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取向

时间:2022-07-21 08:37:28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32-02

摘 要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政策实施效果,以期给加入WTO的中国的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以一定的建议。产业政策调整和转型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具体的产业政策又应该如何实施?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 WTO 产业政策 产业调整与升级

产业政策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是现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后来各国竞相模仿,制定了自己的产业政策。尽管形式各异、内容也不近相同,但都是各国政府经济政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竞争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其长处,扬长避短,在这方面有正反两个典型的例子。效果显著的如日、韩、美、德(欧盟),他们的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轨迹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而拉美模式的失败(阿根廷、智利等国)更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我们的邻国韩国更是依靠其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韩国由后发国家跃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对象。尤其在当今,在新的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国内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这是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产业政策因其相对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更为直接地干预产业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青睐,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断扩展和深入。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产业政策。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并将传统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较大指导作用。9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国情特点,制定和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逐步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制定弥补了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了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产业政策不是解决市场失灵的灵丹妙药;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他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仍然存在结构变动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十分明显。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下,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加入了WTO后,产业政策作用的范围和实施手段都受到了WTO规则很大的约束;其次,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使我国的经济受到重创,在经济危机下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迫在眉睫;最后,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使产业运行也出现全球化和趋势。中国传统的产业政策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调整和转型是产业发展和振兴的唯一出路。

一、产业政策的起源

产业政策这一思想最早是在19世纪由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李斯特在其184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首次提出:各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当实行不同的关税保护和产业扶持政策。1886年,日本政府受这一思想的启示,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长达30卷的《兴业意见书》,首次明确和系统地提出了扶植和鼓励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它是研究日本早期产业政策的重要史料,是日本早期产业政策的重要标志,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实质上就是政府对各行业发展的主动干预,以调控经济的发展。回顾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早在春秋时代的齐国,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就可以视为最早的产业政策。朝廷名正言顺的对工农业生产进行干预,只是那个时候并没有“产业政策”这一术语。简而言之就是我国有参与政策之实而无产业政策之名。

二、我国传统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研究侧重于产业政策理论的探讨和对外国产业政策理论、方法的借鉴。其后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制定和实施适合本国产业政策,起到了较大支持作用。譬如,198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的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产业政策这一词;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产业政策――《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标志着产业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开始独立的发挥调控作用;1994年 3月,国务院又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长期的产业政策;之后相继制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水利产业政策》、《当前国家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产业政策,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个政策体系。

三、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取向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和变化的环境中立足,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是必要的。1995年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国人争取了多年的胜利,入世带给我们许多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加入WTO后,我们就必须遵守规则,按照规则办事。

加入WTO后,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为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我国清理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了市场管理。二、履行了降低关税的承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三、扩大了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并逐步放开了资本市场。加入WTO后,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选择取向上作出了以下几点:

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两者要同步进行,不能分割开来,而且以结构升级带动结构调整。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对于衰退产业要依据市场的优胜劣汰制,为其退出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培养新的产业使之能适应不断更新的需求。避免产业的过度的“同构化”,改变重复建设的局面。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激励其发展。

2.扩大产业的开放面。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实现全面的开放。我国制造业已经从9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升级,通过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于相对滞后的服务业,更要打破政府的垄断,并引入竞争机制,是产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并提高出口贸易额。

3.在政策工具上,适应WTO的规则,对于农业和幼稚产业仍坚持以保护性为主,但要在不违反WTO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改变单纯的行政手段,而综合使用市场、法律、经济等手段,限制政府的干预力度,许多国家的例子都证明政府的过度干预只会削弱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政府只需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4.把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学界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称为三大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付诸实施,例如,对优先发展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利率优惠,三驾马车的合力会使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全毅.加入WTO与我国产业政策调整.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10.

[2]朱宇,周圩.加入WTO 后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

[3]张晓权.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社科纵横.2006.12.

[4]龚敏,陈海凡.从日元升值看日本的产业政策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日本研究.1996(4).

[5]陆昂.对我国产业政策研究新方向的探讨.江苏商论.2007.3.

上一篇: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下一篇:从分工深化的角度探讨服务外包和产业集群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