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是一首红岩英雄的青春赞美诗

时间:2022-07-21 06:01:28

《江姐》是一首红岩英雄的青春赞美诗

触摸红岩英雄的精神高度,倾心演绎是一次灵魂净化的旅程

记者:近期,《江姐》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好评如潮,与以往其他角色相比,您塑造这一英雄形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丁柳元:这部作品拍完已经一年了,它对于我生命的意义,远不是现在播出时获得的喝彩和掌声。拍摄《江姐》是我年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江姐是一位有理想、有信仰,铁骨铮铮的女英雄,在狱中能够忍受一切苦难和煎熬,与战友们一起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信仰丰碑。而在日常生活中,她又是孩子、妻子和母亲,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伟人,平凡表象下蕴含着不平凡的精神,这就是我饰演江姐获得的最大精神财富。拍戏时我曾写过一个演员自述,说饰演江姐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让我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全新认识,对人生信仰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非常感谢给了我这次心灵之旅入场券的人们,让我有了这段净化灵魂的旅程。

记者:历时4个多月的艰辛拍摄,这一路走来,您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让您心灵深受震撼的细节有哪些?

丁柳元:我觉得电视剧《江姐》是一首红岩英雄的青春赞美诗,剧中人物的青春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活得光彩洒脱、气壮山河,我坚信这样的精神力量必将持久地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的成长。戏中有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叫卓娅,她在妈妈怀孕时就入狱了,直到父母被枪杀,小卓娅也没有走出监狱,她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铁栏、镣铐和受尽军统特务酷刑的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个细节,至今还震撼着我的心灵。那是我们拿棒棒糖给小卓娅吃时,她没舍得自己吃,而是给狱中的每个阿姨舔了一口,最后自己舔了一下后又包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每天舔一下才能留到过节时吃,听着稚嫩的话语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走进红岩英雄的内心世界,入境入戏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者:您为演好江姐这个角色做了哪些案头准备?

丁柳元:不等导演敲定,我就已全身心投入了准备。在40多天里,我跑遍书店和图书馆,搜来一大堆关于江姐、中美合作所、重庆地下党的历史资料埋头研读、摘抄笔记,体味着那些仁人志士的精神风貌,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向江姐靠近、靠近、再靠近。我完全沉浸在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里,就像自己回到了60年前。我还自编了一张“江姐年表”,比如1946年江姐在哪里,当时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是什么样,等等。走进的过程,就是慢慢感受和揣摩江姐行为、语言和她的内心情感的过程。

记者:江姐毕竟身处战火硝烟的年代,饰演这样一个角色或许给演员带来的是痛苦、严肃和思考。有媒体说,您在拍摄过程中没有笑过,是吗?

丁柳元:在4个多月拍摄期间,我的确有意让自己沉浸在60年前的感觉里,每天都在想我的信仰、我的同志、我的孩子、我的爱人,以及所有人物关系。我希望营造一个不被琐碎之事打扰的氛围,让自己举手投足都是这个人物。当然,我们不提倡演什么角色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一个创作者嘻嘻哈哈在聊着什么,或是在上网玩游戏,然后转身去演一个烈士,显然是不严肃的,我不敢苟同。在拍摄现场,不仅是我,整个创作氛围都是严肃的。即便当我拍完戏回到北京后,看到高楼林立、宽敞明亮的现代都市,我都并没有特别的兴奋感。

记者:据了解,新版《江姐》把握住了许多真实的史料,包括最近揭秘的一些史料,让人物还原到了更真实的状态,是吗?

丁柳元:正如媒体所说,电视剧《江姐》离《红岩》远了一点,但离历史更近了一些。因为以前的电影《烈火中永生》、电视剧《红岩》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历史资料被披露出来,包括江姐就义前最后写给弟弟谭竹安的一封信件,我都看到了,这在以前可是没有与公众见面的。央视还史无前例地在每天播完这个戏后,特别播出一集《揭秘江姐》的短片,收视率相当高,这些都有助于还给观众一个真实的江姐。

诠释红岩英雄的时代风采,革命信仰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记者:作为江姐扮演者,您对江姐这位革命先烈的精神内核和艺术形象的展现是怎么理解和定位的?

丁柳元:有人说这是一部写英雄、颂英雄的戏,也有人说是年轻人立志、励志的戏,但我觉得她是一部纯粹的革命信仰戏。饰演江姐之前我也在想,什么是信仰?人活着是为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更有意义?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我对信仰内涵理解也越来越丰富。时下,以物质论英雄,以豪宅、名车论富有,可能是少部分人评价自身价值的基本尺度。我认为信仰是人们在夜航时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明灯的指引,人们才不会迷失方向。从江竹筠、赵一曼、秋瑾到钱学森等这些时代英雄,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中勇立潮头,关键是他们在“大爱”和“小爱”之间选择了“大爱”,在革命信仰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信仰。

记者:“江姐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不会因为这是60年前的故事,而影响其光芒的照耀和生命力的持久。

丁柳元:是的,江姐等革命者从走进监狱的那天起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们从没想要活着出来,这种生生不息的革命信仰是剧中最打动人的元素。在狱中他们坚持每天办报,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大家还在狱中绣五星和红旗,因为当时大家只知道五星红旗是一面红旗和五颗星星,还不知道这五颗星星是如何排列的,于是大家比画着五颗星星该如何摆放,讨论着五颗星星代表着什么?那种情景很难让人不被感动。《绣红旗》是我在大学时唱过的声乐考试曲目,也是拍摄《江姐》的日日夜夜里每天必听的曲目,因为这首歌反映了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追求。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被激励着、感动着,仿佛看到江姐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身影。记得《江姐》播出时,当我再次听到《绣红旗》时,那种切肤的感动和感慨难以用语言表达。召开新闻会那天,我特意问会不会播放这首歌?大家没有正面回答我,可是最终还是在现场放了。听着歌声,我情绪很难平复,等再回过神来,已泪流满面。

再现红岩英雄的经典形象,真挚感人是一曲打动人心的乐章

记者:丁柳元版的江姐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请问您成功演绎这一角色的秘诀是什么?

丁柳元:如果有秘诀,我觉得只有两个字――真诚,真诚是一个演员塑造角色时最为重要的品质。诠释人物如果不付出真诚,就难以打动自己,更打动不了观众,尤其是江姐这位红色经典人物,她身上有太多的故事让人感动。演员要让饰演的角色感动自己,不对自己“狠”一点不行。拍摄《江姐》“上吊戏”时,有人提醒我,干吗不找个替身上阵,何苦偏要10多次“上吊”折磨自己?我说,我演绎的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大英雄,我想用庄严的情感和身体的痛感去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记者:真实再现这位红岩英雄的英勇无畏,您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丁柳元:作为一名军队演员,饰演的又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英雄江姐,如果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缩手缩脚,我感到对不起烈士的英灵,对不起这身军装,对不起众多爱我的观众。所以,凡剧本中涉及的酷刑戏,我都坚持尽量真实,包括在水缸里来回冲刷、在横梁上15次上吊“被打”、踢掉脚下垫着的凳子,等等,我想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塑造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江姐经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戏,上刑时我被长时间捆绑着吊在半空,其实这样的戏不拍脚部,演员可以踩着凳子减少痛苦,但我拒绝了。一天一夜下来,我被绳索勒得脸都肿了,手腕上还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拍摄烙铁烙脸的戏时,烧红的烙铁离我的脸只有两厘米,而且当时我患重感高烧近40度,身体极度虚弱。拍这些“拷打戏”时,我常被江姐的英勇无畏和巨大身体伤痛所感动,多次控制不住自己恣意流淌的泪水,好几次就要开拍了,我却急忙叫停,连说“对不起”。还向导演请假上洗手间,其实我并没有上洗手间,而是面壁哭了好久,平复了心绪才回来拍摄。

记者:这种情况在您拍摄的过程当中会经常发生吗?

丁柳元:记得上刑场时,所有革命者都随之被提了出来,而其他人知道这些人走出监狱就可能再也回不来。当时,祖国长江以北地区已经解放,新中国已经在北平建立。一位战友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抬了出来,我当时也是控制不住眼泪,但我很快明白:战友此时最需要的是鼓励,我必须给他精神力量。所以,我当时特别坦然,便伸出手去,结果齐培宗愣了一下,我冲着他特别坚定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领神会,便释然般紧握我的手,这个细节是我自己加上去的,也是当时情感的自然流露。在狱中,我被吊了起来,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我铿锵有力地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你们摧残得了我的肉体,但是你们摧残不了共产党人的信念。”演完这一段,我又哭了,因为我被江姐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上一篇: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 下一篇:峭岩:诗情依旧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