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7-21 07:21: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在早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1例因胃癌晚期放弃治疗,其余11例痊愈出院, 8例好转出院。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后明显改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32-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危害大,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因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患者常因大面积肺梗塞而死亡[1]。我科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选择非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在早期积极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1岁,平均住院天数5~15天,均行非手术治疗。20例患者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其中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合并胃癌晚期患者放弃治疗,余19例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12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7例。其中60%病人有吸烟史。全部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同时进行患者功能锻炼,持续抬高患肢,后期给予口服华法令6~12个月。

2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护理: 因起病急、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及对此病知识缺乏,本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并安排治疗成功的病友与其沟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本组20例患者,除放弃治疗1例外,其余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均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治疗配合及护理

2.2.1静脉抗凝、溶栓、祛聚治疗时的护理: 长期输液的患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现配现用、单独给药,并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必须精准,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输入,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治疗期间配合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滴药过程中,若出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2.2.2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胸痛、胸闷、咳嗽、咯痰带血、恐惧感等症状,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需给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指数。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床边备好急救车,保持吸痰装置处于功能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3患肢护理

2.3.1密切观察: 患肢皮肤温度、色泽、疼痛、肿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患肢供血障碍,可指压毛细血管的充盈度了解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指压患肢皮肤在15s内转红说明局部侧支循环有改善,治疗有效,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2.3.2每日测量: 患肢周径要每日测量并同健侧对照,观察肢体消肿情况。测量方法:在髌骨上缘15cm,胫骨结节下10cm处分别测量周径,减少误差并记录,严格交接班。

2.3.3抬高患肢: 患者入院后即采用治疗,上半身抬高15°,患肢抬高25°并制动,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膝关节微曲5°~15°[4],避免膝下垫硬枕及过度曲髋,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更换,避免保持同一姿势,这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可缓解静脉的牵拉。严禁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治疗10天左右在床上活动,指导患者行足部轻微背曲运动,以不引起患肢不适为宜,避免剧烈活动。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最常见并发症[5]。治疗期间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皮肤黏膜、牙龈出血,前次静脉穿刺点渗血、血尿、大便或痰中带血等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如患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血压急剧升高等表现时应警惕颅内出血引起的颅内高压。做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采血或静脉穿刺后按压5min以上,减轻患者痛苦。

2.4.2预防重要脏器栓塞: 因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血栓脱落后逆流有发生其他器官栓塞的可能,如心、脑、肺等,所以在血栓行成1~2周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床尾各15~25°,这样可以控制血流速度,能起到防止脱落栓子上行的作用,告知患者禁止剧烈活动及按摩患肢,同时须密切观察患者伴随症状。

2.4.3预防肺部并发症: 每3~4h翻身1次,同时对患者背部进行叩拍,由外而内、由下往上,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或行雾化吸入,每4~6h一次,能有效松解粘滞的痰液,有利于排出,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2.5健康宣教

2.5.1饮食及生活指导: 指导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

2.5.2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保暖患肢,坚持穿弹力袜至少3~6个月,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及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防复发[6]。向患者宣教出院后药物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嘱患者禁烟,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告知患者持续口服抗凝药对预防血栓的重要意义及过量服用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的危险,严格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

3小结

今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也在逐年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比率也相应增高,积极的防治对该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及早积极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预后明显改善。本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除1例因胃癌晚期放弃治疗,其余因在疾病早期积极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主编. 临床血管外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洪波.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

[3] 胡德英,田莳. 血管外科护理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4]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5] 汪忠镐,张福先主编. 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 董国祥. 实用血管外科学及护理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上一篇:糖尿病足病的护理现状 下一篇: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