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创新

时间:2022-07-21 06:00:46

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创新

【摘要】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更新慢、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我校文献检索课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重心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理论更新、区分教学主体、结合专业课,结合学科馆员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希望可以给文献检索课的革新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教学创新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Document Retrieval Teaching

Lu Ming,Han Li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content on the prevalence of stale of content, newer slow, setting is unreasonable wait for a problem,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in our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ocus adjustm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heory, supplementary teaching subject, combined with updated to distinguish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ttempt. The hope can give the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reform brings some inspirations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innovation

文献检索课是教授学生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所需文献或信息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环境的普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文献信息检索的第一选择, 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才能满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

下面以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称我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为例,探讨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我校文检课的一些创新和尝试。

1. 我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1.1教学内容严重压缩。相对于一些把文献检索课列为选修课的院校相比,我校相对要重视很多,十年前已经把文献检索课程设立为公共必修课。全校13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完成一个学期的文检课。但是,近些年因为学校扩招,专业课增加,文献检索课教师不足,实习场地不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已从原来的每学期36课时减少至16课时,因此教学内容也一再被压缩和调整。

1.2理论课和实习课比例不合理。图书馆的计算机终端只有100来个,每学期要承担4000多学生实习,实习硬件严重不足,因此十六课时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6,甚至有的学院比例为12:4,对于一门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课程来说,是极为不合理的。学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

1.3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我校的文献检索课全部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这明显的不合理。这个时期是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的高峰期,学生的缺课率明显上升。而且许多关于图书馆的利用、信息检索的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利用、考试题库利用等知识,这时教授为时已晚。

1.4文献检索教材更新慢,跟不上时展。就已出版的文献检索教材来看,与时俱进的精品聊聊无几。一些教材大篇幅介绍文献检索的发展史、地位和各种检索工具书的沿革、编制方法、主题收录范围等,而计算机检索、有关日常生活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网络信息学科导航、免费网络资源等内容不多,也不深入。即使是介绍,也是蜻蜓点水一般泛泛而谈,互相抄袭、黏贴的内容很多。有些检索工具的检索体系早已发生变化,但教材中没有及时改变、补充和反映。还有些教材多次再版后、内容、数据、没有任何更新和订正。例如我们采用的一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在十年前是非常优秀的一种经济管理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但是自2001年出版以来,虽多次再版,但内容无任何变化,数据库检索界面早已改变,统计数据早已过时,甚至一些门户网站早已被兼并或淘汰。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使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是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有专业针对性的新教材。

2. 针对文检课现状,在文检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做了很多调 整和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2.1大胆压缩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篇幅。

将2-3课时的基础理论和手工检索工具知识压缩到1课时。对于信息源、检索原理、信息著录和标引、检索工具的形成、检索工具的评价等理论性的知识,作为一般性的了解。把重点放到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的内容上,建立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的课程新体系,为计算机检索和上机实践腾出时间。

针对实习硬件的严重不足,我们积极寻求各个院系的帮助,把部分实习课放在院系的电子阅览室进行。作为答谢,不定期到各系为师生进行图书馆的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免费讲座,与院系互惠双赢。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和争取,现在绝大多数学院的文检课的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已经达到1:1。

2.2检索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

大部分教材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检索理论和各类型文献检索工具使用两部分,理论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检索实践。随着检索实践的不断变化,检索理论也要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

例如,讲解联机检索时,DOS界面的检索我们已经放弃,改用介绍采用鼠标结合键盘的操作方式,面对的用户界面是视窗式的友好交互界面;讲解计算机对比运算和方法时,不用再死记AND、NOT、OR、W(W)、N(N)等算符,大部分检索工具都有非常简单和友好的检索对话框和替代方式。系统也会将用户的鼠标、键盘输入操作自动转化成检索表达式;讲解检索方法的理论部分也尝试去掉顺查、逆查、抽查等在计算机检索中不需用户费心考虑的方法,而重点强调回溯法(或者称“引证法”)的使用。

2.3剔旧增新,不断更新和补充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检索的普及,不稳定的内容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网络信息搜索、下载、传输以及联机检索等的界面和功能变化,文献信息检索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搜索引擎、网站或数据库的推陈出新或搜索功能的变化,还有很多全新的搜索工具,实用软件、电子出版物不断推出等等,这就要求文检课教师与时俱进,随时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补新颖实用的新内容。例如在介绍搜索工具时,也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搜索习惯,为学生介绍和推荐优秀的搜索引擎,学生常用的百度和google,我们就重点介绍百度百科、百度知道、google学术搜索、人性化首页、手气不错等等特色产品,对百度和google进行速度、网页、新闻、网页排名等进行对比,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兴趣,不仅仅满足与简单搜索功能。对学生不常用但是很优秀的搜索引擎,我们也会选择性的为学生介绍,例如维基百科、yahoo、Piledog、ixquick和一些实用小软件等等,以备学生随时使用。

再如,随着网络工具书的迅猛发展,我们把利用辞书、百科全书、年鉴等“手工工具书检索实习”改成“网络工具书检索实习”,向学生介绍在线辞书、百科、年鉴、专利、CNKI概念元等众多数据库、软件,更快速、全面、有效的完成信息的搜索。

为了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我们单独利用一个课时介绍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利数据库、法律法规库、网络考试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并且趁热打铁,紧跟两次实践课专门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实习。

2.4针对开课过晚,调整不同年级教学重点。

大三下学期开课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给他们上课时,重点放在网络搜索引擎、各类考试数据库、网络免费信息资源检索、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技巧上,虽然许多同学会网络搜索,但怎样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是需要老师的教授和指导的。

针对毕业班的学生,除大三学生学习的内容外,重点增加了如何围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课题去进行全面的检索,比如毕业论文的写作,开题报告的撰写,原始文献的索取。还增加了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等学生比较关心的信息资源的内容。

针对没有开设文检课的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学期的同学,每个学期之初组织“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不定期到各学院组织数据库使用讲座,并将基础的信息检索课件挂到图书馆网站,提供学生自学机会。通过QQ,留言板等途径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2.5与专业课相结合,采用专业信息检索教材。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是单独设置的,很少与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无论什么专业都采用同一本教材。很多教材中的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介绍,都不一定是该专业的学生用得到的。而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教材又不一定涉及。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选择针对具体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科教学,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如《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轻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书中具体的检索实例都属于本专业范畴,授课内容不会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上机实习都明显突出其专业特色,容易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欲望。

对于无法找到合适的专业教材的,就大胆改造教材内容,增加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内容,删减本专业涉及较少的内容。教师的课件案例、上机作业内容也和专业知识牢牢挂钩。例如作为经管学院的文检课,我们删除了《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的内容,增加了国研网数据库、大型经融证券网站、经济法律法规信息、专利数据库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2.6把学科馆员建设和文检课教学相结合。

我校担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图书馆的教师,大部分

是图书情报的专业人员,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但专业性受局限。这几年,我们结合学科馆员建设,什么学科的学科馆员就担任什么专业的文献检索课教师,除了为院系教师提供检索、查新服务,更能对学生分析、利用本专业文献信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

结束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课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作为文献检索课教师,我们会一直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焦俊梅. 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调查分析与评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66~68.

[2]秦殿启.网络泛化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J],现代情报,2009,29(3):197~200.

[3]温敬朋.文献检索课理论教学内容革新探讨[J],温敬朋,2010,23(6):79~80.

[4]郭利伟.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6):25~27.

[5]王灿荣.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7):76~78.

[6]冯立嵩.关于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9):44~45.

[7]黄江娓.浅析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4):47~48.

[8]黄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14):166~167.

作者简介: 吕明(1975-7),女,199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山东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如何让多媒体在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下一篇:小蚂蚁捡豆豆——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会探索