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养母竹与修枝对麻竹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7-21 10:31:59

留养母竹与修枝对麻竹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2005~2008年在国有陇川林场南田营林区进行了麻竹不同留养母竹与竹枝修除方式对产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管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麻竹种植后,每年留养2株母竹并进行合理修枝管理,可减少竹丛对养分的过多需求,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使麻竹的产笋量达到最高.2005年用此方法管理的麻竹至2008年鲜笋产量达11 475 kg/hm【sup】2【/sup】.

关键词:麻竹留养母竹修枝管理竹笋产量

中图分类号:S795.5S7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081-03

Influence of Keeping and Trimming Mother Bamboos on Yield of

Fresh Bamboo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DUAN Gui-lin

(Forestry Bureau of Longchuan County, Longchuan, Yunnan 678 7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keeping the mother parts of Dendrocalamus Latifions and trimming its extra branches in the state-owned Longchuan forest farm from 2005 to 2008, we drew a conclusion that, after planting, under same management condition with others, we fostered two mother parts every year and trimmed them properly, thus, it would reduce the need of nutrition, bring down our management cost and improve the output to the best. We took up the ways to plant Dendrocalamus Latifions in 2005, and harvested fresh bamboo shoots of 11475kg/hm【sup】2【/sup】 in 2008.

Key words: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keeping mother parts trimming management yield of fresh bamboo shoots

收稿日期:2011-02-28;修回日期:2011-05-06.

作者简介:段桂林(1975-),男,云南陇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竹业技术推广及林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又称为甜竹,属于禾本科牡竹属大型丛生竹,在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均有种植【sup】[1]【/sup】.麻竹适应性强,种植麻竹具有投资少、周期短、好管理、见效快的特点.陇川县于1999年由县林业局从广东省英德市引种种植成功,2000年12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发展30万亩林竹产业的决定》,其中发展竹子6 667 hm【sup】2【/sup】,把竹产业作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经过广大林农的努力,陇川县的麻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至2006年底全县已种植麻竹6 673 hm【sup】2【/sup】,但林农对竹丛留养母竹和竹蔸枝条修除的经营管理方法不合理,有的甚至影响了竹笋的产量及竹丛的生长.为了让广大林农对种植的麻竹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经营,提高竹笋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积极向林农推广一套合理的麻竹留养母竹、修枝的经营管理技术势在必行.为此,笔者于2005~2008年进行了麻竹留养母竹与修枝对竹笋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德宏州陇川县,东经97°39′~98°17′、北纬24°08′~24°39′,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温35.7℃,极端最低温-2.9℃,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 284.4 h,无霜期296 d,年均降雨量1 709.4 mm.试验地点选在国有陇川林场南田营林区,海拔1 050 m,坡度18°,年均气温19.6℃,年降雨量1 620 mm,土壤为砖红壤,质地轻粘,肥力中等. 2试验方法

2005年2月整地, 6月种植,株行距4.3 m×4.3 m,种植密度为540株/hm【sup】2【/sup】,种植塘规格50 cm×50 cm×40 cm,苗木为麻竹蔸苗.打塘时生土、熟土分开堆放.先在塘内施入5~10 kg发酵后的农家肥和25 g甲敌粉,回塘时先回熟土再回生土,与肥料和农药拌匀,然后把竹蔸苗放入塘内,扶正盖土、踏实,盖土要盖到竹蔸以上2 cm.保持土壤水分.麻竹的施肥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5月份,第二次在8月份.施肥的方式采用沟施,根据竹丛长势施肥沟距竹子40~60 cm.第一年施尿素100 g/株・次、复合肥50 g/株・次;第二年以后每年施尿素200~500 g/株・次、复合肥100 g/株・次.

留养母竹:在立秋前后选择笋芽位低、生长健壮的竹笋使其长成竹子,每年留养2株,母竹留养3年后,于第四年2月份砍除第一年留养的2株母竹,并在7月留养2株母竹,使竹丛母竹保持在6株.

麻竹的修枝方法:在竹笋采割后,竹蔸两侧会陆续生长出许多的竹枝,只保留竹蔸上靠外一侧健壮的一条竹枝,其余的用笋刀切除.每年2月份对母竹或竹蔸枝条上生长的侧枝进行清理、砍除,侧枝砍除高度约1.6 m.

对种植的麻竹采取留养母竹并修枝(简称A【sub】1【/sub】管理)、留养母竹不修枝(简称A【sub】2【/sub】管理)、不留养母竹并修枝(简称B【sub】1【/sub】管理)、不留养母竹不修枝(简称B【sub】2【/sub】管理)4种管理方法,每种管理方法种植1 334 m【sup】2【/sup】,计72株,共计0.53 hm【sup】2【/sup】,试验株数288株.每种管理方法相互间隔6 m.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测记录4种经营管理方法的产笋率、产笋始末期、产笋量、产笋的个体大小,分析不同的留养母竹与修枝管理方法对麻竹产笋效果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留养母竹时不同的修枝管理对麻竹产笋效果的影响

麻竹留养母竹时A【sub】1【/sub】、A【sub】2【/sub】 2种管理方法在种植当年产笋量区别不大,但从第二年开始其产笋量区别逐渐增大.2006年A【sub】1【/sub】管理比A【sub】2【/sub】管理多产笋5.4%;2007年A【sub】1【/sub】管理比A【sub】2【/sub】管理多产笋21.5%;2008年A【sub】1【/sub】管理比A【sub】2【/sub】管理多产笋33.5%.2007年A【sub】1【/sub】管理采收单株鲜笋大于2 kg的占总产笋量的19%,A【sub】2【/sub】管理采收单株鲜笋大于2 kg的占总产笋量的10%2008年A【sub】1【/sub】管理采收单株鲜笋大于2 kg的占总产笋量的37%,A【sub】2【/sub】管理采收单株鲜笋大于2 kg的占总产笋量的17%.从产笋始末期来看,各年度A【sub】1【/sub】管理和A【sub】2【/sub】管理其产笋期差别不大,种植当年A【sub】1【/sub】的发笋率还略小于A【sub】2【/sub】,以后各年度都为100%.从竹笋产量和今后培养麻竹产大笋的经营上来看,A【sub】1【/sub】管理优于A【sub】2【/sub】管理.A【sub】2【/sub】管理到2007年时,其笋蔸发出的侧枝较多,已严重影响了竹丛之间的通风采光,过多地消耗了竹丛的营养,减少了竹笋产量,并且A【sub】2【/sub】管理竹蔸上发出的过多侧枝也影响了对竹笋的采割工作,详见表1.

表1 各年度不同留养母竹、修枝产笋记录

Tab.1 list of keeping and trimming mother Bamboo

Yield in different year 3.2不留养母竹时不同的修枝管理对麻竹产笋效果的影响

种植当年,B【sub】1【/sub】管理比B【sub】2【/sub】管理发笋率高11个百分点,2007年后的麻竹发笋率都保持在100%,其产笋始末期的差异都在5 d以内.竹笋产量在种植的当年和第二年区别不大,但到2007年B【sub】1【/sub】管理比B【sub】2【/sub】管理多17.9%,2008年B【sub】1【/sub】管理比B【sub】2【/sub】管理多62.1%(表1).由于竹丛不留养母竹,竹丛的顶端优势受到抑制,刺激了竹蔸侧枝的萌发,增加了竹丛修枝及采笋的工作强度.B【sub】2【/sub】管理因侧枝过多过密,竹丛基部受阳光照射不佳,竹丛营养过多地消耗在枝叶上,其2008年竹笋产量只有B【sub】1【/sub】管理的61.7%,并且B【sub】2【/sub】管理中有3丛麻竹2007年、2008年连续2年有蚜虫和煤污病的危害,表明,如不对竹丛进行修枝,势必严重影响竹笋的产量,并且通风透光不佳,增加了病虫危害的机率. 3.3不同留养母竹与修枝管理对麻竹产笋效果分析

根据观测记录,采用试验的4种麻竹管理方法,种植当年大部分都有笋条萌发,3年后发笋率都为100%.在种植当年,B【sub】1【/sub】和B【sub】2【/sub】的产笋量还略高于A【sub】1【/sub】和A【sub】2【/sub】,原因是B【sub】1【/sub】和B【sub】2【/sub】不留母竹而增加了鲜笋的产出,但2006年以后A种管理的鲜笋产量都大于B种管理,2008年A【sub】2【/sub】、B【sub】1【/sub】、B【sub】2【/sub】各种管理的鲜笋产量分别只为A【sub】1【/sub】的75%、60.4%、37.3%.2007年、2008年A种管理的发笋期都比B种管理的多15 d以上,A管理留养了母竹4~6株,对竹蔸上过多的枝条作了合理的修除,改善了竹园通风透光条件,保证了地面上的营养合成空间,促进了竹丛旺盛生长,使竹丛以最低的营养消耗达到多产笋、产大笋的效果.B种管理不留养母竹,竹子顶端优势受到抑制,刺激了竹蔸侧枝的萌发,消耗了竹丛大量营养,增加了竹丛修枝及采笋的工作强度,竹笋产量增幅不大,并且还容易受病虫危害.从表1的竹笋产量记录得知,2005~2008年A【sub】1【/sub】管理竹笋产量增幅最大,B【sub】2【/sub】管理竹笋产量增幅最小,其竹笋产量只是A【sub】1【/sub】管理的37.3%,不同留养母竹与修枝的4种管理,其产笋效果为A【sub】1【/sub】>A【sub】2【/sub】>B【sub】1【/sub】>B【sub】2【/sub】(图1). 4小结

1)根据试验点4种管理的分析结果可知,合理的年龄结构及每丛保留合理的立竹数量甚为关键,可视为竹笋产量形成的内因.留养母竹并进行合理修枝的A【sub】1【/sub】管理方式最佳,2008年鲜笋产量达11 475kg/hm【sup】2【/sup】,以当年鲜笋价1.2元/kg计,产值达13 770元/hm【sup】2【/sup】同时,还延长产笋期15 d以上.通过合理的留养母竹和砍除过多的竹蔸侧枝可使麻竹的产笋量达到最高,最容易培养出个体较大的竹笋,有利于提高竹笋的品质,减少竹丛对养分的过多需求,降低采笋的工作强度,减少管理成本,从而增加麻竹产笋的经济效益.

2)本次麻竹留养母竹与修枝的管理试验其结果只代表同一试验环境条件下的竹笋产量情况,诸如海拔、地形、施肥量、土质等因素也可对竹笋产量造成影响,但种植后进行科学留养母竹和合理修除竹蔸枝条,对麻竹在成林、产笋量等方面的影响是直接的.关于其它因素对竹笋产量的影响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达.中国竹林培育[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辉朝茂,杨宇明.中国竹子培育和利用手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何钧潮,金爱成.笋用竹丰产培育技术[M] .上海:金盾出版社,2002.

上一篇:石林县珍稀植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 下一篇:云南松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