态养老”

打算长期投资并持有某几只基金,作为将来退休后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听上去,这是个不错的退休金筹备计划。可是,你是否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不同人生阶段下,一个人在投资上的风险承受力是有波动的。通常越接近退休年龄,这笔“准退休金”的抗波动能力就越差。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事实上,在海外成熟的基金投资市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发了“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de Fund)。生命周期基金名字的来源,就是由于它提供的资产配置组合能根据投资者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进行变化,属于一种动态的配置过程。对于想要舒适退休的人群而言,可以学着打造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其实也就是动态配置自己的基金投资。

第一步,测算自己的退休时间。比如你现在40岁,预计60岁退休,那么还需要一项20年的长期投资计划来应对养老。

第二步,测量自己在未来各个阶段的风险变化情况。比如,觉得自己在孩子经济独立之前(50岁),风险收益偏好基本不太会变;过了50岁之后,可能每隔5年就会变化较大,那么可以将未来20年的投资分为主要的三个阶段,也就是过10年、15年、20年后做三次较大的资产配置比例调整。

第三步,做一个初步的基金投资组合,然后在未来慢慢调整比例。可以先选择自己比较中意的某几只不同风险收益类型的基金,搭配成一定的比例。比如,此时先选择40%的资金投在一只偏股型基金上面,30%的资金投在一只平衡型基金上面,30%的资金投在一只债券型基金上面。10年后,你自己的这个“生命周期基金中”资产配置比例,可能已经变化成20%的股票型基金、40%的混合型基金、3096的债券型基金、10%的货币市场基金。再过5年,你这个比例又可以调整了。

其实,每一个投资个体的投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即使年龄相同的两个人,他们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预期退休年龄,不同的对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预期,等等。

总之,不妨借鉴“生命周期基金”的设计理念,把自己的投资,不论是单项的一只生命周期基金,还是多项混合的自己的投资组合,都能与自己的舒适退休生活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最终的理财目标。

“五定”原则选养老险

定保额

每个人对退休后的资金需求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自己对未采生活的安排。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包括社保养老金、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如房租)、股息分红和其他固定投资收益、子女赡养费等。养老资金缺口其实就是“退休后资金需求减去退休后可获得的收入”,按月或按年计算都可以。

算出了养老资金缺口,并确定其中商业保险金在填补这个缺口中占到多少比例,就可以直接反推出自己每月或每年需要领取多少商业养老金,也就能马上找到对应的保额了。

比如,你准备60岁时退休。估计退休后每月的资金缺口为1000元,准备完全用养老险方式来弥补这个缺口,那么你可以选择60岁后每月能领取1000元的养老金产品,月额千元所对应的保额为10万元,那么就选10万元档次。若准备60%用养老保险方式填补,其余40%另谋他途,可能就只需要选择6万元档的保额,今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600元。

当然,最终确定保额时还要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定领取方式

对于不同的人群,领取方式也是有讲究的。目前商业保险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分为趸领和期领两种。

趸领是到了约定年限时,保险公司一挺性支付一大笔到期保险金给投保者。这种方式很适合打算退休后进行二次创业、成为“老年职场新鲜人”的人,还有希望退休后实现一个宿愿(如周游世界)的人,或者是对自己的寿命预期不够乐观者。

期领则又分为年领和月领,这也要看个人的需求情况。若是普通生活的老人,月领比较合适。若是每年有一两笔特别大的不规律支出者,则可以选择年领。

定开始领取年龄

消费者在选择时还应确定领取年龄。养老金领取年龄可与保险公司自由约定,一般人都会选择与退休年龄衔接,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养老金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但这个“与退休年龄相衔接”的一般性原则,还得与领取年限的备款匹配起来,作适当调整。

定领取年限

因为目前市场土的养老年金险在领取时间限制上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保险期间为终身,但没有最低领取年限保证,被保险人活得越长这一险种越划算。在这种条款下,养老金的开始领取年龄自然是越早越好。而且,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养老年金领取还是早点开始为好。

另一种条款下,保险期间是定期的,比如只能保到80岁或100岁,但同时套设定一个保证领取的年限,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这样一来,从什么年龄开始领取,实际领取的总金额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正由于不同的产品规定领取年限规则是不同的,有家族长寿史的人应该选择无限制型产品为佳,以便解决寿命太长靠储蓄难以支撑的养老风险。

定产品类型

以上选购原则,主要还是针对市场上的传统型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产品而言。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引进国外发达市场的成熟产品,现在内地市场上的一些新型保险产品,同样能够承担起“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任,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选择。(详见表1)

上一篇:关于指数运行的几种猜想 下一篇:股指期货渐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