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恼人咳嗽何时休

时间:2022-07-21 06:15:10

生活中,谁没有过咳嗽?咳嗽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也是一种病理性症状。别以为咳两声是小事,很多人咳了两个月仍停不了。而“咳声不绝”的最主要原因是“治疗不得法”。资料显示,我国慢性咳嗽的误诊率高达64%!

咳嗽患者应该了解什么,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在配合医生诊断与治疗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笔者就咳嗽话题,挑选了几个典型病例,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病例一:患者方某某,男,63岁。既往吸烟35年,每天约20支。近13年来,每到秋冬季就出现咳嗽、咯痰,受凉感冒后,还会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劳累或受凉后可再发。

分析:这位患者考虑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肺CT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紊乱。长期吸烟者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易感人群,在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老年男性。

处理:当受凉、劳累或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急性发作时,应及时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患者应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物的吸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如卡介苗多糖核酸、细菌溶解产物、胸腺肽等,增加抵抗力,减少发作频率。

病例二:患儿刘某某,男,5岁。1岁时患过湿疹,因反复发作咳嗽两个月而就诊。患儿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生咳嗽,呈阵发性,无气喘及发热。吸入冷空气及运动后,咳嗽加重。胸部X线摄片及血液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曾先后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效果都不明显。

分析:此患儿考虑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过去,这部分患儿常被诊断为“感冒”或“支气管炎”,经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儿童反复出现阵发性咳嗽,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应考虑是否为过敏性咳嗽,临床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进行相应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昼夜峰流速监测等,以便确诊。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哮喘。有数据显示,在工业化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过敏性咳嗽患者逐年增加,说明环境对过敏性咳嗽的影响非常明显。秋冬季是过敏性疾病的易发季节,气温气压的变化、冷空气以及立秋后秋季花粉期的到来,都是导致过敏性咳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处理: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时,以抗炎、平喘、应用激素为主。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认真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急性发作。具体措施包括: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及时为孩子增添衣物;衣物要经常晾晒、消毒;避免让孩子食用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螃蟹、虾等;家里不要养宠物和花,不要铺地毯;避免让孩子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不要让孩子抱着长绒毛玩具入睡;室内,尤其是儿童卧室内,要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病例三:患者李某某,女,53岁。阵发性咳嗽半年,入冬后加重,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患者经常有清喉动作,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偶有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既往有慢性鼻炎、高血压病史,正在口服洛汀新、施慧达,平时血压控制尚可。

分析:此患者考虑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或药物性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成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位列第二。鼻后滴漏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疑似患者可进一步行鼻窦摄片、CT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诊断。

处理:首先应针对病因(如慢性鼻窦炎)进行治疗,应用抗过敏、抗炎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分泌物;其次是对症治疗,局部使用滴鼻液、鼻喷雾剂等。因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后滴漏综合征,应考虑手术治疗。防治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抓起,一旦罹患急性鼻炎、鼻窦炎,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使其变成慢性。儿童若有常年流鼻涕、鼻塞、喷嚏等慢性鼻炎、鼻窦炎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

另外,大量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口服洛汀新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可引起咳嗽。因此,高血压患者若服药后发生咳嗽,应向医生说明情况,请其换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特别提醒:抗生素不是治咳“万金油”

很多慢性咳嗽患者经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许多人在发生咳嗽以后,也会习惯性地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普遍。实际上,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等,而这些疾病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无法有效治疗疾病,还可能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上一篇:在中国,早期胃癌比例不足10% 下一篇:印度影片《宝莱坞生死恋》之悲剧成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