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主意识,激励积极参与

时间:2022-07-22 01:19:36

强化自主意识,激励积极参与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自己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经验,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意识 积极参与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努力强化学生的自信意识

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语文自信意识。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背诵示范、日记传阅等。

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心声》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练。(3)提问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背影》,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文中几次写到背影?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为什么让作者感怀至深潸然泪下?文章题目《背影》改为《我的父亲》好不好? 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

3.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2.动态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四、精心设问,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教学课外阅读《一株紫丁香》一文,我设计的问题是:“牵挂”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谁最牵挂你?怎样牵挂你的?老师又是怎样牵挂你的?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师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2.抓住关键词,设计富有思考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说服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3.抓住课文含蓄处设计提问。不少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表达含蓄,含义深刻,教学时我们应着眼于这些句子涉及的问题,以帮助学生体味句子蕴含的本意。如《选举风波》最后一段表面看来只是课文的一个总结,但细细体味,却发现“谁也不会是天生的伯乐”,蕴含哲理,谁也不会天生就成熟而坚强,看透一切人和事,抓住这个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课文的深意,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

2.《浅谈语文自主能力的培养》王福民 新校园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朱建斌 吉林教育

上一篇:初中数学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 下一篇:历史知识快速记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