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研究

时间:2022-07-21 10:11:39

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研究

摘要:本文在当前对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企业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基础上,总结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合作;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lorations and discussions about the cooperation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 this paper tries to get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out of the cooperation and offers some valuable advices.

Key wordsless developedcooperationresearch

一、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当前欠发达地区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势力强劲,合作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归纳起来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

(一)人才培训模式

学校按企业所需为其培养人才并承担职工的继续教育,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了解最新科技进展情况。许多企业非常重视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并得到了地方高校的大力支持,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普通高校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成人教育以及在职硕士学位班,以增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二)联合培养模式

就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本科)或二年半毕业(专科),基本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一系列教学环节后,提前分配到专业对口企业参加为期一年或半年左右的实践。学生在实践期间,校企双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将来要承担的职责,共同制定并实施联合培养方案.一年后,学生再回校完成由校、企共同确立的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丽水学院从2008年开始,实行“3+1”和“2+1”培养模式,在毕业班学生中进行了“校企联合培养”的试点工作。通过联合培养,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技能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因而受到各方的关注。

(三)项目合作模式

就是把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组织起来,携手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的各项科技攻关任务或重大工程项目;有的是企业按需要委托高校进行研究与开发或技术服务等。这种主要围绕项目进行的合作,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

(四)交流与咨询模式

高校与企业合作使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在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确保学以致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学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欠缺实践技能的训练。传统学校教育,常常不明了生产部门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克服这种弊端,让学生,甚至包括教师,深入到产业部门实习锻炼,边学边用,相互学习、相互咨询。对于企业而言,可派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工作,还可聘请高校的有关专家,教授到企业中来,为其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举办各种类型的讲习班、训练班等,教授有关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际技能。

(五)建立研究中心

就是打破以往教育、研究、设计、生产、经销机构之间的隔离,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既搞研究又搞开发、设计并指导生产,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融为一体。它以大学为核心,以大学某一学科最优技术为依托,再同对口的工业部门和为数众多的企业群体联合,组成学、产、研、营相结合的高级联合体。研究中心是现代社会一种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相结合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萌芽,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为提高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现存的主要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办学与办企业是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学校是事业单位,而科技产业是企业单位,学校不能用管理事业的模式去管理企业,但当前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还未形成,旧的运行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发展干扰不小。此外,学校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服务意识较差,使得校企合作步履艰难,影响整体优势的发挥。

(二)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效益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思想的核心,任何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着投入、产出、消耗、收益等几个环节和因素而进行实际思考和具体操作。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一定的不一致性。表现在高校与企业仍然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需要。由于双方的利益和出发点不同,双方的努力方向或奋斗目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这对双方的进一步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

知识特别是技术的秘密性和成果的先进性是影响技术成果价值的重要因素。任何先进的科技被公开,都将失去优势。在一些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对合作经营中所取得或掌握的技术成果、技术秘密,缺乏必要的措施和保护意识,随意散布、公开、使合作所依存的技术成果与价值荡然无存。许多校企合作意外翻船的原因也在于此。

(四)资金短缺

多数学校目前仍无法摆脱资余不足的困扰,并由此导致多种遗憾现象;面对一些好的合作项目,只能望而叹气,高攀不止。本该选择更有实力、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将项目搞得更大些、利润效益更好些,却无奈自身财力制约,只好等而下之屈就对方,有时还不得不在利益上作些让步。而且,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有知名度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五)政策不配套

政策是一个灵敏的调控计,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如何,能否配套协调,发挥导向作用,对校企合作成败起有至关重要作用。就欠发达地区高校而言,缺乏相应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和条例;就企业而言,企业技术改造从立项、评估、上马实施直到一项技术设备被淘汰,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没有必要的法规和一套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这些都影响着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

(一)制度创新和建立股份合作制

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要得到发展,其核心是创新,而首要的是制度创新。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高校产业部门(包括高校校办产业、高校科技产业部门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成知识型企业,并与校外企业进行股份合作。高校产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既有利于为学校培养人才、又有利于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组织和规范行为的新制度。根据高等教育和高校产业的自身特点,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产业今后选择的最佳道路。

(二)知识创新和确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校企合作也要重视高校的知识创新。没有知识的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创新,校企合作也就失去了根基。创新意味着知识、科技的增值,也就是校企合作经济的增值。在知识创新的同时,还要确立起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观念不强。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来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强化对科技成果价值的认识,通过申请专利等措施,使校企合作项目具有创新价值。

(三)技术创新和完善技术市场运行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投入和收益的主体。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技术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基目标是科研成果产业化。校企合作中,技术创新是关键,没有不断更新的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只能停留原地,无法迅速缩短转化周期,生产的效益就低下。因此,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增长率、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目前,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市场还不够完善,建立规范的技术市场的体系,发挥好市场的调节功能,加强科技成果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做好技术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技术信息的采集和工作、技术商品的鉴定和推广工作,避免技术开发的盲日性,技术市场运行的无序化和技术商品价格机制的不规范状态。

(四)加强宏观管理政策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抓紧拟定符合校企合作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细则,组织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己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等进行学习和研讨;对投资方向准确,把握度大,效益高的项目,政府要重点扶植,在筹措资金时给予优先和优惠,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校企合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常冠钦等.普通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职业与教育》2011.09.

作者简介:马亚平(1974-),女,浙江丽水人,研究实习员,丽水学院,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上一篇:浅析小私营企业人才流失对策的管理 下一篇: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